于麗媛 荊翠霞 田 霞
(1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田莊鎮中心衛生院 山東 淄博 256402 2 桓臺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山東 淄博 256400)
急性左心衰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大多是因為患者心律失常、左室的前后負荷過重導致的心肌收縮力下降,患者臨床可能存在肺循環淤血為主的呼吸困難、干濕羅音等問題。急性左心衰的發生與患者的臨床感染和相關疾病引發具有一定相關性,產生的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會造成極大危害,通常發病于老年群體中,近些年,由于我國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措施完善,使老年人口不斷增長,加上部分老年人自我健康防護意識薄弱,導致國內每年出現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數量始終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1]。基于對患者健康的考慮,醫學中對此類疾病的研究仍在不斷深入中,并從中發現,得到有效治療的患者在過程中由于對相關知識不了解及癥狀的影響,很容易產生諸多不良情緒,無法向醫護人員提供有效的護理配合,影響最終療效。優質護理在原有護理的基礎上作出了優化和改進,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護理需求,將護理內容細化。本次研究分析優質護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價值,現將相關病例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8年2月-2021年3月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84例,按照電腦隨機法將其分為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
實驗組42例,男性22例,年齡為44.5歲-69.5歲,平均年齡為(58±1.14)歲,女性20例,年齡為42.7歲-69.4歲,平均年齡為(56.3±0.35)歲;
對照組42例,男性17例,年齡為45.3歲-67.1歲,平均年齡為(56.5±1.74)歲,女性25例,年齡為43.2歲-67.8歲,平均年齡為(55.8±1.36)歲;
兩組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化的臨床護理措施。
實驗組接受優質化護理措施,主要的護理內容包括:(1)做好基礎護理,讓患者采用坐位、半坐位的體位,讓患者的雙腿下垂,觀察患者的情緒,預防其跌倒;吸氧干預時候先保證有開放的氣道,后基于高流量的鼻導管吸氧,可以在濕化瓶中加入20-30%的乙醇,進而改善患者肺泡通氣效果;(2)做好心理護理,大多患者的因為病癥嚴重或可存在緊張抑郁情緒,病情穩定后可能因周圍的陌生環境以及護理人員、家屬的緊張情緒發生應激反應,加重其緊張情緒,導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對此,護理人員要避免在病人面前談論其病情,減少患者的誤解,在醫護活動中需要保持專業的工作態度,要求操作熟練,專業鎮靜,為患者營造一個專業,安全的形象;患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講解當前的醫療技術,讓患者可通過呼吸法、冥想法等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進而減少護患糾紛,提升護理效果。(3)做好飲食指導,鼓勵患者少食多餐,多吃一些高維生素、低蛋白、低鹽和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在服用利尿劑的同時可以吃一些紅棗、橘子、香蕉等含鉀高的食品;盡量避免過飽導致左心功能不全;治療期間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質量,預防長期臥床發生靜脈血栓等病癥[2]。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綜合護理滿意率(患者對護理活動評分,指標有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依從率(護理人員對患者臨床表現評分,指標有十分依從、配合依從、不依從);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綜合指標差異不大,對比干預后,患者的生理功能、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指標改善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x±s),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1 兩組急性左心衰患者基本信息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左心衰患者基本信息對比[n(%)]
2.2 兩組患者綜合護理滿意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對比:十分滿意22例(52.38%)、基本滿意19例(45.24%)、不滿意1例(2.38%)、綜合滿意41例(97.62%);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對比:十分滿意15例(35.71%)、基本滿意18例(42.86%)、不滿意9例(21.43%)、綜合滿意33例(78.57%);兩組患者綜合依從率對比,X2=7.2649 ,p=0.007(p<0.05)。
2.3 兩組患者綜合護理依從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依從率對比:十分依從29例(69.05%)、配合依從11例(26.19%)、不依從2例(4.76%)、綜合依從40例(95.24%);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依從率對比:十分依從12例(28.57%)、配合依從21例(50.00%)、不依從9例(21.43%)、綜合依從33例(78.57%);兩組患者綜合依從率對比,X2=5.1258,p=0.024(p<0.05)。
2.3兩組急性左心衰患者臨床相關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的相關功能指標對比:
(1)生理功能干預前,實驗組評分為63.05±1.71、對照組為65.84±6.77;干預后實驗組為85.79±6.05、對照組為76.43±3.73;干預前兩組對比無差異,干預后(p<0.05)。
(2)肢體功能干預前,實驗組評分為63.32±2.40、對照組67.32±1.93為;干預后實驗組為88.30±1.93、對照組為76.64±3.64;干預前兩組對比無差異,干預后(p<0.05)。
(3)神經功能干預前,實驗組評分為64.43±0.62、對照組為61.22±1.03;干預后實驗組為85.44±2.53、對照組為82.35±0.57;干預前兩組對比無差異,干預后(p<0.05)。
(4)綜合能力干預前,實驗組評分為69.45±2.45、對照組為66.17 ±4.38;干預后實驗組為 90.65 ±3.68 、對照組為78.81 ±2.50;干預前兩組對比無差異,干預后(p<0.05)。
作為一種特殊的臨床疾病,急性左心衰屬于常見的危急重癥,很多患者臨床不適癥表現為外周血管收縮嚴重,心臟后負荷不斷增大,臟器的供血量不足等;對患者的身心都有嚴重的影響,一些患者或可表現為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等,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3]。臨床研究表示,可針對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強心、利尿以及擴張血管的醫護措施,通過科學的急救方法讓患者贏得搶救寶貴時間。優質護理是一種現代化的護理措施,要求醫護人員在急救工程中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和抗壓能力,以專業的醫護手段為患者的提供護理服務[4]。在優質化護理措施堅持以人為本,主要是將患者作為護理的主要對象,并結合患者生命體征構建一個針對性的護理環境,進而保證急性左心衰疾病的護理效果。“以本人為中心”的優質化護理工作開展需要醫護工作人員有專業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責任心,要堅持改革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將病人放在首要位置。臨床的急救工作中,將優質護理工作運用到左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搶救工作中,可全面提升護理工作質量,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和針對性化的護理服務,進而提升護理的信心,積極面對疾病,保證生命質量。一方面,優質護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院內醫護人員的整體護理質量,護理內容更加符合醫院的未來發展方向,醫護人員可以從自身做起,樹立良好的崗位責任感和安全風險意識,對于護理中存在的隱患及時預防和控制,提升護理過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優質護理提高了常規基礎護理范圍,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更加注重患者的主觀情緒變化,采取心理干預的方式,加強了過程中與患者的溝通,同時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飲食能夠施以適當干預,大幅縮短了患者的康復周期。
劉東亮在《優質護理對急性左心衰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表示,將優質護理措施運用到急性左心衰搶救的工作中,可及時提升臨床的護理效果,增強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和有效率,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聯合優質化護理,患者的急診病癥有所緩解,表示優質護理措施可全面提升臨床的搶救質量,經過護理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常規急救護理措施高,對構建一個和諧的護患關系有重要的價值,建議推廣[5]。藍金花在《優質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效果觀察》研究表示,急性心衰的疾病近期預后和患者的心功能惡化程度,疾病成因以及患者的搶救情況,臨床入院醫護管理的各項活動有關,采用優質化護理措施可簡化與醫院的各項醫護流程,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率,可結合病人的客觀需求來構建護患環境,對于促進患者的生命功能恢復有重要的價值,可全面提升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6]。
本次研究采用對比分析法,探討優質護理措施干預對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表示實驗組患者接受優質化護理措施后,生命功能恢復明顯,生活功能比對照組好,且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依從率比對照組高,綜合指標對比(p<0.05)。綜上所述,將優質化護理措施運用到急性左心衰的臨床搶救活動中,可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依從率,改善患者的綜合生命功能質量,效果顯著,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