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華
(山東省鄒城市兗礦新里程總醫院/麻醉科 山東 鄒城 273500)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老年群體常常伴有骨質疏松癥狀,由于骨脆性提高、反應能力降低等因素影響,導致老年群體極易發生跌倒,引發下肢骨折的發生[1]。在對老年下肢骨折診治中,手術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因老年病人存在器官功能降低情況,所以對該群體麻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次研究將小劑量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麻醉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治療中,探討和分析其麻醉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兩組病人基礎資料為:常規組男28名、女7名,年齡在62-80歲,年齡區間為(71.45±4.52)歲,體脂量指標42-74kg,平均體質量(69.14±3.47)kg。聯合組男22名、女13名,年齡在63-79歲,年齡區間為(70.12±4.12)歲,體質量指標43-75 kg,平均體質量(72.42±5.23)kg。
1.2方法
常規組應用單一羅哌卡因麻醉并進行常規準備。即:讓病人保持側臥位,在L3 -4間隙處,對蜘蛛網膜給予穿刺,當有腦脊液流出之后,注射羅哌卡因(中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7021060),在注射過程中保持合理的注射速度,以及每秒鐘0.1ml為宜。聯合組注射小劑量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84581),注射部位為腰部,具體操作方式和常規組相同,其中羅哌卡因使用劑量在8-10 mg之間,舒芬太尼使用量為2.5 - 5μg。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阻滯效果。(2)統計兩組病人麻醉質量以及肌松效果滿意度,滿意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普通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3)評價兩組病人血流動力學指標。(4)術后疼痛情況,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病人術后疼痛給予評分,評分高則表明疼痛越嚴重。(6)統計兩組病人不良反應占比。
1.4統計分析

2.1統計兩組阻滯效果
聯合組相較于常規組阻滯完善和感覺阻滯維持的時間更長,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阻滯時間、感覺阻滯維持時間對比表
2.2記錄麻醉質量滿意占比
常規組和聯合組麻醉質量滿意占比分別為(80%)、(97.14%),數據差異擁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2。

表2 兩組麻醉質量滿意占比對比表[例(%)]
2.3統計兩組肌松滿意度
通過統計得出聯合組肌松滿意度更高,兩組差異擁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下表3。

表3 兩組肌松效果滿意度對比表[例(%)]
2.4統計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
兩組誘導麻醉階段和手術完成階段兩組SI、CO指標差異不明顯,聯合組手術進行3分鐘后SI、CO指標顯著低于常規組,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下表4。

表4 對比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
2.5記錄兩組術后疼痛評分
聯合組和常規組在手術后8h和12h疼痛評分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下表5。

表5 對比兩組病人手術后疼痛評分
2.6統計兩組病人不良反應發生占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占比差異顯著,擁有統計學意義,即(P<0.01)。詳見下表6。

表6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率[例(%)]
在當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老年病人發生下肢骨折的幾率也顯著提高[2]。老年病人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各項機能也會發生不同的改變,例如其心臟等重要器官會發生退化性病變,若病人發生低血壓或血容量低現象時,會導致心率反應性加強、代償能力降低等不良情況,促使手術治療過程中極易發生心律失常狀況,給病人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3]。對于老年病人而言,由于呼吸肌功能持續下降,使藥物轉化以及排泄等功能逐漸降低,會提高藥物在身體中的效用時間。相關研究時間證實,老年病人相較于年輕病人圍術期出現并發癥幾率和死亡率等較高,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是年輕病人的二倍,且大概近2%的病人同手術麻醉有緊密關聯。從老年病人層面而言,全麻要比椎管部位麻醉風險性更高。通過有關研究表明,老年病人通常伴有一種或一種以上基礎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在對老年病人進行全麻時,氣管插管容易引發交感神經系統呈現亢奮狀態,給病人血流動力學指標帶來不良影響,進一步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麻醉的風險性[4]。而腰硬聯合麻醉,具備阻滯效果高、整體放松肌肉等優勢,極大程度降低了老年病人發生肺栓塞以及靜脈血栓等疾病的幾率,同時有效預防手術治療后出現呼吸受阻等癥狀,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具體推廣使用的價值。
羅哌卡因屬于酰胺類麻醉藥物,其不僅有麻醉的作用,同時具有鎮痛的效果,低濃度羅哌卡因可抑制感覺神經傳導,但不會對運動神經產生太大影響,而高濃度的羅哌卡因可實現麻醉的目的[5]。但是應用羅哌卡因對老年病人行腰部麻醉過程中,會給病人循環功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極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心律過慢、低血壓等。有關文獻報道,對老年病人行腰麻時,使用羅哌卡因聯合阿片類藥物可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備良好的安全性。舒芬太尼便屬于阿片類藥物,是一種具有較強麻醉和鎮痛效果的藥物。
舒芬太尼鎮痛效果的作用機制主要是將C激活并傳入末梢阿片受體,組織電壓-門控性鈣內流,以此有效降低初級傳入神經末梢亢奮性遞質,例如釋放的氨酸以及P物質等,通過腦積液逐漸擴展到頭部,對脊髓受體發揮鎮痛效用,實現椎管內止痛的目的[6]。對老年下肢骨折治療中,使用舒芬太尼,可以顯著提高病人鎮痛的時間,同時不會給病人的呼吸能力造成影響,具有較高的使用安全性。舒芬太尼可以直接作用于脊髓外表阿片受體,防控神經亢奮遞質傳導,通過腦脊液逐步滲入到頭部,以便加強鎮痛效果。單一應用羅哌卡因相較于聯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對比而言,聯合使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利于阻滯時間延長以及加強麻醉質量,同時可以明顯降低羅哌卡因的使用劑量,進而使病人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得以降低,具備臨床普遍應用的價值。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聯合組阻滯完善時間以及感覺阻滯時間更加理想,并且聯合組對麻醉質量以及肌松效果具有較高的滿意度,術后疼痛評分也顯著優于常規組,本次研究的結果同黃志偉等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對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治療過程中,應用小劑量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效果更加顯著,不僅可以加強麻醉質量并且降低手后疼痛感,得到了臨床和廣大病人的青睞。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下肢骨折治療過程中,使用小劑量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效果,在降低病人疼痛感、延遲阻滯時間的基礎上,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具有普遍推廣和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