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強
(莒縣人民醫院/腫瘤一科 山東 日照 276500)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1]。肺癌早期治療的目標是阻止腫瘤生長,而中晚期的目標是延長生存率[2]。多數NSCLC患者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手術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僅為20-25%[3]。癌癥的化學治療常引起嚴重的副作用以及耐藥性,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研究證明,化療后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不僅影響療效,還增加毒副反應風險。免疫系統已進化出多種機制來保護宿主免受癌癥侵害。我國已有多年研究采用具有治療特性的天然化合物和中藥治療腫瘤效果的研究。中藥增用消巖湯可通過刺激CD4和CD8T細胞反應促進機體免疫防御[4,5]。根據中醫理論“腫瘤為癌,癌為熱”,增用消巖湯具有清熱解毒、消腫除瘀的有效成分,對癌細胞具有細胞毒性,可通過促進T細胞在胸腺內分化、成熟,增強免疫[6]。本文擬對比單用增用消巖湯、單用化療和增用消巖湯聯合化療在晚期NSCLC中治療效果,觀察增用消巖湯對NSCLC患者免疫功能、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毒副反應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腫瘤化療科住院的患者共108例,本項目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No:2021-PE-0005)
1.2 診斷標準
采用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Ⅰ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ⅠCC)肺癌TNM分期標準評估NSCLC的臨床分期。增強CT圖像對淋巴結病變的評價標準[7]:隆突上淋巴結短徑≥10 mm,隆突下淋巴結短徑≥15 mm,出現淋巴結內壞死改變,判定為淋巴結轉移。
1.3入組及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1)55-75歲(2)NSCLC(Ⅲ~Ⅳ期)(3)預計生存期>3個月(4)無遠處轉移(5)肺功能檢查1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65%(6)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接受過胸部放療者(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3)合并肺結核等疾病者(4)嚴重家族遺傳性精神疾病者(5)嚴重器質性心臟病(6)出現與治療藥物有關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7)失訪。
1.4治療方案
全部入組患者至少完成1個周期化療,隨機分為單用消巖湯劑組,單用化療治療組,化療聯用增用消巖湯治療方案組。單用消巖湯劑組口服消巖湯劑,150ml/次,bid,口服90天;單用化療治療組采用NP(諾維本25mg/m2靜脈注射,D1、D8,順鉑80mg/m2,靜脈滴注,D1,重復3個療程)、MVP方案(絲裂霉素6mg/m2靜脈注射,D1,長春地辛3mg/m2靜脈注射,D1,D8;順鉑40mg/m2靜脈注射,D3,D4)化療;化療聯用增用消巖湯組在單用化療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口服消巖湯劑治療。
1.5 觀察指標及方案
根據實體瘤客觀療效判定標準(RECIST)將治療結局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和進展(PD)。免疫指標包括淋巴細胞計數、CD3+、CD4+、CD8+、CD4+/CD8+細胞計數。
1.6 統計學方法
2.1 基線資料
三組間入組時人口學信息如性別、年齡以及腫瘤類型、分期、淋巴細胞計數、未見顯著差異 (P>0.05),見表1。

表1 三組受試者基線資料
2.2 原發灶變化
三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單用化療治療組和聯合組CR+PR比率高于單用消巖湯劑組(P<0.05),單用消巖湯劑組和聯合組CR+PR+NC優于單用同步化療治療組(P<0.05)。

表2 三組受試者治療后瘤體變化比較
2.3 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
三組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未見顯著差異[單用消巖湯劑組(1.64±0.36)×109/L,單用化療組(1.57±0.35)×109/L,聯合組(1.61±0.42)×109/L,P>0.05]。治療后,單用化療治療組和聯合組受試者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均顯著下降[單用化療治療組 (0.73±0.31) ×109/L、聯合組(0.92±0.34)×109/L](P<0.05),單用化療治療組和聯合組間進一步兩兩比較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 其他免疫評價指標比較 治療前三組CD3+、CD4+、CD8+、CD4+/CD8+細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化療組和聯合組的CD3+、CD4+、CD4+/CD8+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單用消巖湯劑組治療后CD4+、CD4+/CD8+顯著升高(P<0.05)。單用消巖湯劑組與單用化療治療組、單用消巖湯劑組與聯合組、單用化療治療組與聯合組間的兩兩比較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三組受試者治療后免疫功能比較
2.5 毒副反應比較
治療完成后單用消巖湯劑組、單用化療組、聯合組Ⅲ~Ⅳ度骨髓抑制率分別為15.41%,32.82%,23.9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用消巖湯劑組、單用化療組、聯合組消化道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2.56%,29.45%,26.97%,單用化療組與聯合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發現,惡性腫瘤患者較健康人群免疫功能降低,而化療可能會加劇損害患者免疫屏障。腫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常導致預后不良。因此,調節免疫、提高免疫功能在臨床上對于改善腫瘤患者的遠期預后至關重要。天然產物是民間醫學的重要部分,由于治療成分的無毒性和低副作用,已被廣泛研究并作為包括癌癥在內的許多疾病的化學預防療法。藥用植物被建議用于癌癥預防和治療原因包括含有抗腫瘤化合物、改善機體生理狀態和提高免疫系統。中國古籍中描述肺癌是一種名為薩克斯漢熱、川熱和肺癰的慢性疾病。在《本草新邊》一書中,增用消巖湯被認為具有陽明和太陰經絡、清熱解毒、消除惡性腫瘤和肺結核等作用。這表明增用消巖湯與肺癌治療之間存在長期的探索。增用消巖湯的主要成分姜黃、郁金、夏枯草、生牡蠣、白花蛇舌草,可參與調節機體內環境,維持代謝穩態,行氣解郁,清熱解毒,是一種生物細胞免疫調節劑。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的CD3+T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和CD4+/CD8+水平低于正常人促進細胞因子分泌,增強淋巴細胞殺傷活性、非特異性增加T淋巴因子受體表達,可增加腫瘤患者免疫防御。殺傷性T淋巴細胞占CD8+T淋巴細胞的主要部分,攜帶致敏抗原肽MHC分子,以殺死腫瘤細胞并誘導凋亡。放療的直接殺傷作用會引起外周淋巴細胞數目的減少,引起細胞亞群的再分布。近年來,宿主免疫細胞的影響已成為癌癥生物學的關鍵決定因素。CD4+T淋巴細胞屬于初級淋巴細胞,可進一步分化為Th1細胞和Th2細胞。這兩種細胞通過分泌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3、干擾素因子γ、腫瘤壞死因子α和其他細胞因子來輔助體液免疫。本研究發現增用消巖湯應用于肺癌聯合化療的患者,有助于增強抗腫瘤的療效,并對化療后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恢復作用。增用消巖湯對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抗腫瘤治療療效的影響需要未來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