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 山東 濟寧 272100)
眩暈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發病原因是由多種因素硬氣的椎動脈頸外段的血流受阻[1]。臨床癥狀表現為陣發性或持續性眩暈,多發于回頭轉頸、起床臥床和屈伸脖子等,并伴有頸項強直或酸麻脹痛不適,部分患者上肢麻木、惡心嘔吐、站立不穩等癥狀,不僅僅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還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前列地爾、異丙嗪等藥物均為臨床常用的控制眩暈癥患者癥狀、改善患者體征的常用藥物,且在臨床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但是由于患者個體差異化,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3]。為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體征,本文特選取72例患者作為樣本,采用分組對照法探討急診眩暈癥患者的治療工作中,采用碳酸氫鈉、異丙嗪聯用對于改善患者癥狀的價值。
1.1一般資料
樣本均取自我院急診部門收錄的眩暈癥患者,共計收錄樣本72例,均收錄于2021.5——2022.5,樣本入組后行規范性分組,并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來緩解患者癥狀,分別為對照組(n=36)、觀察組(n=36)。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50-75歲,均值(62.76±5.38)歲;其中因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眩暈的患者有12例,頸性眩暈癥患者10例,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癥患者8例,梅尼埃病患者6例。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50歲至78歲,均值(63.20±5.52)歲;其中因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眩暈的患者有11例,頸性眩暈癥患者13例,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癥患者7例,梅尼埃病患者5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呈均衡分布,P>0.05。
1.2方法
對照組: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以5-10ug/d的計量給予患者靜脈注射前列地爾(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包裝規格:2ml:10μ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024)進行治療,連續治療5d[4]。
觀察組:給予患者0.5%的碳酸氫鈉(回音必集團(江西)東亞制藥有限公司,包裝規格:250ml:12.5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6020283)聯合異丙嗪(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ml:25mg*10支,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490)進行治療,碳酸氫鈉行靜脈注射治療,劑量為100ml;異丙嗪行肌內注射治療,劑量為25mg,1次/d,連續治療5d。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將臨床療效分為無效、有效、顯效,無效是指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無改善和變化;有效是指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所緩解,經顱腦多普勒超聲檢查和X線檢查結果有較為明顯的改善;顯效是指患者臨床癥狀和臨床體征基本消失,且經顱腦多普勒超聲檢查和X線檢查結果基本恢復正常[5]。
癥狀評分:于患者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平衡失調、惡心嘔吐、站立不穩、指物偏斜及耳鳴等臨床癥狀進行評分,無癥狀計0分;癥狀較輕且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計1分;患者的臨床癥狀較明顯,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計2分;患者各項臨床癥狀非常嚴重,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計3分[6]。
1.4統計學方法
2.1比較兩組患者療效
就兩組療效展開評測工作,觀察組評測值為97.22%,遠高于對照組評測值80.56%,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
開展治療方案之前組間各項癥狀的評分參數值差異度較小,P>0.05;開展后雖兩組參數值均有所降低,但各項數據均以觀察組更優,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
2.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
開展治療方案之前組間各項臨床指標參數值差異度較小,P>0.05;開展后雖兩組指標參數均有所改善,但各項數據均以觀察組更優,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
2.4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安全性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安全事件發生率(11.11%、13.89%)并無較大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安全性對比(n,%)
眩暈癥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以眩暈為主要癥狀的神經系統疾病,該疾病若不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干預措施,非常容易引起患者發作腦缺血、腦血管等不良后果,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8]。臨床較為常見的對癥治療藥物有抗組胺藥物、止吐藥物、鎮靜劑等,而不同藥物的實際治療效果,就目前為止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性[9]。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所采用的前列地爾為一種前列腺素,該藥物是一種血管擴張劑,因此,對患者的血管具有擴張的作用,能夠有效抑制患者機體內血小板的活化情況,針對患者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張效果,從而達到欲抑制血栓素和免疫復合物形成的作用[10]。但是,該藥物在人體內的藥效持續時間相對較長,且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因此,雖然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神經功能興奮程度,但是容易引起不良反應[11]。
異丙嗪應用于臨床中,能夠有效達到中樞抑制、鎮靜、鎮痛的作用,在抑制患者前庭功能和阻斷前庭核區膽堿能突觸迷路沖動的興奮中具有顯著效果,除此之外,該藥物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自主神經反應和緊張、焦慮等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2]。而碳酸氫鈉則是一種臨床廣泛應用的堿性藥物,該藥物應用于患者機體后,不僅僅能改善患者微循環,而且能夠有效針對顱內血管進行調節,促進血管恢復至舒縮平衡狀態,通過針對患者腦部組織缺血癥狀進行改善,來達到消除眩暈癥狀的效果[13-14]。但是相關研究表明,若碳酸氫鈉的用量不能合理控制,過大的劑量將會導致患者發生心律失常、肌肉痙攣等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應加強對該藥物的劑量控制措施,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同時,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性[15]。
本次研究各項數據相較結果顯示,就兩組療效展開評測工作,觀察組評測值為97.22%,遠高于對照組評測值80.56%。開展治療方案之前組間各項癥狀的評分參數值差異度較小,開展后雖兩組參數值均有所降低,但各項數據均以觀察組更優。開展治療方案之前組間各項臨床指標參數值差異度較小,開展后雖兩組指標參數均有所改善,但各項數據均以觀察組更優。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安全事件發生率(11.11%、13.89%)并無較大差異。
綜上所述,急診眩暈癥患者的治療工作中,采用碳酸氫鈉、異丙嗪聯用對于改善患者癥狀具有顯著的價值,且該治療方案能有效保證患者的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