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運丹
(桃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南 桃源 415700)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就業市場對于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也導致中職學校在面對大好的發展機遇的同時,應當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以此為就業市場培養全面性發展人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對中職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不僅可以提高中職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斷優化,最終形成互惠共贏的局面。
1.1 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率低下。從我國中職學校的招生現狀來看,由于招生門檻逐年降低,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初中畢業后就可以直接進入中職進行學習,導致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有困難,進而導致中職學校的教學效率低下。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只是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教學效果不理想。
1.2 教學模式針對性差,學生就業難。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學往往是借鑒其他院校的教學模式或者是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甚至有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永遠采用同一套教學模式,多年一成不變,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容易出現學生成績整體下滑的現象。教學模式沒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無法保證,從而導致就業時出現各種困難。
中職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教學模式不恰當進而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就業市場和工作環境。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對中職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不僅可以大大提升中職學校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切實提高中職學校的教學效率,從而為就業市場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1 增加課堂實踐內容。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中職學校的教師往往過于重視對學生專業理論的傳授,進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我國就業市場的招聘現狀來看,許多應屆畢業生擁有較好的知識基礎,但在實踐方面有著較大的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求職范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創新教學模式,可以從增加課堂實踐內容入手,教師可以設置一定比重的實踐活動,以此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舉例來說,在進行機加類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的同時,聯合相關企業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比如到機械加工工廠進行參觀并且進行實操,或者是利用假期到機械加工工廠進行實習等等,這樣不僅在體驗機械加工過程中檢驗學生自身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朝著全面型人才的方向發展,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降低實訓教學成本。除此之外,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師還可以根據專業所具有的獨特性質,為學生設置一定的機械加工情境,這也是增加課堂實踐內容的途徑之一。在開展相關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檢測學生是否對重要知識點有著準確的了解,進而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參加教學活動時積極思考,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2 采用“1+1”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進行中職學校教學模式改革時,可以采用“1+1”的教學模式,即“理論+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對學生的機械專業知識點教學,進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機加專業的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1+1”教學模式是將生產一線的操作理論融入課堂,在真實生產線上實踐,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充分掌握知識點,切實提高機加專業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模式需要中職學校與機械加工企業加強合作,以此確保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但當前雖然有部分中職學校已經將這種合作模式運用到教學當中,但并沒有徹底改變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甚至部分中職學校僅僅是將校企合作寫到教學大綱中,淪為形式。
在當今就業市場人才緊缺的大背景下,中職學校應當提高對校企合作的重視程度,同時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舉例來說,在進行機械知識點教學時,當教師傳授完成一部分知識內容后,便可以帶領學生圍繞相關知識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相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招聘標準設置一定的情境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建立相關的人才評價數據庫,對所有學生的考核信息進行統計登記,在學生畢業時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考核情況進行人才招聘。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對中職學校機加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不僅符合當今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也是促進就業市場不斷發展的必要途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教學模式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取最為恰當的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學生對機加專業的感興趣程度,進而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