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平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農產品加工是指在農產品進入消費領域以前的再生產的過程。農產品的加工分為簡單加工和深加工,簡單加工也稱為初級加工,主要是對農產品進行清潔、分類、干燥、整理等活動,不涉及對農產品內在成分的改變,簡單加工投資少、技術簡單、容易操作,產品的附加值也相對較小,一般適用于初次步入加工領域的農業合作社。農產品的深加工是指以收購上來的農產品為原料,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進行二次加工的過程,二次加工一般由專門的加工企業進行,總投資較大,規模較大,技術含量高,產品的附加值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大,甚至可以帶動某一區域內的經濟快速發展。
農產品的種類繁多,在選擇加工項目時也要綜合考慮資金、原料、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加工項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助力,為振興農村經濟服務。
1.1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項目。實際上,農業生產具有區域性的特點,在這個前提下就可以利用區域性資源進行項目的選擇和調整。例如,在某半山區以果樹生產為主,有蘋果、核桃、葡萄等自然資源,但是都是以自主經營為主,單戶的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并沒有形成規模、形成特色,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明顯。為此,可以進行市場的考查和預測,深挖資源優勢,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在資金、技術都具備,主客觀條件充分的前提下,讓果樹成片、成園,再依托短途旅游開發采摘園項目,使產品具有更大的附加值,有力的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
1.2 根據市場來選擇項目。市場的供求是不斷變化的,遵循市場供求規律,當某種產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上漲,利潤空間就大;反之,就可能出現賠本的買賣。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武漢發生疫情時,我們日常用的一次性口罩,有的生產口罩的企業多年來口罩滯銷,企業幾乎撐不下去了,疫情發生需要大量的口罩,口罩廠不僅賣完了多年滯銷的口罩,再生產的口罩也供不應求。當然,這是一個特例,不過,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選擇項目還是要根據市場變化。
1.3 用大數據對市場信息進行分析,從而選擇適宜的項目。現今時代是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為各項工作提供了便利,農業生產加工中也面臨豐富繁雜的致富項目,這就要根據事物的變化來進行合理的選擇。有的加工項目,別人做的挺好,但照搬過來我們不一定能做好,不能盲從。有的加工項目受地理環境、區域資源的影響,在本地是好項目,在另一區域就不一定是好項目,因此,要辯證的看待,要結合實際情況和市場的變化來合理選擇,使項目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1 創新農產品加工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認識農產品加工中科技創新的作用。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正處在蓬勃發展時期,加快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轉型,為農業生產提供新的動力。在農產品加工中運用新技術是對農產品進行二次加工的基礎,是提升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能有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騰飛。
2.2 推動傳統食品加工的轉型升級。傳統食品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傳承,要積極引導傳統食品加工技術創新,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和開發,以傳統食品為載體,開發更加營養、安全、美味、健康的傳統食品。傳統食品的加工很大一部分是手工小作坊,為此,要改進產品的技術裝備,研發先進的加工生產技術,在提質增效的前提下,推進傳統食品的規模化生產,有力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3 加大培育品牌效應。品牌是企業的生產力,品牌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在農產品加工生產中要創立品牌效應,以品牌帶動產品品質的發展,用質量和信譽提升企業的生命力,努力推進農產品的升級轉型。完善農產品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培育新產業,積極引導推進產業一體化設計,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大的活力。
2.4 加強農產品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創新的關鍵,完善農產品科技創新體系,就需要不斷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國家正在推動萬眾創業戰略,這就要求把培育人才放在第一位,以人才來帶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產品技術研發力度,吸引更多的部門參與農業產業化的實施,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大協作,盤活農業生產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