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馮應君 劉宣宣
1.廣東省粵北人民醫院物理診斷科,廣東韶關 512026;2.廣東省粵北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韶關 512026
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及介入治療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救治,預后得到改善。盡管進行了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治療,AMI 并發癥,特別是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osis,LVT),其發生率依然很高,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1]。LVT 可導致腦卒中在內的全身血栓栓塞性事件風險增高,致死率、致殘率增高,影響患者的預后[2-3]。因此探討影響LVT 形成的因素,對于預測和診斷LVT 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現有的生物標志物不能很好地預測LVT 的發生,故本文探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T 形成的影響因素。
回顧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粵北人民醫院收治的132 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發生LVT 分為血栓組 (n=46) 與非血栓組(n=86)。納入標準:①符合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制訂的診斷標準[4]:血清心肌標志物(主要是肌鈣蛋白)升高(至少超過99%參考值上限)。②心臟彩超或超聲造影提示LVT 形成,并符合下列條件中的至少1 項:有缺血癥狀;新出現ST 段顯著抬高或T 波改變,或新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滯;心電圖新出現病理性Q 波;影像學證據支持新的室壁節段運動不良;冠脈造影發現冠狀動脈內血栓。排除標準:①拒絕介入治療;②心房顫動患者需要口服利伐沙班或者華法林抗凝;③介入術后需要機械輔助裝置;④心源性休克或者惡性心律失常;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⑥發熱、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本研究經粵北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批件號:KY-2022-012)。
入院時從肘靜脈抽取血樣用于測定生化和凝血四項參數。在心肌梗死1 周內行超聲心動圖評估。懷疑LVT 者,普通心臟彩超不能確定的,行心臟超聲造影檢查。根據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指南的推薦,Simpson 方法用于評估二維超聲心動圖心尖四腔心切面中的左心室射血分數。所有圖像均已存檔,并由對每位患者的數據不知情的彩超專家進行評估。
收集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及實驗室指標: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室壁瘤、經皮冠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2 h 比例;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 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肌酐(creatinine,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細胞計數(lymphocyte count,LYM)、單核細胞(monocytes,M)、白蛋白(albumin,Alb)、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計算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比值(monocyte 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
運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對影響LVT的參數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明確影響LVT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結合NLR 四分位數間距水平分組(Q1~Q4) 進行趨勢性檢驗;NLR 預測LVT 應用ROC曲線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栓組的室壁瘤比例、WBC、NEU、NLR、PLR、MLR 指標高于非血栓組;PCI<12 h 比例、Alb、LYM、LVEF 指標低于非血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年齡、性別、吸煙史、MPV、PLT、M、TG、TC、Cr、FI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M(P25,P75)]
以LVT 形成為因變量,WBC、NEU、PLR、MLR、PCI<12 h、LYM、LVEF、NLR、Alb、室壁瘤形成為自變量,對分類變量進行賦值(表2),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室壁瘤形成、Alb 下降是發生LVT 的危險因素(P<0.05,OR>1)(表3)。

表2 賦值情況

表3 logistic 回歸分析左室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
根據所入選患者的NLR 四分位數間距水平進行分組,分為Q1組(NLR<3.257),Q2組(3.257≤NLR<5.584),Q3組(5.584 ≤NLR<9.200),Q4組(NLR ≥9.200)進行趨勢性檢驗。從Q1~Q4組,LVT 發生率逐步增加,分別為15.2%、18.2%、39.4%、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繪制ROC 曲線顯示,NLR 預測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LVT 形成的ROC 曲線下面積為0.751,其靈敏度為0.587,特異度為0.837。最佳截點為8.071(圖1)。

圖1 ROC 曲線
目前對LVT 形成的認知,包括AMI 所致室壁節段性運動異常、血液高凝狀態、心肌細胞局部受損,這些改變促進了LVT 的形成[5-6]。在AMI 后24 h 內LVT即可形成,90%的LVT 發生于AMI 后2 周內[7]。
有學者研究,NLR 是反映冠心病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8]。NEU 通過組織因子的表達,來增強或觸發血栓形成。AMI 發生時,NEU 計數增加,釋放炎癥因子,其中髓過氧化物酶、彈性蛋白酶導致斑塊不穩定,阻塞冠脈血管,引起心肌細胞缺血;此外,髓過氧化物酶也會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導致冠脈微循環障礙,促進左心室重構[9]。LYM 數量的絕對值減少可能與心肌梗死時,機體應激反應的發生、腎上腺軸的激活、皮質醇等物質的釋放增加有關,LYM 具有調節炎癥反應的作用[10]。有研究表明,NLR 是潛在的評估ACS 病情、病變血管支數及近期預后的指標[11]。在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AMI 患者中有較高的NLR,表明心肌受損和微循環功能受損有關。本研究顯示,NLR 預測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LVT 形成的ROC 曲線下面積0.751,其靈敏度為0.587,特異度為0.837,最佳截點為8.071。對NLR 進行趨勢性檢驗分析,顯示隨著NLR 水平的升高,LVT 的發生率隨之升高。
在本研究中,對LVT 形成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室壁瘤形成、Alb 水平降低可作為LVT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VT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Alb 能夠維持機體血漿膠體滲透壓,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Alb 在AMI 早期也參與炎癥反應[12],有證據表明,Alb 是一種抗炎陰性蛋白,在炎癥因子誘導下,低Alb 可導致炎癥進一步惡化、清除氧自由基的水平降低,這將進一步促進內皮損傷。低白蛋白血癥促進脂質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加劇血栓形成[13-14]。
AMI 患者梗死區域心肌組織擴張變薄,壞死心肌細胞收縮力減弱或者消失,LVEF 下降,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入院時低LVEF 更易形成LVT[15]。江岳鑫等[16]研究結果同樣表明,較低的LVEF、嚴重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均為AMI 早期LVT 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壞死的心肌組織由纖維瘢痕組織替代,心肌收縮時此區域呈矛盾運動,局部血流淤滯,導致血栓的形成,這與張立新等[17-18]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室壁瘤形成、Alb 水平下降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發生LVT 的獨立危險因素;NLR 與LVT發生有關,隨著NLR 水平升高,LVT 發生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