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王樂朋 謝寒丹 岳春芽 譚琳 李麗
在臨床治療中,多數支氣管擴張患者會因肺部感染而出現急性加重,且臨床研究發現約有60%~80%的穩定期支氣管擴張患者存在潛在的致病菌定植風險。隨著臨床治療的發展與進步,現在不僅可以為支氣管擴張患者提供系統的藥物治療,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為患者實施支氣管肺泡灌洗術進行治療[1-3]。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是一種無創、耐受性良好的手術,可促進各類肺部疾病的診斷[4,5]。鑒于此,本次研究選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40 例支氣管擴張并發肺部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支氣管肺泡灌洗術聯合羅紅霉素治療支氣管擴張并發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響,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40 例支氣管擴張并發肺部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 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和支氣管鏡操作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會討論商議后開展。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羅紅霉素治療,羅紅霉素片(江西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101)口服,2 次/d,0.15 g/次,療程為3 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患者入院后行血細胞分析,十二導聯心電圖、出凝血時間、免疫等常規檢查,術前8 h 禁食、6 h 禁飲,術前15 min 給予患者2%利多卡因5 ml 行霧化吸入表面麻醉;進入氣管鏡室后 患者平臥于檢查床上,建立外周靜脈通路,再將利多卡因2 ml 注入右側鼻腔,用無菌石蠟油潤滑氣管鏡后,經鼻腔進入電子支氣管鏡,并且仔細查看聲門、左右主支氣管及主要分支等部位的詳細情況,吸引氣道內的痰液,并且使用20 ml 生理鹽水對病變的目標肺段進行灌洗,每次灌洗的時間需<20 s,灌洗次數<6 次,直到洗出液體清亮。然后在分泌物較多的嚴重肺段注入10 ml 生理鹽水+0.4 g 阿米卡星,治療結束后退出電子支氣管鏡,治療結束后需安置心電監護監測至少4 h。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住院時長、血常規恢復正常時長、臨床癥狀消失時長,PaCO2、PaO2水平,免疫因子(Th1/Th2、CD3+、CD4+/CD8+)水平,炎性因子(IL-17、IL-4、IL-6、TNF-α、hs-CRP)水平。療效判定標準[6]: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任何的積極改變;有效:治療后,患者肺部濕性啰音減少或者消失、其他臨床癥狀部分緩解;顯效:治療后,患者心累、氣促、咳痰咯痰等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或顯著好轉,機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 天或術后第2 天、治療3 個月后晨起禁食禁飲8 h 以上采集靜脈血5 ml,將血液分裝為2 份,使用高速離心機3000 r/min 離心10 min,將離心出的上清液凍置于-20℃冰箱待測。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患者的Th1/Th2、CD3+以及CD4+/CD8+;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IL-17、IL-4、IL-6 及TNF-α 水平,所使用的試劑盒均由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入,采取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hs-CRP,所有檢驗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及儀器說明書操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n,n(%)]
2.2 兩組住院時長、血常規恢復正常時長、臨床癥狀消失時長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長、血常規恢復正常時長、臨床癥狀消失時長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長、血常規恢復正常時長、臨床癥狀消失時長對比(,d)

表2 兩組住院時長、血常規恢復正常時長、臨床癥狀消失時長對比(,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PaCO2、PaO2水平對比 觀察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aCO2、PaO2 水平對比(,mm Hg)

表3 兩組PaCO2、PaO2 水平對比(,mm Hg)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4 兩組免疫因子水平對比 觀察組Th1/Th2、CD3+、CD4+/CD8+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因子水平對比()

表4 兩組免疫因子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5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觀察組IL-17、IL-4、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表5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支氣管擴張是臨床中常見的長期慢性疾病,支氣管擴張患者因為長期的痰液潴留,容易導致支氣管、肺部組織等出現反復感染問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影響,使其纏綿病榻,久久不愈[7-11]。而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長、血常規恢復正常時長、臨床癥狀消失時長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h1/Th2、CD3+、CD4+/CD8+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L-17、IL-4、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出現此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了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以在直視的情況下對患者病變部位的分泌物進行病原體培養及藥敏試驗,為后續的抗菌藥物治療提供了有利的醫學依據,且經支氣管鏡灌洗吸痰能夠對病灶部位進行直視,有助于臨床上更好地清除支氣管痰栓、病原微生物及蛋白分解酶等,具有改善患者群體肺泡換氣功能、促進排痰、便于肺復張等成效[12-16]。從臨床治療的情況來看,支氣管擴張并發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了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后,有效提升了氣道局部抗菌藥物在機體中的濃度,能夠更好的發揮藥物抗菌作用,有效控制感染情況[17-23]。
綜上所述,支氣管擴張并發肺部感染患者在羅紅霉素治療基礎上應用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不僅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臨床療效,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