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海軍
重度急性左心衰左心衰竭是臨床常見急危重癥之一,多因左心室功能及結構發生嚴重障礙所致,發病后患者病情進展較快,具有較高死亡風險[1,2]。多數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發病后還會伴有一定呼吸衰竭情況,對于該類患者,以往臨床多以利尿、擴血管、平喘等方式來對其缺氧癥狀進行改善,但是效果有限[3,4]。近年來無創正壓通氣在呼吸衰竭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為進一步分析其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搶救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本次將在本院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間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選取48 例作為觀察對象展開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間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選取48 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4 例。對照組男11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57.35±4.28)歲。實驗組男12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57.39±4.2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對癥治療,如解痙平喘、祛痰、強心、抗感染以及利尿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鼻導管供氧治療;實驗組給予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根據患者面部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面罩,輔助其以40°仰臥體位以S/T 模式進行治療,呼吸頻率設置為(15±3)次/min,氧氣流量設置為(7±2)L/min,妥善固定面罩,吸氣壓視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待患者病情有一定緩解后,可以將通氣次數以及時間等進行適當縮短,若患者病情好轉、動脈血氣穩定則可以將呼吸機撤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 d 后的血壓(SBP、DBP)、血漿NT-proBNP、動脈血氣指標(PaCO2、PaO2/FiO2)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BP、DB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d 后,實驗組的SBP、DB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mm 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治療1 d 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NT-proBNP 水平比較 療前,兩組血漿NT-pro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d 后,實驗組的血漿NT-pro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NT-proBNP 水平比較(,pg/m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NT-proBNP 水平比較(,pg/ml)
注:與對照組治療1 d 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PaCO2、PaO2/Fi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d 后,實驗組的PaCO2低于對照組,PaO2/FiO2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mm Hg)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治療1 d 后比較,aP<0.05
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作為心內科常見疾病之一,患者病情不僅極為危重,而且常常可合并呼吸衰竭,病情發展迅速,需要對其低氧血癥進行迅速糾正,以改善患者預后[5,6]。以往臨床對患者進行鼻導管供氧治療,雖然具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是療效不甚滿意[7,8]。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則可以有效彌補鼻導管供氧的不足,還避免了有創通氣繼發感染等風險,操作簡便,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SBP、DBP、血漿NT-proBNP、PaCO2、PaO2/Fi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d 后,實驗組SBP、DBP、血漿NT-proBNP、PaCO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aO2/Fi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創正壓通氣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搶救治療中,不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而且還可以進一步穩定血壓等生命體征[9-12]。這主要是由于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操作簡便,無需氣管插管,在提高患者治療耐受性的同時還可以減少交叉感染,其雙向正壓通氣的呼吸支持模式,通過胸內正壓作用于心室壁,降低心室跨壁壓,抵消了左室收縮時需要對抗的胸腔負壓,胸腔內壓升高,回心血量減少,降低心臟負荷,改善心功能,無創正壓通氣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休息,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肺功能,彌補了鼻導管供氧的不足和有創通氣的缺點[13-15]。
綜上所述,對于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其臨床搶救工作中,對其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其血壓等生命體征,操作簡單,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