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薇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因冠狀動脈急性、持續發生缺血、缺氧導致的心肌壞死,被認為是心肌灌注供給與需求失衡的結果,具有起病急驟、病情兇險的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早期,會引起血漿中特異性心肌標志物的變化,其中NT-proBNP、D-dimer 和cTnI 具有典型代表性,通過檢測患者的三項心肌標志物水平,對于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探討NT-proBNP、D-dimer 和cTnI 聯合檢測的作用價值,本文選取自愿參與的健康體檢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對照分析,并對比評價三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診斷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8 月~2020 年9 月期間收治的67 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 h 內)患者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組,選取67 例同期自愿參與研究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組中,年齡43~76 歲,平均年齡(62.36±2.34)歲;男42 例,女25 例。對照組中,年齡42~77 歲,平均年齡(62.41±2.40)歲;男41 例,女2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來院體檢時抽取3 ml 晨空腹肘靜脈血,急性心肌梗死組入院后即刻抽取3 ml 肘靜脈血,將兩組血液樣本送檢,經5 min 的3000 r/min 離心處理,分離血漿,采用SIEMens Dimension EXL 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及配套設備測定NT-proBNP 及cTnI 水平,檢測方法為化學發光法。采用STA-R Evolution 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法國Stago 公司)及配套試劑測定D-dimer 水平,檢測方法為免疫比濁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NT-proBNP、D-dimer和cTnI 的檢測結果,分析三種心肌標志物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情況。陽性判定標準:NTproBNP>300 pg/ml為陽性;D-dimer>0.536 μg/ml為陽性;cTnI>1.5 ng/ml 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NT-proBNP、D-dimer 和cTnI 檢測結果對比 急性心肌梗死組NT-proBNP、D-dimer 和cTnI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T-proBNP、D-dimer 和cTnI 檢測結果對比()

表2 兩組NT-proBNP、D-dimer 和cTnI 檢測結果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三種心肌標志物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情況對比 三種心肌標志物聯合檢測的診斷陽性率高于單獨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種心肌標志物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情況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人口老齡化發展,該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由于疾病的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會對患者的生命構成較大的威脅[2-4]。因此,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能力,從而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案,是救治患者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5-7],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體內的心肌標志物會發生明顯的改變,這些心肌標志物的變化,可以作為早期心肌梗死發生后的診斷依據,其中NT-proBNP、cTnI 及D-dimer 具有典型代表性。通過檢測三個指標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早期(24 h 內)的水平,有助于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狀態提供參考依據。
cTnI 對急性心肌梗死存在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目前臨床試驗室普遍認為cTnI 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具有較大的意義[8]。通過采取免疫學方法測定cTnI 水平變化,可以有效區分心肌梗死發生時損傷的來源,辨別心肌梗死損傷在骨骼肌還是心肌,這也是傳統心肌酶學標志物難以實現的。cTnI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的微小損傷具有較高敏感性,能夠在早期評估臨床難以察覺的微小梗死灶,并且該指標具有較長的窗口期,可以診斷延遲的急性心肌梗死,這些特點使cTnI 成為臨床上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在本次研究中,通過檢測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cTnI 水平,發現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cTnI 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并且其水平明顯超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臨界點,陽性檢出率為89.55%??梢?cTnI 在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中效果突出。
NT-proBNP 一直以來是診斷心力衰竭及左室功能障礙的重要指標,但實際上,大量研究表明NT-proBNP對于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效能[9]。當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會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而缺血損傷會影響全身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心臟局部內分泌系統的激活,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會持續增加體內幸存心肌細胞分泌生長因子,從而促進NT-proBNP 的合成與釋放,因此,血漿內NT-proBNP 水平會明顯增加[10]。而與心肌酶、肌鈣蛋白等心肌標志物不同的是,NT-proBNP 并不是從壞死細胞中釋放出來的,是通過心肌梗死初期存活的細胞中合成的。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與自愿參與的健康體檢者對比,發現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血漿NT-proBNP 水平遠高于對照組,表現出發病后急劇升高的特點,陽性檢出率為86.57%,認為NT-proBNP 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D-dimer 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形成的降解產物,能夠反映體內血栓形成及高凝狀態,并且可以作為繼發纖溶、原發纖溶的鑒別標志物,能夠有效診斷高凝及血栓性疾病[11]。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與糜爛,會導致血栓素A2釋放,并引起血小板聚集,從而激活纖溶系統和凝血系統,最終形成血栓,進一步加重冠狀動脈管腔狹窄、閉塞,甚至加重心肌壞死[12,13]。此時D-dimer 會明顯升高,通過檢測D-dimer 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后的血栓及纖溶狀態,對評價急性心肌梗死更加全面。單純檢測D-dimer 在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時的陽性率不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組的D-dimer 水平高于對照組,但陽性檢出率僅為77.61%。雖然如此,但D-dimer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如果將D-dimer 與其他兩項心肌標志物聯合檢測,可能對于準確評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狀態和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次研究中對比了三項指標聯合檢測與單獨檢測的陽性檢出情況,結果顯示,三種心肌標志物聯合檢測的陽性率高于單獨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NT-proBNP、cTnI 及D-dimer 聯合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NT-proBNP、cTnI 及D-dimer 三項指標聯合檢測對于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陽性率具有明顯效果,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后診斷與評估的重要指標,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