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黃河岸邊的陜西大荔,故鄉給我的記憶是永遠看不到盡頭的土地。春天是綠油油的麥田,夏天是金黃色的食糧,秋天的雨水非常多,冬天的飛雪綿綿不斷。小時候,我因為無人看管,母親不得不在下地勞動時帶著我,把我放在田間地頭。我坐在那兒,盯著母親漸漸遠去的背影,總是希望她能快點干完活,帶我回家。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我參加了分田到戶大會,親眼目睹了農村的巨變,我也成為國家恢復高考制度的受益者,由一名高中生變成了學習外語的大學生。也是從那時起,我與外語結緣,先后學習了英語、法語。1986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法合辦的法國語言文學博士預備班,開始了法國文學的學習與研究。1987年,我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遠赴法國南部的??怂埂ゑR賽大學,師從知名學者、作家雷蒙·讓。
2005年3月,我擔任西安外國語學院院長。任職期間,我辦成載入學校發展史的三件大事:一是新校區建設,并在我離任之前,學校償清了全部貸款;二是2006年學校更名為西安外國語大學,由單科性學校轉變為多科性學校;三是獲得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成為博士授權單位,實現跨越式發展,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得到大幅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起,我力促學校先后設立了印地語、波斯語、土耳其語、葡萄牙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專業,為學校一流專業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3年11月,我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我牢記“為國交友”的職責和使命,在國際舞臺上廣交朋友、深交朋友,不斷擴大我國的“朋友圈”。我先后推動創建了“中國國際漢字大會”“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中外歷史文化名城對話”“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文化系列展”等品牌和項目,得到中外友人的高度評價和贊賞。
2018年,我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那是我在政協履職的第一年,也是我熟悉政協工作的重要一年?;诙嗄甑墓ぷ鲗嵺`,我圍繞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提交了題為《文化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和《弘揚中國文化,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大會書面發言材料,得到有關方面的關注。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不間斷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就在于它有強大的吸納能力,汲取其他文化養分的同時,也讓自身變得更加多樣、開放和包容,這可以說是最好的中國故事。我借用一位美國記者“對中國最近取得的成功以及它的影響力的自然增強的一種尊重或者著迷”的報道來講中國故事,用英國作家馬丁·雅克在《大國雄心》中的總結評價“國家在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是推動轉型的‘經濟戰略工程師’,中國國家模式注定在全球范圍發揮強大影響力”去講中國故事。應該說,中國模式絕對不僅僅是單一的經濟觀念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依靠正確的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引領著中國的發展和前進。
中國的故事很多。面對對外交往中“講好中國故事”存在的困難,汪洋主席親自點題、破題。2020年11月12日,我參加了汪洋主席主持召開的全國政協第43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會上,我就“如何講好中國人權發展成就”進行發言,針對不愿講、不敢講、不會講和不善講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與有關部委進行互動,受到廣泛好評。
面對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形勢,我就“如何發揮政協委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撰寫專題發言稿,從發揮世界衛生組織作用、外媒作用和政協自身作用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我提交的“關于加快推進醫務及公共衛生領域社會工作發展的提案”,建議推進醫務及公共衛生領域社會工作發展,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
面對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我撰寫了“構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言稿。從我國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認同是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紐帶、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中華文化平和包容的本質等多個角度,講述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強調中華文明內部文化多樣性和對各種外部文明都表現出罕見的包容態度。可以說,正是這種寬松的包容態度,增強了中華民族情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民族共同體心理和意識。
我在如何講好“一帶一路”倡議故事的探索中,提交了關于推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提案,建議充分發揮現有中外友好城市的作用,開展“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友好城市交流與合作,筑牢中外地方交往合作基礎,促進民心相通;建議不斷探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外歷史文化名城的對話交流,重點開展中國與歐洲、中國與西亞北非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對話交流,形成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系列對話品牌,增進沿線國家的情感共鳴;建議打造地方對外交往文化品牌,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的故事很多,我的履職故事也很多。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經歷者、參與者和受益者,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會一直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用履職實踐和成效講好政協委員故事。我祝愿我們的國家政通人和、百事興旺,期望能夠不負時代,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貢獻更多力量。
(戶思社,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責編 魏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