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思明區民革基層委第十一支部(以下簡稱“支部”)2020年6月28日開始籌建,10月17日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支部從最初17名黨員發展至目前的20名黨員,聯系對象5名。支部黨員中有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協委員1名以及思明區政協委員2名。雖然是新成立的支部,但十一支部努力向先進看齊,重點從10個方面著手,加強各項建設,努力學習有關理論,不斷提升科學化、規范化,提升支部履職能力,推動支部向優向強發展。
1.政治建設擺首位。思想政治建設是參政黨的根本性任務,是自身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決定自身建設的方向和效果。支部在民革廈門市委、中共思明區委統戰部的關心指導下,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相關文件精神,深化對《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等系列采訪實錄重大意義的認識,把學習《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聯系起來,始終牢記囑托、篤行不怠,以“履職能力建設年”為抓手,推動支部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2.建章立制抓規范。支部圍繞工作職責,制定規章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先后修訂了《工作制度》《學習制度》《參政議政工作制度》《財務管理辦法》《檔案管理辦法》等有關制度,強化自身建設、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宣傳教育、黨務公開、財務管理等精細化管理,有效推進支部規范化建設。支部以“關鍵少數”黨員帶頭執行,引導和帶動“大多數”黨員群策群力,逐步形成以上率下的“頭雁效應”,把制度建設成果轉化為支部治理效能。
3.黨員書屋促學習。支部在黨員之家專設“圖書一角”,所藏圖書來自黃鳴鶴同志及其他支部黨員捐贈,包括政治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中共黨史、黨和國家領導人等影像資料,藏書達百余冊。支部通過不斷豐富圖書種類,突出參政黨主題,開辟黨員學習新陣地,有計劃地開展“黨員薦書”“讀書分享會”等各類活動,引導黨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扎實推進“書香民革”建設。
4.支部記事勤編撰。詳實記錄支部大事籌建至今的有關主要節點,包括支部活動、黨員自身建設、社會服務、建言資政、祖統工作等,展現支部發展歷程。
5.黨員之家激活力。支部黨員之家自2022年4月23日投入使用至今,先后多次舉辦支部共建、民革黨員講堂等活動。支部創新形式讓黨員之家“活起來”,將“家”變身“碼”,掃碼逛“家”,持續不斷豐富充實“家”的內容,完善“家”的功能,發揮“家”的作用,將“家”打造成黨員的精神家園、思想政治建設的陣地、展示支部形象的窗口、凝聚人心的橋梁、參政議政的基地和服務社會的平臺。
6.社會服務暖人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黃鳴鶴同志帶上高血壓藥,進入同安區洪塘鎮新學社區參與一線抗疫防疫工作。他連載九篇《我的同安抗疫故事》引發網友熱議。尤解平同志為中華街道、廈港街道、湖里街道、廈門市中山醫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廈門長庚醫院、廈門市總工會等有關單位捐贈防疫物資價值累計近200萬元。蘇奕欣、何子揚、陳建勝、黃丹輝、王忠敏、張樹浩等同志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共筑疫情防控“安全線”。
7.建言資政顯擔當。支部認真貫徹民革中央“舉全黨之力抓參政議政”的要求,堅持“發揮優勢,聯結特色,找準切入點,打造新亮點”的工作思路,以開展“履職能力建設年”活動為抓手,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言資政,多措并舉強化參政議政成效,凝心聚力提升信息工作水平,逐步形成了支部特色和品牌。支部成立以來,一是協商議政成效明顯。黃丹輝同志執筆的《產教融合,打造“兩岸智慧交通職訓示范基地”》作為市政協十三屆六十一次主席會議大會發言之一,蘇奕欣同志執筆的《健全個人信用數據治理體系,賦能廈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政協第十四屆廈門市委員會一次會議書面發言。二是調查研究成果豐碩。支部2021年度提報5篇課題,2022年度提報3篇課題。范青亮同志撰寫《關于加強全民健身推廣和體育賽事舉辦的建議》,獲福建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黃鳴鶴同志撰寫《秩序、效率與制度公正:決策科學視野下的人大議事規則改革》,獲福建省人大2021年度省人大調研年會三等獎。三是兩會建言實績突出。黃鳴鶴同志擔任政協第八屆思明區委員會委員,2021年度提交提案6件;擔任政協第十四屆廈門市委員會委員,2022年度提交提案16件;擔任十五屆廈門市人大代表、法制委委員,2021年度提交人大代表議案25件。黃丹輝同志擔任廈門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2022年度共提交議案6件。蘇奕欣、尤解平同志擔任政協第九屆思明區委員會委員,共提交提案6件。四是社情民意工作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支部累計報送社情民意信息150余篇,獲省級以上有關部門采用70篇次以上。
8.互學互鑒共成長。支部通過豐富載體形式開展互學互鑒活動,進一步砥礪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瞻仰孫中山先生銅像,參訪廈門海堤紀念館、廈門市青少年黨史教育基地,參觀“理想照耀中國”“百年統戰 砥礪初心”等主題展覽。參加“百年中國攀,風雨同舟情”——民革中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網絡知識競賽、思明區統一戰線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文藝晚會。走訪首批民革示范支部湖里一支部,赴民革泉州市委、晉江市委、民革昆明市委等地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參加思明區統一戰線“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時代”培訓班、民革福建省委會基層組織負責人暨參政議政骨干培訓班。在民革廈門市委會基層主委工作會議上介紹支部有關經驗做法。在民革廈門市委會參政議政骨干培訓班、民革思明區基層委骨干黨員培訓班分享撰寫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心得體會,編輯8期《露臺集》,助力“學習型支部”建設。參訪海滄區青礁村閩臺文化公園和文圃研學蘆塘基地,舉辦“閱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 喜迎二十大”書香悅讀活動。圍繞民革廈門市委會《新黨員三年成長培訓計劃》,建立前中后臺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實施“人才強支戰略”,形成接續奮斗的人才梯隊。
9.祖統工作促統一。支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中央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臺工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服務對臺工作大局。加強兩岸交流交往,服務在陸臺胞,聯系島內臺胞,精準對接需求,為臺胞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建言獻策制高點。參加涉臺立法調研座談會,撰寫涉臺調研課題2篇,入選民革中央第五屆莫干山會議論文集1篇,撰寫涉臺社情民意信息30篇。相關建議受到重視并被采納,推動了惠臺利民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落細,如福建省在“12345”便民服務平臺整合涉臺服務熱線,在各地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臺胞臺企服務專線”等。
10.支部根魂永傳承。支部堅持深化政治傳承,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黨員特別是年輕黨員繼承和發揚民主黨派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黨為師、永跟黨走,努力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
思明十一支部通過上述“十項工作”,以文化樹“根”、思想鑄“魂”、規范筑“基”、實干筑“績”,不斷創新發展,走在了基層支部建設的前列。
(蘇奕欣,民革廈門市委會委員,民革廈門思明十一支部主委/責編 張 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