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蓉
【摘? 要】“學科育人”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目標,是超越學科教學的存在。育人觀念的更新與升級,能夠幫助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適時建立和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從而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思想道德認知的提升。基于此,對處于基礎地位的小學英語學科,教師更應在教學中抓住時機,調整課堂中“學科育人”觀念的實施與落實措施,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搭建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實現對其品德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學科育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當今教育的積極改革,令現階段的教育“產出”了更多利于學生各方面發展的因素,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漸成教育重點,一切向著蓬勃向上的趨勢發展。“學科育人”口號的推出,令教師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教教材”,也不再局限于對學生知識的灌輸,教師應當將更多的精力置于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培養上。對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深度挖掘英語教學資源中的育人因素,展示英語學科的育人魅力,使學生不僅能夠在學習中收獲英語知識,更能在教師積極正向的引導下,形成相關的道德品質。基于此,教師從學科育人角度出發,展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為學生提供更加輕松、有趣的學習體驗,也能令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主動上升思想高度,從而受益匪淺。
一、挖掘教學資源,探尋學科育人元素
想要在英語教學中推進“學科育人”的觀念,還需教師常做“有心人”,對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有序“甄選”,從而發現更多適合育人、利于育人的元素。隨著教學改革強有力的推進,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也變得更加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時,便可將教材作為學科育人元素探尋的重要“陣地”,使學科育人的理念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緊密貼合,從而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基于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應對教材內容把握通透,將教學資源有機整合,以便從中探尋適合育人活動的元素,也能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參考。在此條件下,學生才能在后續的學習中逐步感知學科育人的積極影響,實現自身價值觀的正確塑造。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透徹的分析,以此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需要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掌握一些常用的運動類詞匯,以及句型“I can...Can you...?”答語“Yes,Ican./No,I cant.”因此,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促進學生對詞匯與句型的把握。同時,教師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之后,才能從這看似稀松平常的課文內容中探尋到適合展開學科育人的元素。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有關體育運動的單詞識記時,教師便可將話題延伸至體育鍛煉的益處,使學生能夠從話題的討論中獲得額外的感悟。除此之外,“Story time”板塊中的對話也是值得深度挖掘的,例如,“Liu Tao”在“Wang Bing”和“Mike”的共同鼓勵下,做到了“Have a try”,在自己不確定優勢的體育運動上,作出了積極的選擇,從而激發了體育潛能,也收獲了精神上的愉悅。對此,教師便可在閱讀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認為誰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為什么?”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意義之后,必然會對“Liu Tao”的行為進行議論,并說明自己的理由。基于此,這一單元內的學科育人元素便被充分挖掘,而教師的探尋過程也成為后續展開學科育人行為的重要參考。
課內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是教師開展“學科育人”的基礎要求,只有將這些基本的資源吃透,才能為后續的課外資源拓展奠定基礎,促進“學科育人”教學觀念的逐步推進,而教師對育人元素的積極追尋才會有結果,才能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營造教學氛圍,增強學科育人影響
氛圍感的營造,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氛圍的提升更能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激活,實現更高效的閱讀教學。教師想要“學科育人”與英語閱讀教學達到“完美契合”的狀態,便應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使“育人”行為的感染力得到提升,擴大學科育人的影響力。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展開閱讀教學,不僅能夠釋放自己對閱讀內容的想象,更能推動其在閱讀中積極獨立地思考,使其不吝閱讀想法的表達,從而更利于教師深度展開“育人”行為。基于氛圍的成功營造,教師的學科育人策略才能得到進一步完善,以此擴大英語學科育人影響力,使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受益匪淺。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主題指向明確,教師便能從主題入手,確定這一單元如何開展學科育人活動。鑒于現代小學生對環境污染的關注較少,本身的環保意識較弱,教師便可在進行這一單元的閱讀教學時,適時滲入環保知識的講授,從而既能幫助學生上升思想境界,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又能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拓展。基于此,教師便可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共情力在氛圍的影響下逐步攀升,以此為教師的育人行為奠定重要的基調。比如,在導入時,教師便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兩張圖片,一張圖片上是一座被嚴重污染的城市,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另一張圖片上則是一座環境優美、秩序井然的城市,對此,教師詢問學生更愿意在哪一座城市生活。多媒體的直觀展示,以及師生之間的問題互動,將課堂氛圍推向了第一次高潮。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通讀全篇之后,也主動發出了一些環保方面的問題,并就自己所居城市的環境現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課后,教師在作業布置環節,也以“環保”為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制作一張環境保護的海報,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平臺,促其進行交流,以此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圍。
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在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氛圍感為其帶來的良好學習體驗,并基于此獲得了思想方面的進步。教師也借助課堂學習氛圍,成功拓展了學科育人的影響作用,擴大了影響范圍。
三、創新教學方式,突出學科育人價值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地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忽略,從而造成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更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學習想法。“學科育人”的觀念新穎,符合當下教學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更要注重教學觀念的有效創新,逐步消除傳統教學為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及發展限制。基于此,教師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更積極主動,更有學習動力,從而更利于教師實施“學科育人”,以此突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對故事類文本的閱讀興趣顯然高于其他類型的文本。這篇課文所展現的故事內容,是學生已經有所了解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要以教學方式的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其能夠以最佳狀態進入閱讀學習。從學科育人的角度考慮這一單元“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每一個角色人物的特點,選取精彩的對話進行賞析,以此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并從中感悟人生真理。對此,教師可結合課文體裁的特殊性,抓住學生表演欲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展開一場故事人物“模仿秀”,要求學生將每個人物的特點都“表演”出來,表演準備過程可由學生自主合作,從而不斷完善。在揣摩人物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抓住每個人物行為的細節,找到其對話語句中的關鍵,從容地將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學生的“模仿秀”結束之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希望自己成為其中的哪個人物?”學生明顯偏向于成為“The little boy”,并積極說明了自己的理由,表明了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禮”,教師便借此為學生總結這篇童話背后的深意,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更加突出了學科育人價值。
教學方式的適當創新,不僅能令學生感到“眼前一亮”,從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英語學習,更能令其將學習活動所生成的樂趣,延續到課后的自主學習中,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教師在此過程中,可將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充分作用在學生的思想觀念塑造方面,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引導。
四、拓展教學內容,延伸學科育人作用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是較基礎的,因而英語學科的育人作用也是較基礎的。對此,教師在課內知識教學完成的基礎上,可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拓展,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基于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在課文閱讀教學之后,引入相關的繪本故事,促進學生閱讀情緒的持續高漲。教師在選擇繪本進行閱讀拓展時,可緊扣教材課文的主題或思想,以此凸顯課文的深層含義,延伸學科育人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學生便能通過相關的故事閱讀,真正明確課文所展現的思想觀念,從而掌握更具深度的思想道理。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my parents”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生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教師便引起話題:“學習完這篇課文后,你們打算回去幫自己的父母干什么家務活呢?”學生討論過后,娓娓道來,說得頭頭是道。教師便借此表明態度,希望學生真心為父母分擔瑣事,體會父母維持家庭的不易,體諒父母的辛苦。基于此,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父母之愛,從而更有主動幫助父母的意愿,促進學科育人作用的延伸,教師便引入了繪本“What Mommies Do Best”,這一繪本的內容比較簡單,通過一些生活片段,描繪了媽媽的付出,但字里行間都表現著媽媽對孩子的愛。學生不覺得有閱讀壓力,豐富的畫面、溫暖的字眼,也令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美好,使其在這樣的情緒中感受到無價的母愛,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便能聯系到所學課文,實現進一步的思想升華。
課外拓展不一定是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運用方面的拓展,從學科育人的角度來看,課外拓展更可以是主題思想的拓展。在這樣的拓展活動中,教師便能將英語學科的育人作用進行有效延伸,使學生在課內學習中所形成的正確思想觀念得到鞏固和提升。
總而言之,“學科育人”觀念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融入,不失為一種成功的教學改革策略,其能幫助教師改進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發展搭建更為廣闊的平臺。同時,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挖掘,也令學生對英語學科有了更新的認識,體會到英語學科的獨特魅力,從而使其在英語學習中更有學習意愿與動力。但是,“學科育人”觀念在英語教學中的充分運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促成之事,還需教師對自身肩負的育人使命具備更深入的認識,時刻以學生能力與核心素養發展為中心,以此實現英語學科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寶杰.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開展學科育人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1,44(10):49-53.
[2]卜皎.實現小學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四個路徑聚焦[J].小學教學設計,2020(30):4-6.
[3]周琳,熊艷艷,王丹.學科育人視角下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J].英語學習,2018(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