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虹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強調“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企業新型學徒制”是旨在引導幫助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培養和儲備的機制,以“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為主要培養模式,是國家在職業培訓領域實施的重大舉措,是企業具備快速發展實力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固基石。
一、我國學徒制的發展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技術工人緊缺,學徒制被重新提上日程。1979年9月28日,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勞動總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搞好技工培訓工作的通知》;1989年3月3日,原勞動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學徒培訓制度改革座談會紀要〉的通知》,1998年3月我國進入學徒制培訓、探索、試點政策實施階段。原勞動部下發《關于建立和實施名師帶徒制度的通知》,標志著我國開始了新型學徒制的探索和實踐。
2015年7月,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在全國12個省(區、市)展開。2021年,為加快推進勞動者職業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破解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高技能人才匱乏難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中國企業特色新型學徒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大實施新型學徒制的工作力度。
二、棗莊市新型學徒制實施情況
2021年,針對高端化工、高端裝備、新材料、特色文旅康養等重點產業,棗莊市創新舉辦“6+3”現代產業技能人才專場培訓班,在政府政策激勵機制引導下,18家企業和院校達成新型學徒制培訓合作意向,1 293名一線崗位工人參加學徒培訓。
創新“新型學徒制”實施舉措。滕州高級技工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助力企業快速發展人才支撐為目標,以提升現有崗位技能人員綜合職業能力素質為重點,制定“一企一案、一崗一職”的培訓方案,聯合政府部門面向區域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全面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
位于滕州市的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一流重型裝備制造企業,是一家集售前服務、技術研發、重型高端智能精密設備制造、自主配套、售后大數據遠程智能服務為一體的智能重型設備高端制造企業。2014年至2017年,該公司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立式加工中心批量配套國產數控系統應用工程”,獲得工信部專家高度評價。該公司投資1.3億元的“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裝備產業化工程項目”、投資2.8億元的“高端數控機床高精密耐磨鑄件工程項目”已經建成投產,被評為“滕州市精品工程”,該公司獲評 “中國機床工具行業三十強” 企業。2022年,該公司投資10億元發展重型、高端智能數控機床制造建設,全力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型精密數控機床生產基地。
學校為助力威達重工全面加速向重型高端智能設備制造企業轉型發展,在棗莊滕州市委、市政府、人社部門政策激勵和引導下,開展對威達重工在崗技術工人全員“新型學徒制培訓”,大力提升崗位工人綜合素質,培育選拔一批技能拔尖人才,為威達重工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學校在培訓過程中堅持企業需求導向,以用為本,具體做法如下。
(一)深入調查研究 精準定制
學校組成工作專班走進企業,與企業領導、研發人員、一線崗位技術人員進行座談,詳細了解企業目前的產業結構、崗位設置、人員結構、產品特色、升級發展、目標遠景情況,全面掌握企業數據,梳理出企業售前服務、技術研發、制造加工、計算機智能輔助、柔性加工生產線、售后大數據遠程服務六大崗位結構。
(二)聯合制定方案 明確目標
學校對企業六大崗位職業不同特點認真進行研究分析,根據學校的現有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結合企業的技術骨干、崗位技術設備資源,聯合六大崗位的技術負責人、技術骨干,以企業的產業升級結構和發展目標為出發點,共同研究制定培訓方案。
(三)細化方案內容 點面結合
1.專業確定
根據六大崗位具體工作內容,制定開設數控加工技術、裝配鉗工、電氣自動化、信息通訊技術、物聯網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六個專業,根據學校掌握的相關信息和崗位要求把六大崗位的人員,編排到相應專業教學班當中。
2.課程分類
課程分為通用素質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一體化專業課程、實踐操作課程四大類。
3.師資隊伍
采取“企校雙導師制”。教學隊伍由學校思政課教師、一體化專業骨干教師、企業工匠和技術能手、行業主管、行業領域專家組成。學校思政課教師承擔職業素養、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工作,一體化專業骨干教師承擔專業課程培訓教學工作,企業工匠和技術能手承擔崗位實踐教學工作,行業主管承擔安全用電、安全生產、特種作業課程教學工作。學校聘請的行業領域專家、大學教授負責在現場專門指導學員學習高精尖專業知識,點面俱到。
4.學時制定
根據企業不同崗位性質要求,結合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規定,培訓周期為一年。各專業總學時為1 100學時。
5.培訓方式
為解決工學矛盾,保證生產和培訓同步進行,采取集中培訓、班前培訓、班后總結培訓、崗位操作指導培訓、專家遠程指導、專家現場集中講解、線上聽課和自主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確保培訓工作按計劃精準執行。
(四)培訓管理 規范實施
企業、學校、政府三方形成組織管理合力,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和職能,確保培訓工作規范有序開展。政府部門負責政策補助資金的發放和使用監督管理。企業負責指導培訓計劃的執行和過程要求。學校負責全面培訓工作,包括完善計劃和執行,制定師徒管理規定,進行各種信息的采集、影像資料的錄制和整理,聯系政府和企業相關人員,進行臨時課程安排,聘請行業專家教授,管理教學過程、實施過程,進行結果考核等。
精準、明確、點面結合、規范的學徒制培訓實施,為企業的快速發展解決了人才培養的后顧之憂,滿足企業高端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真正體現出 “勞動者(企業)提單、政府列單、勞動者選單、機構接單、政府買單”五單式培訓模式的優勢,解決了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人才儲備和培養的難題,突出了技工教育在助力地方制造業向重型、高端、智能、精密方向快速發展的人才培養服務主體作用。
三、小結
綜上所述,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能夠將企業的用人需求與學校的育人機制優勢充分結合和發揮,也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應該得到更大范圍的實施和更高程度的發展。
(作者單位:滕州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