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濤,童巧瓊,徐連應
(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食品學院,浙江寧波 315000)
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再一次提出“立德樹人”重要教育理念,他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所以,“立德樹人”理念的踐行是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成才、高校發展的奠基石[1]。
思政教育是提高大學生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歷年教學經驗表明,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雖然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但是缺乏深層次的培養體系,且國內外多數研究局限在思政理論課的教學過程。對于“保健食品概論”課程的教學立法改革,以及課程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仍未有研究,而保健食品行業目前在我國食品工業中發展形勢較快,嚴重缺乏理論及實踐性指導。
在“保健食品概論”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學習”模式,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及全面貫徹高校“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新體系。結合“保健食品概論”課程目標,完成專業課教學改革,滲透“立德樹人”理念[2],在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形成“實踐性學習”教學的應用、思政教育、“保健食品概論”課程與保健食品行業形成“四位一體”協同發展效應。最終可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職業素養、團隊合作、誠信待人等觀念意識,為保健品行業輸送優秀人才。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多的理論學習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認知都是有限的,只有通過實踐性學習,學生才能置身其中,切實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且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加深對保健食品行業所需的基本素養的認識[3]。
實踐性學習,是指在實際情境中,學習者通過融入實踐活動中,扮演角色和融入關系而進行知識經驗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實踐性學習的內容不僅僅是操作技能、書本知識,也包括各種隱性社會知識經驗。然而現有的實踐性學習理論僅僅從知識的運用和操作技能訓練的角度在進行實踐性學習理論方面的研究,這顯然是不夠的。實踐性學習的內容主要有3 個類別,第一類是通過觀察他人而進行的學習,即觀察學習;第二類是知識理論的運用和操作技能的訓練等;第三類是通過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而進行的具有社會生存意義的隱性知識經驗學習。
“保健食品概論”課程共計32 學時,屬專業必修課,通過“實踐性學習”形式分層次開展動態教學活動。每個“實踐性學習”項目的開展包括資料準備—實踐—反思—課堂分享4 個環節。根據實踐性學習項目設計的三大原則:緊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性學習的內容、實踐內容必須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適應、實踐內容應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根據活動性的不同,將此類學習法分為“課堂實踐性學習”教學與“社會實踐性學習”教學兩大類。
在理論課堂上增設課堂實踐性學習,包括小組辯論賽、保健食品的標簽制作與分享、調研活動三大板塊。辯論賽從“保健食品對人體是否起到關鍵性作用”“減肥保健食品對人體有利還是有弊”和“當今社會保健食品市場是興起還是衰落”3 個主題抽簽決定,自由組隊,4 人一組,組內分工,課堂辯論,組間互評,教師打分。標簽制作環節,小組合作根據所學內容,研制一份特有的保健食品標簽,課堂內匯報、討論,組間互評,教師打分。開展校內調研活動,從教師和學生2 個層面分別設計調研問卷,開展小組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匯總數據,制作PPT,課堂匯報,組間互評,教師打分。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合作,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行業的適應能力。
在理論課堂之外增設社會實踐性項目,開展保健食品知識科普與咨詢服務(掛橫幅、印發宣傳冊、制作宣傳板、現場咨詢等形式,進行保健食品知識宣傳活動)、社區宣教講座(《保健食品的28 種保健功能解讀》 《老年人的保健常識》 《如何判別保健食品虛假宣傳》 《如何正確識讀保健食品標簽》)、學齡兒童保健小知識宣講等真實的實踐項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準備制作所需材料、開展實踐活動,并返回課堂,進行反思總結。在項目方案的設計、資料的準備、活動的實施等過程中,不僅掌握課程的知識、技能,更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信息獲取、團隊合作、組織協調、溝通表達能力及風險社會的綜合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采用過程性考核方法,考核評價分為3 個部分,分別為課堂常規評價、“實踐性學習”活動和期末考試。課堂常規評價占比20%,包括綜合表現(出勤、回答問題、學習態度、階段性測試) 和團隊分組討論(組織協調能力),旨在引導學生從誠信做起,不弄虛作假,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既獨立思考,又養成團隊合作意識。“實踐性學習”活動占比30%,從課堂和社會兩大維度展開評價,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成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期末考試占比50%,采用閉卷考試,其中第一批不采用實踐性學習模式,第二批采用。
課程考核是評價課程效果的重要方法,是對學習課程總體效果評價的具體化指標,能夠直接反映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用客觀的數據反映出服務性學習對學生知識結構的作用。研究以階段性測試和期末測試的成績作為指標,并以未采用“實踐性學習”方法教學的班級作對照組。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來反映實踐性學習對學生知識結構的作用。
考核結果顯示,采用“實踐性學習”方法教學的班級學生的成績平均分為88.29 分,而對照組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平均分為82.41 分,教學效果滿意,基本達到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
在完成正常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最終形成“實踐性學習”多方位、多角度模式的拓展應用、“課程思政”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保健食品行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