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舞
(安徽省定遠化工學校 安徽 滁州 233200)
中職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性和實用性兼具的科目,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較高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就業需求進行有效教學。教師不僅要教授基本的英語知識,同時也要重視英語在就業中的實際作用。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薄弱,再加上學習的英語知識和就業實踐聯系薄弱,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由此教師必須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就業為導向,通過多種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的目標。
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是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有效教學措施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明確其問題才能促進就業導向下中式英語教學模式的持續改革。針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本文首先從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背景著手進行探討。
1.1 中職學校英語教學背景分析。首先,從中職學校學生群體來看,當前我國的高校擴張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高校人數產生了巨大的擴張。這種擴招形勢下,中職階段學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招生分數幾乎呈現無明顯門檻的特點,相較于全日制普通高中,在分數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其中英語更是弱項。大多數中職階段學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幾乎只相當于初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由此可以發現中職階段學生的英語基礎極其薄弱,具體表現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差,學習習慣差。由于學生的英語知識缺乏系統性,詞匯量和英語基礎較少,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知識的應用。
其次,從中職院校教師群體來看。教師在教案編寫以及課前內容準備階段有所欠缺,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教學方法形式化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把握好教學時間,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不夠充分,教學內容較為松散,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課后作業的時缺乏合理性,作業主要以考試和試卷為主。這導致課后作業的練習,缺乏針對性和指向性,影響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消化與吸收。
最后,從中職院校教學模式來看。教材內容上反映出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就業現狀,以及當前時代發展破解。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中職院校所應用的英語教材,忽視了中職院校的教學特點,由于廣泛采用通用教材,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關聯性不強,影響了英語的實用性。從教材難度上來看,教材內容中教學難度偏大,加之學生自身英語基礎較弱,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弱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學習中也缺乏成就感和滿足感。
1.2 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現狀。首先,中職英語教學的觀念較為傳統落后。進入新時代以來,職業教育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觀念難以適應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今天,學生很難在傳統的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習興趣。加之學生自身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缺失,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難以激發主動性。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依然在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的講解,這導致學生在知識應用上存在其他的局限性,這從整體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也導致學生無法將英語學習與專業課程相結合。
其次,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內容缺乏指向性。從當前社會和行業的需求來看,大部分企業接收的中職畢業學生英語水平較差,難以適應,須用英語的工作和場景,這極大的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效益。與此同時,由于中職英語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教學內容指向進步明顯,導致學生英語水平差,使用能力不強,用人單位在畢業生選擇方面面臨困境,從客觀上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招人。除此之外,用人單位在選擇中職畢業生時,如果中職畢業生參與一些涉外類的工作,還需要單獨對中職畢業生進行業務上的培訓,這從客觀上加大了用人單位的人力培訓成本導致單位難以實現自身的收益,與此同時單位的用人意愿也不斷降低,使得中職學生的就業率難以提高。
1.3 造成中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總的來說造成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中職英語教學的內容與實踐相脫離,從中職院校教學機制上來看,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與設立的初衷存在差距,中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中等職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但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招生無門檻以及教學理念落后,導致學生在文化課學習中與實踐生產嚴重脫離學生的專業課與文化課匹配程度較低。加之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專業課缺乏認知,導致英語教學中教師本身也缺乏將英語與學生專業相結合的意識,這進一步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效益。
二是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方法較為單一。從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方法上來看,中職院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導致教師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時間成本大,并且教學模式中一貫存在教師灌輸學生聽教學局面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職院校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的個性特征越發復雜,學生的整體風格也產生了較大的改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難以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依然在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導致英語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降低,教師的教學效益也難以提升。除此之外,從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將英語教學作為一種教學任務來完成,忽視學生的發展,也沒有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從而影響了英語教學的開展。
三是中職院校英語教學評價機制較為落后。從目前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評價來看,評價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傳統的評價體系,即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利用考試或考察的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基于就業導向下不能只是以學生的英語成績作為衡量評價的標準,這打字課程教學評價缺乏完善的標準,存在片面性,最終導致學生難以救自己的英語實踐能力產生正確認知,教師以及學校也無法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進行評價,最終學生不知道如何將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于自己的專業應用于自己的實踐中削弱了學生的就業指導能力。
2.1 指導思想。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構建中,首先要以明確的指導思想為基礎,這樣才能使教師建立的模式更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英語教學中為了更好的體現就業指導思想,要用好杜威的實用主義理念。在杜威實用主義理念指導思想下,要轉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死記硬背的現狀,以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學習英語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和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親身經歷和實踐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改進。
2.2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基于就業導向結合中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制定明確的育人目標和英語教學目標。具體來說,你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目標能夠幫助教師以及中職院校有針對性地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中等職業技能的高素質英語應用型人才,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以明確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這樣的培養下,學生才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靈活的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流利的應用英語進行溝通,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3 基本模式。在構建基本教學模式過程中,要從多個階段進行,具體來說,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的英語基礎補習階段,第二階段是學生的英語能力提高階段,第三階段則是校企合作階段。
首先,在英語基礎補齊階段,教師要善于轉變教學方法,彌補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對于大部分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能力薄弱的問題,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基礎相對較差,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并以此為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基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對學生提出過難過多的要求,讓學生逐步提高英語基礎能力。另一方面在英語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結合當代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微課等方式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在第二階段學生英語能力提高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多個方面做起。首先,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采用針對性的教材進行教學,在教材選擇上面,應當盡量選擇與學生專業對應的英語教材進行教學,使教材中能夠體現學生的專業特色,這樣才能增強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更好的將英語知識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其次,教學活動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模擬職業場景,在職業場景中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的專業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充分運用互聯網構建在線教育模式,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學生能夠隨時隨地上網下載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源,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這樣能夠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再補齊學生英語基礎的同時,促進學生英語專業能力的發展。
最后,應當進行模擬職業場景增強實踐訓練。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的特點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進行口語交際與交流,與此同時將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專業學習的需要,并以此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從而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
在第三階段校企合作階段中,學生進入用人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活動中,學生能夠將自己此前所掌握的英語基礎進行實踐,記住用人單位搭建的實踐平臺進行專項性的訓練,從而使學生在就業后更好的適應職業和行業的發展需要。首先,應當以就業為導向識別企業的英語需求,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考察用人單位的需要,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英語專業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適應行業要求。
其次,在進行校企對接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的能力評估,選擇相應的用人單位進行實踐,在此過程中學校和用人單位根據學生自身的選擇,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實習計劃安排,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階段性的融入自己的英語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與此同時,學校還要與用人單位相聯系,制定有效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英語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通過全方位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性的看到自己存在的優勢,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有了這樣的評價,學生才能發揮優勢進行學習。
3.1 聯系實際生活。中職學生學習英語最終要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應該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以《Would you mind saying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為例。這一課是圍繞求職展開的教學。教師在開展本課教學時,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教師可以走訪一些公司,通過采訪的方式了解不同公司在面試時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對人才的要求;然后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像教材中作者面試的職位是總經理的秘書,教師在搜集資料時,特意向有關部門了解了秘書的應聘條件以及在面試時考察的能力,在開展教學時,就將這些資料融入到教學中,向學生提出“According to our investigation data summary,what experience is needed to apply for a secretarial position?”學生在總結中會了解當前秘書應聘條件的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實際生活,可以使學生提前了解社會規則,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
3.2 優對英語教學內容做出調整。教師開展教學工作之前要先去了解社會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大致要求,并隨之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將“新教育”貫徹到底,通過這樣的了解和轉化從教師方面進行了一個大的調整,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導者,只有教師的方向正確才能為學生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為之后的就業選擇上創造優勢、提供便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只強化學生的書面知識,對于學生各方面都要做出嚴格要求,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落實到方方面面,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書本上知識的傳授,教師還需要再融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比如像英語相關知識。因為英語是語言學科,所以更注重靈活性,對于語言的學習不能摳字眼,那種過于死板的學習是不適用于語言學科的學習的,如果使英語的翻譯過于一板一眼,那么最后的答案是不具有“活性”的,所以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教材之外的,可以是常識、文化等等,打破英語教材的局限性,將英語學習拓展延伸到生活中,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為之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3.3 加強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中職學校在英語這一學科使用的教材內容不夠新穎,并且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系統的知識理解,這將會影響學生的發展。英語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專業沒有相互的連接,這將會導致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失去真正的價值,也會阻礙學生的發展。中職學校要更加的重視英語學科的教學,并且與其他學科之間密切的聯系。教學的思想也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轉變,堅持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理念。明確不同的學科內容,對英語能力和英語知識的要求,深入的將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與其他的學科之間結合過程中,專業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滲入英語方面的知識,這樣有利于英語教學和專業課程取得更好的聯系,不斷的完善各項知識,有利于培養綜合性的人才,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3.4 注重學生的英語實踐。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對英語的應用,因為大部分時間學生的交流還是用中文,英語實踐的機會比較少,這也就造成學生在口語方面形成短板,可能會影響之后的就業,因此教師應該要注重學生的英語實踐機會。像教師可以在班級活動的時候讓學生選擇一部喜歡的外國影片,觀看之后分組配合對其進行配音,最后還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賽,或者有能力的也可以選擇國內的影片進行翻譯,不過這個難度比較大,但是可以讓學生進行嘗試。通過這樣一個具有趣味性的比賽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口語的學習中,避免學生“開口難”的現象。另外還可以是英文歌的歌唱、英語詩歌朗誦,對于不同的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進行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也避免了活動的單一,通過不同學生的選擇讓班級活動始終處于一個活躍的氛圍中。除了班級活動之外還可以舉行英語專業的辯論比賽,讓學生跳過自己所處班級的環境去看看別人的英語水平。
3.5 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通過上述一系列分析不難發現,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加之新時代下中職院校學生身心和心理的雙方面改變,導致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所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不同,這就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不同的英語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水平有高有低,英語教學中對英語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更有不同。針對這樣的特點,教師在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優化過程中,就應當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和學生事后從事工作的特點,以及學生既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專業方向進行課程設計教研,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和語言知識方重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與組織能力,突破單一的英語教學的身份,而是要成為學生專業成長和學生就業的指導者。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身份,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教師在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學前測評,通過對學生的測評劃分學生的層次,然后進行分段教學,依照上述三種基本模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3.6 采用交際教學策略。中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當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而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能力體現就業導向,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采用交際教學的策略,通過交際教學能夠為學生搭建基于專業和學生職業特點的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對英語進行訓練與實踐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這種針對性訓練,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需要教師進行換位思考,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制定吸引學生興趣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訓練,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在進行中職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就業作為導向,不斷的轉變教學的觀念,完善英語這一課程的教學方法,優化這門學科的內容和教學的模式。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更加的重視提升學生們的英語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在就業導向這一基礎上,構建一個全新的英語教學管理模式,不斷地提升學生們的英語水平,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校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有利于中職學校培養出當前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