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麗
(福建省云霄縣云陵工業開發區第一小學 福建 云霄 363300)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括為“聽、說、讀、寫、想”五大行為特點。而且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國家與社會對語文專業型人才培養能力的要求也愈來愈大。身為老師的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其實學校語文教師的核心任務,就應當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思維意識的有效途徑。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理解句子結構和理解文章內涵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閱讀教學還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閱讀量,鍛煉他們的思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所以,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思維,為學生呈現獨特的教學風格,讓學生收集信息,積累信息,更好地了解世界,體驗文字和世界的魅力。本文接下來將要探討的就是我們應該具體采用怎樣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實際教學,希望能夠給予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些有效性建議。
2.1 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現代計算機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在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們也開始逐步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這樣就有效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不過,在實踐運用過程中,教師們僅僅打破了“傳統“,沒有突破“單一性”的桎梏,很多老師還只是在采用單一教學模式來進行各種教學,如一些老師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就一直在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缺乏教學革新與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缺乏對課堂學習的新鮮感,甚至還會形成視覺疲勞與反感心理,從而逐漸削弱了對語文課的學習積極性。
2.2 忽視知識傳授和講解。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入,學校開始倡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很多教師開始摒棄傳統的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而是把課堂學習完全教給學生。但是這樣的“自主教學課堂”是沒有教師的參與的,也意味著教師的課堂引導作用也就無法得到發揮,導致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如果產生一些疑慮和困惑,得不到解決。這樣會大大降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嚴重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2.3 忽視了學生情感認知培養。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授給學生課本上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因為課本教材中的課文內容本身就蘊含的思想情感比較豐富,但是作者運用文字表達的情感又比較含蓄,所以在一些情況下,學生很難通過理解課文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所以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情感認知能力的培養,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自信。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把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閱讀技巧上,忽略了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導致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常面臨較大的困難,難以真正實現高效的語文閱讀。
2.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獨立化。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所以在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包括四項重要內容:聽、說、讀、寫,其中每一項教學內容都應該是相互依存的。但是通過調查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發現,現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制約,很多教師一般都是采用單獨訓練學生某個學習能力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單一獨立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閱讀教學就不會涉及到其他內容,長此以往,還會讓學生在機械化的教學模中對語文知識產生反感心理,難以真正達到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3.1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能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基于此,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可以采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策略展開教學。因為傳統的“填鴨式”的閱讀教學策略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到自主閱讀課文內容中去,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秋天的雨》的語文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形式導入課程教學,向學生展示“秋天的雨”的具體情景,通過一定的視頻拓展學生的知識水平,豐富他們的情感,使他們能夠與接下來將要學習的內容相銜接,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進程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印象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樣的?大家想知道作者筆下的秋雨是什么樣的嗎?”引導學生結合老師的問題進行深入閱讀,看看他們是否能找到相關的答案。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有意識去尋找問題答案,對于學生獲取信息和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課文中“秋雨”的相關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結合相關圖片集中描述文中作者想要通過秋雨表達的思想和感受,讓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讓學生提高對課文閱讀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激發他們對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視頻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相關知識點,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向,進行深度閱讀。
3.2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具體的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師只是一味的教給學生具體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對于閱讀方法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所以出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時間一長,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不濃,同時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也并沒有得到較好的培養。所以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我們應該學習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并注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立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夜書所見》的語文知識時,為了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默讀”或者“朗讀”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兩種閱讀方法是具有區別的,首先我們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學習知識時,應該鼓勵學生大聲讀,在學生朗讀出現問題時及時進行糾正,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課文的準確率。同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情感地進行朗讀,讓學生能夠邊讀邊產生情感體驗,從而真正達到有效促進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目的。其次,是“默讀古詩”,也就是一種不出聲的自主閱讀形式,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獨特感悟,在默讀古詩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3.3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素養。從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學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就是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素養和提升學生自主性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可以在充分研讀課本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合作小組學習模式就是集體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并對問題展開探討,以此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合作研究素養。所以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學生科學分為讀書小組,并分派具體的讀書任務,使小組成員采取互相監督與引導的讀書方法,一起進行讀書教學活動,不斷培養學生的讀書技能。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父親、樹林和鳥》的語文知識時,為了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從課文內容出發,把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學習小組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豐富學生得到語文詞匯量;要求學生總結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每個小組的成員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帶著情感閱讀課文,看看他們是否能理解父親、樹林和鳥沒之間的情感。這樣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4 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發,根據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元素,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教材目標,在課堂上創設生動、直觀、具體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本來是在一個新課改背景下的一個新教學策略,深受廣大小學生的喜愛,所以我們也可以根據小學生都喜歡聽童話故事的心理特點,根據內容給學生創造游戲情境和故事情境,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廣大小學生都可以在教學情境中不知不覺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語文知識時,因為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可以看出主題是“美景”與對景色的欣賞之情相關;語文要素有兩點,一是體會場景和細節描寫蘊含的思想感情,二是運用恰當語言表達自己看法與感受。對于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我們應該清晰的意識到,本文的教學目標不僅包括讓學生正確地記憶、讀寫生詞,總結課文的各種場景,還包括讓學生學習句子,理解“作者對于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情感。
3.5 課內外閱讀結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主要教學目的之一就是擴大學生的讀寫視野,因此如果單純地通過對課本的朗讀,將很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也就很難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在學校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可以通過課堂內外互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合理的課堂內外讀寫聯系,并以此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海濱小鎮》的課文時,我們應該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途徑,讓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學習這篇課文內容。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相關的課外書,讓學生能夠課內外閱讀更容易地感受作者的寫作思想,從而加深對這類文體的了解。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的是,老師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用上,也不是完全隨機的,而且老師們必須依托課堂教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選取適當的閱讀材料,從而建立一種高效的課堂內外互動閱讀教學系統。
3.6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加強閱讀效果。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課堂主導作用,還要善于針對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提問,進而在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理清閱讀思路,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思維和習慣。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金色的草地》的語文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相關問題情境,比如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請問大家在看到這個課文題目時,能夠猜測到本文將要講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問題的提出很快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通過激烈討論得出結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去驗證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這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這樣在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知識的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而真正達到擴大學生語文視野、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3.7 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實踐。因為語文知識本身就是來源于我們實際生活的,同時又是以生活為視角來進行記錄的,所以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我們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展開教學,主動還原生活場景,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體味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魅力,打造學生爭先閱讀的環境氛圍。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社會認知不足,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為了讓小學生更好接受,可以將生活化的信息內容融入實踐中,將閱讀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這樣小學生能夠擁有更多閱讀興趣,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更具主動性。生活化信息與教學課堂的聯合,能夠讓小學生擁有更為具體的閱讀體驗,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和認知上的豐富。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蝙蝠和雷達》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閱讀課堂的優勢在學習初步了解文章信息后,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與雷達相關的書籍文章,讓學生了解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生活化聯系,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應用到雷達的事物,從而更為具象化的了解雷達的作用,了解蝙蝠的生活能力。在積累到足夠的知識素材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探尋生活中的科學知識,讓學生寫出與以動物為基礎的其他科學技術相關的文章,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再如,課文《臘八粥》以兒童的視角,再現了“臘八節”時孩子們歡喜巴望臘八粥的情形。“臘八粥”既是文本語言,更是生活符號的表征,是包含了佛道精神的民俗文化。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鼓勵學生盡量將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創設了“臘八吃八寶粥”的情境,讓學生仿若置身臘八時節,從而獲得更逼真的閱讀體驗。
3.8 借助課外閱讀,拓展知識視野。生活是大語文,語文的外延非常之大,僅僅就教材而言,只是語文學習的一個例子,老師要引導學生擴大課外閱讀量,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在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中,學生的閱讀量逐步增大,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提升,閱讀思維才能有所發展。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灰雀》的語文知識時,為了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我們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設置班級圖書角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可將自己讀過的圖書帶到班級中通過圖書角進行分享,把自己的一本書變成五十、六十本書,這樣既擴大了閱讀范圍,又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其次,我們還可以不定期舉辦“閱讀經驗分享活動”,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組織的圖書閱讀體驗交流分享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討論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所得,并對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書做好推介,還可以對某本書的閱讀心得進行交流,暢所欲言,通過交流活動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樹立閱讀信心,提高閱讀的興趣。
3.9 培養學生續編故事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之所以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最主要的還是期望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小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和習慣,最終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的意識。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進一步地為學生以后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素材基礎。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鍛煉學生拓展故事、編排故事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與能力,讓學生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整體梳理以及深度理解,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激發。
例如,在教授給學生《司馬光》的語文知識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續寫與“司馬光”相關的故事,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閱讀內容進行續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經驗或查詢的資料,從而更好地解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通過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對日后的寫作來講也同樣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并且有效地達成了小學生文學素養大幅度提升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學校語文的教學中,身為老師,我們必須確立終生學習的教育觀點,要站在學生的視角上去研究并改進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特別是伴隨著國家教育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改革,學校老師們更需要進一步革新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質為目的展開課程改革,使學生們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自主地讀書與思考,因為只有學生對語文閱讀活動形成濃厚的興趣,才可以自由地進行語文練習,從而培養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