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祥 曹莉莉
(1.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 揚州 225002)(2.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 江蘇 揚州 225002)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調整方向。現代社會已經不同于以往,在著重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更加注重學生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高考的改革更加有利于促進我國教育的公平競爭,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教育教學要積極作出相應的改變,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更多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在基礎題型上進行了創新,加入了更多我國的傳統文化,體現數學考試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還將數學與民生緊密聯系起來,以社會民生為背景,將數學與實際緊密結合,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
1.2 高考加重了對綜合能力的應用和考察。試題難度系數有所降低,但是考查的知識面更加比較廣。更加考驗了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是否扎實,應用是否靈活。
2.1 對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影響。高考改革制度對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應運而生。新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數學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及相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2 對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影響。在新高考的政策的影響下,高中數學的教育內容也發生了改變,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在考察內容上,更加注重知識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主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2.3 對高中數學教學評價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分數為教育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機制對于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教學活動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對學生的自我認知也有著導向作用,學生也會一考試成績分數來衡量自己。但在新高考改革中,以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和標準進行改革,因此這就要求在高中數學教育中,積極對教育評價機制進行優化和改革,不斷豐富評價方式,完善評價內容,調整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2.4 對高中數學教學形式的影響。傳統的、單一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在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下,要求教師必須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豐富課堂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學方式的轉變對促進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教育的轉型有著積極的作用。
目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桎梏,依然沿用傳統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同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學生的知識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所以,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應對策略,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4.1 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高中數學教育想要更好地適應新的高考改革制度,首先教師要做出積極的改變。教師對學生影響不容忽視,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要走出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所以,在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要從教師開始做出改變,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是學生能夠更好適應新高考政策的重要前提。[2]
例如,在教授《數列的概念》這一課時,教師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列的概念,在教授過程中采用了情景式教學法。首先,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有一種的小貓,每對小貓出生后第三個月開始,有擁有的了生殖繁衍的能力,以后每個月可以再生一對,從一對剛出生的小貓算起,到第六個月,一共有多少只小貓,前提是全部成活。接著引出一列數字:1,1,2,3,5,8,13,21。接著教師出是幾張植物的圖片,讓學生的觀察花蕊的逆時針與順時針的條數也能找出相應的數列關系。由此引出本節課的數列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教師為學生創設相關情景,一方面能活躍課堂的氛圍,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去看待周圍世界,培養學生問題轉化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再如,在教授《子集、全集、補集》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給學生出示相關問題:(1)集合間包含與相等的意義是什么?(2)子集的概念及其性質是什么?(3)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質是什么?給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自主探索和學習,學習結束后,教師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學生講解完后,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和完善。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同時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模式下,還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所以,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開拓創新,積極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是幫助學生更好的應對高考改革的有效措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的探索、實踐、總結。
4.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符合這一要求的。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學生有了自主學習意識,就可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即使沒有老師在身邊,學生也可以嘗試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鍛煉,也更加符合新高考下,高中數學的教學目的的要求。所以,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中的變化。[3]
例如,在教授《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這一課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讓學生嘗試自己解決以下問題:(1)如何利用單位圓錐推導誘導公式?(2)如何尋找角的終邊的對稱關系?(3)如何熟記誘導公式?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預習。教師提醒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把自己難理解的地方標記下來,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如果自己嘗試把問題解決了,把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下來,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享。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在引導學生關注自主學習的過程,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從而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更好應對高考改革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起來。
4.3 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是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數學思維是知識與技能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就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這也符合新高考下數學教學目的的改變的要求。學生的數學思維建立后,能夠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競爭力。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幫助學生更好應對高考改革的重要策略。[4]
例如,在教授《等比數列》這一課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在課程教授中,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將學生分成5各小組,各小組成員一起探究幾個問題:(1)觀察等比數列,猜想數列的各項與其序號之間的關系。(2)根據猜想,類比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方法,并探討如何推導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3)根據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能寫出幾種變形形式?(4)如何判斷一個數是否為等比數列的項?各小組進行探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公式的推導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探究等比數列的變形公式時,又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知識的基礎能力。小組共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競爭力。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幫助學生順利應對高考改革的重要措施。
4.4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應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幫助學生更好應對高考改革的重要策略。[5]
例如,在教授《簡單隨機抽樣》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抽簽的游戲。教師準備了30根長短、粗細一樣的一次性筷子,上面分別寫上從1到30的編號,放到筆筒里面,學生輪流抽,并且不放回,找一個學生負責在黑板上及記錄抽出來的編號,在幾輪抽簽結束后,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每個編號在這30個編號里面被抽到的機會是一樣的。進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即:從個體數為N的總體中逐個不放回地去除n個個體作為樣本,如果每個個體都有相同的機會被取到,那么這樣的抽樣方法成為簡單隨機抽樣。在游戲的帶動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有效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輕松應對高考改革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應對高考改革的有效策略,教師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4.5 注重優化教育評價機制,增強學生自信。在教育教學中,教育評價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教育手段,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參考,教師會根據教育評價內容和標準,調整教學方向,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對新高考改革政策進行深入解讀和體會,依據改革精神,對教育評價進行優化,不斷完善評價內容,豐富評價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所以,在高中教學中,教師注重優化教育評價機制,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也是應對新高考改革的有效策略。
例如:在教授《交集、并集》這一課時,本節課是讓學生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會求兩個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給學生提出探究的問題:用Venn圖分別表示下列各組中的三個集合,說一說集合C的元素與集合A、B元素之間的關系,并探究集合C與集合A、B之間的關系。小組討論結束后,讓小組進行結果展示,教師對小組探究的結果進行評價。教師評價時,改變為了以往的評價模式,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自評,再讓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教師針對學生的評價進行補充,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還對評價內容進行了完善,對學生的在課堂中的學習體驗、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表現等多方面進行了評價。教師在巡視時發現本班學生中,有一名平時上課不太積極的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表現的很積極,也很有想法,思考的角度也比較新穎,教師對學生及時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并在小組評價時,給予了創新小組的稱號,激勵其他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發現一個小組在合作時,分工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比較高,教師在進行小組評價時,對本組學生具有很強的合作意識和和合作能力進行了肯定,對于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完善評價內容,能夠關注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符合新高考的改革制度的改革方向。
4.6 注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綜合能力。實踐是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要注重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的理解知識的內容,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實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的注重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是有效應對新高考改革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教授《函數模型及其應用》這一課時,本節課是讓學生了解數學建模的基本步驟,并了解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分段函數等函數模型的意義,進行簡單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教師嘗試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通過研究學生的行為,心理學家發現,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強弱與教師引入概念和描述問題所需要的時間有著很大的關聯。講座開始時,學生的興趣激增,中間有一段不太長的時間,學生的聽講興趣保持較理想的狀態,隨后學生的注意力加開始分散,分析結果和實驗表明用f(x)表示學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f(x)值越大,表示接受的能力越強,x表示提出和講授概念的時間。教師給學生出示公式,讓學生嘗試解決以下問題:(1)開始多少分鐘,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能維持多長時間?(2)在開講后5分鐘和開講20分鐘進行比較,學生的接受能力哪個更強一些?(3)如果教師想要講解一道難題,需要55的接受能力,需要13分鐘的時間,教師能否及時在學生一直達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狀態下講授完這個難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及時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同時還能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本文從六個方面闡述了高中數學應對高考改革的有效策略。教師首先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數學思維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引起重視,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符合高考改革的精神要求。教育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高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對教育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價值和意義。除此之外,教師要注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順應經濟時代發展的要求的。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樣化、綜合化。高考制度的改革有效地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給了學生的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權利,也給了學生更多成才的機會。為了更好地順應高考改革的步伐,高中數學在教學方面應做出積極的應對策略,突破原有的教育觀念的枷鎖,重新審視當下數學教育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現代教學,指引學生走正確的學習方向。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改革所帶來的影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