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原有的傳統教學方式中跳脫出來,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優化。其中,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因為問題的提出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1]。如果問題提出太少會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問題提出過多則會讓學生忙于應付,模糊學習重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提問水平,通過巧妙的、藝術的提問來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首先,提問大而化之,過于宏觀隨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效率也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部分教師沒有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就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是無法提起學習興趣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無法認識到自己提問中存在的不足,對課文知識提出的問題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都達不到課堂提問的目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過于宏觀的問題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到十分的茫然,學生無法抓住學習的重點去理解記憶鞏固知識,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把控提問的范圍和問題設置的方向,在合理的范圍內提出問題,既能夠輕松有趣地調動課堂氛圍,引發學生思考,又能明確地指出課堂教學的重點所在。
其次,提問過于直白簡單,教學價值不高。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直白簡單,學生不用經過思考就能夠輕易地回答,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失去對知識探索的欲望和興趣,對語文學習失去熱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另外,問題答案也過于單一死板。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不要將答案固定在固有思維模式下。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積極,如果答案設置得過于單一死板會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將自己的答案強加于學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影響了學生思考的寬度和深度,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構建。
最后,教師在提問環節大多只是拋出自己的問題,并未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思考時間或有價值的啟發。長此以往,語文課堂教學問題的提出就會浮于形式,并沒有給學生留出充足的學習、探究時間和空間,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考認知,使學生課堂的學習熱情降低,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會大打折扣。老師也很難從其中總結課堂上的教學問題,使得課堂效率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新知識將變得十分被動,被動等待被教師灌輸知識,不利于好的思維方式的養成[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設置有效的提問環節,拋出有效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教師通過課堂提問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作為自己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參考,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應合理利用課本中的重難點設置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3]。
小學語文開展藝術性提問方式的價值有以下幾點:
(一)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產生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從多個角度對課文內容進行研究和拓展,及時抓住課堂中的重難點進行問題的設置,將藝術的理解方式和藝術元素的畫面、資源等融入課堂,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熱情與欲望;
(二)根據課堂學生的反饋,老師可以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也可分析出本堂課教學的難點及重點,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三)提問藝術的融入有助于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的現狀。藝術性的提問,可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有效避免學生厭學、逃避情緒的產生,改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一)緊扣學生好奇心理,發揮學生想象力
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好奇心十分強烈。教師應利用學生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設置問題去引導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創新能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思考,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點,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為主要出發點,提問的次數也要適量,過多的問題會導致學生疲于應付,而無法進行認真思考。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烏鴉喝水》一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帶領學生通讀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烏鴉,遇到困難怎么辦?在生詞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探究問題的答案。對于文章中所使用的寫作技巧,教師也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理解掌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出在課堂開始提出的問題,帶領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解決最初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會烏鴉的品質,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隨著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發展,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通過引入歷史人物的小故事提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望天門山》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介紹詩的作者,提出問題:同學們之前學過詩人李白的哪些詩?同學們對李白有哪些了解?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此導入課堂,帶領學生認識詩人,對詩人的風格和詩人的創作有初步了解。課堂提問可以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跟隨教師的講課思路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講究藝術性,巧妙地設計問題,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對語文學科形成自己的見解,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熱愛語文,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拓展語文課內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和其他基礎學科相比有更強的人文性,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也要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日積月累,不能將目光只放在課本上,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積累,多了解一些語文常識,閱讀感興趣的名著和經典文學作品等都是提升學生文學底蘊的好方法。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故事的背景及人物,如赤壁之戰是周瑜的3 萬軍士戰勝了曹操的80 萬大軍,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怎么來的?諸葛亮是使用怎樣的計謀借到箭的呢?詢問同學們有沒有讀過《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在書中有沒有對哪些人物有深刻印象?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借箭故事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原著,去認識諸葛亮,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與計謀,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歷史人物,在讀書分享會上,跟同學們進行交流,分享一段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對人物的理解認識,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課堂提問應具有層次性,問題難易應互相穿插
教師在設計提問的問題時要富有層次感,層層遞進,難易穿插。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引導學生的思路一步步跟著教師的講課節奏走。教師給出的問題如果過于簡單,學生就會懶于思考,容易造成思想不集中。反之,如果教師在提問時選擇難度過高的問題,學生無法進行解答,就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所以,語文課堂問題設置的層次性非常重要。教師要在備課時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就班級學生學習能力與語文水平,對設置的問題進行調整。
例如,教師在講解《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時,如果一開始就拋出“琳達對于捐獻眼角膜事情的態度為何發生如此大的轉變?”這一問題,由于學生還沒有完整地閱讀理解課文,回答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進而導致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冷場,也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教師應該轉變提問方法,先提問學生:“在看到這篇課文的題目時你會產生怎樣的想法?”“眼角膜的知識同學們了解多少呢?”這兩個問題較上面來說就開放很多,問題的答案也不唯一,學生很快就能進行思考并產生自己的想法,舉手回答問題,難度合適的問題能很快地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提出問題的層次性,提問應起到層層遞進的效果,抽絲剝繭般層層深入,學生才能由淺入深、由易至難地學習語文知識,將語文學習的基礎打扎實,從而筑起穩固的大樓。教師的提問要能做到順水推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體會到課文的精髓所在。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師生在課堂上進行雙向的互動是課堂效率的基礎保障,教師要在課堂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通過有效設置問題引導課堂一步一步進入高潮。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藝術的提問方式也使課堂互動更加有趣。在課堂開始時,通過提問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的思路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的學習情緒不夠高時,提問就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個富有趣味性的問題調動課堂學習的氣氛,讓學生繼續跟緊老師的教學思路和節奏。
除此之外,教師的課堂提問應該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情況,而不是專門為成績優異的同學設置,教師在提問時應該一視同仁。教師要了解班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每個學生平等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偏袒成績好的同學,同時也要照顧成績較差的同學。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在提問時考慮到他們的學習情況,按照學習能力的不同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讓成績好的同學能在課堂上有所提升,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能在課堂上穩步打好基礎,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信心。
(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首先,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平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思考方式多做引導,學會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打破常規性思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考,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及時肯定學生,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在思考問題中找到成就感。其次,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學生的長處,并及時給予肯定,幫助學生樹立提問的信心并學會善于提問。最后,教師應教授學生一些有效的提問方法,讓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有一定的價值和質量,告訴學生要善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實現從敢問到善問的轉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課堂互動環節,也是師生之間互動的一座金橋。有價值的提問,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啟發是大有幫助的;充滿藝術的課堂提問,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課堂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氛圍變得輕松活躍,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提問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提問可以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和諧,這需要教師通過課堂不斷進行實踐,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饋結果,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提問問題的質量,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推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