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芳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衡量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便是信息素養。新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人人都懂信息技術,人人都會使用信息技術。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門學科著重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考查?;谛抡n程改革的背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中對更多的信息技術進行掌握,使信息技術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具體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逐步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傳輸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以及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把任務驅動式教學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進行結合,促使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任務驅動教學也叫任務式教學,它是一種基于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對學生展開指導,學生則居于課堂主體的地位,主要以任務作為主線,進一步對學生展開教學[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提出具體的任務,接下來學生根據這一具體任務展開相應的探討。學生可以從自主探究或者小組合作探究兩種方式當中選取其一,促使學生能夠在探討之下順利完成任務。最后教師再針對整體效果,對學生展開適當評價。這樣能夠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能,促使實踐活動能夠更順利地完成。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不同于以往的課堂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具有以下三大優點:
第一,有效實現課堂組織形式的改變。以往的教師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主要是向學生灌輸教材當中的知識,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授更加重視。但任務驅動式教學卻是以任務的完成以及問題解決為主要形式,從而讓課堂從“再現式”轉變成了“探究式”。
第二,有效實現課堂當中主體的真正轉變。在任務驅動型課堂當中,教師主要負責對任務情境展開創設,教師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展開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環節中,必要時教師再為學生展開講解。采取探究式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對知識展開自我構建,并且能夠對學習的主動權進行掌握。
第三,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任務驅動型課堂當中,教師為學生布置探究式任務,這本身就是一種基于問題探究的學習實踐。學習任務就是實踐內容,從而使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堂生態能夠得以有效構建。
應試教育往往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斷灌輸給學生枯燥的教學知識,學生僅僅是對知識展開被動接受,對于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并不能夠理解。長此以往,必然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2]。每個學生的家庭條件都各不相同,導致學生的操作信息技術水平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當中,并沒有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真正需求,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
以往在對小學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的溝通次數較少,教師只是為學生演示具體的操作過程,接下來讓學生展開練習。教師并沒有從實際出發,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展開了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并不能夠有效得到解決,使得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受到嚴重打擊。
如今,有很多教師還是采用陳舊的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并不能夠真正得到發揮,教師也并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掌握,以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此外,學生總是機械性地對教師的操作進行模仿,并不能挖掘創新技能,不能夠展開自主探究,因此,學生并不能夠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
第一,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得到提升。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充滿興趣,才能夠有效地展開學習。小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喜歡親自動手進行嘗試,加之有很多任務本身就有趣味性的特點,諸如相冊的制作、動畫的制作、PPT 的制作、文本的美化等。教師將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引入到課堂當中,為學生進行布置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將充足的探究嘗試空間給到學生,可以很好地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得到培養[3]。
第二,有效實現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要想對生動有效的課堂進行構建,教師就應該和諧友好地對學生展開互動。任務驅動式教學能夠將充分探討的空間給到學生,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傳遞信息的方式,促使教師與學生能夠有效展開溝通,進一步建立和諧的對話型課堂生態。
第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展開教學時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教師將任務作為主線,問題作為載體,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則是:教師提出任務問題,學生采取小組合作或者獨立探究的方式對任務問題展開分析,任務問題能夠順利得到解決。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提升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對小學信息技術展開具體教學時,要怎樣做才能使得任務驅動教學得到有效實施呢?現以《制作課程表》這一部分內容為例展開闡述。
教師應該建立在恰當的學習情境之中對教學任務展開創設,這樣才能夠水到渠成地提出任務。在對新課展開教學時,教師首先就應該創設任務情境,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調動,使得學生的探究熱情得以保持[4]。例如,教師在對《制作課程表》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就為學生設置了這樣的任務:“周一到周五是我們的上學時間,然而一個星期有40 節左右的課,一天呢,又有8 節課左右,那么我們要想清晰地知道每節課上的是語文、數學、英語,還是其他,這時課程表就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以前我們見過有紙質版的課程表,現在要求同學們制作電子版的課程表。比起紙質版來,電子版的課程表更環保。它不需要浪費紙張,同學們在設計時可以加入各種圖文要素,比比看,誰做的課程表更好?”這時有學生便會問:“老師,電子版的課程表該怎么制作呢?”于是教師趁熱打鐵回答道:“這位學生問得非常好,這便是我們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希望大家在本節課過后,都能夠制作出精美的電子課程表?!苯處熞源藢W習任務進行引出,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得到激發,從而在好奇心的驅動之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實踐性較強,教師在對小學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減少為學生進行口頭傳授,教師對教材內容展開講解并不能夠使學生獲得直觀體驗。因此,教師應該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進一步強化演示教學,從而將更多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并不是布置給學生任務就完事了,在任務驅動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居于課堂的主導地位,并為學生做好相應示范,從而在完成任務操作演示之后,進一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
例如,教師在對《制作課程表》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了自己的構思、藝術字體的修飾、元素選擇,接下來教師就引導學生盡量做到標新立異,促使學生能夠獨樹一幟地選擇素材。在展開課程表制作時,教師邊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邊向學生介紹軟件功能,進一步將圖片組合、藝術字體設計、陰影、裁剪、渲染等實用功能為學生進行介紹。教師僅僅只是示范而已,而不宜局限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對基本的課程表制作技能進行掌握。
學生在動手展開實際操作之前,有很多學生還不會用搜索引擎來搜集圖片素材,于是教師就將事先準備好的圖片素材與學生進行共享,將更大的選擇空間給到學生。
在學生操作時,教師應給予學生鼓勵,進一步讓學生在圖庫當中找到自己最為喜歡的素材,選擇選取一張圖片作為底圖,接下來讓學生用表格命令呈現出8×5 的表格,再用文字插入命令在每個網格內輸入相應的課程。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字體選擇、字體變形的設計,促使學生能夠使用裁剪工具將另外幾張圖片進行裁剪,進一步對其進行美化加工,并將其拖動到合適位置。這時如果學生碰到了圖片組合效果不自然的問題,教師就讓學生展開小組探究來對此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學生對“模糊”等命令進行使用,使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接下來學生之間相互傳授這一知識點,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解決這一難題。
學生對任務的成果進行展示,這便是任務驅動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促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得以深化,進一步使知識與技能得以內化。
學生在制作完課程表之后,教師讓學生以自己的名字進行命名,并將其保存到目標貢獻的文件夾當中,教師從中挑選出若干學生的作品出來,對其進行展示與評價。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應多以激勵性的評語為主。諸如,可以這樣說:“這位同學的課程表制作得非常好,掌握了必備的技能,如果再適當修改一下就更加完美了?!苯處熯€應該從學生完成作品時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情感態度進行評價。有些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從而作品顯得不盡如人意,但學生熱情且積極地完成了任務,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也更為積極,這時教師就應該給學生以積極的評價。
教師在對任務的內容進行設置時,教師要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點以及操作技能隱含到其中。但很多教師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學的重點很難突出,導致往往出現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5]。
處于每一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差異給予關注。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該對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充分的考慮,采用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方法,促使學生在具體的教學當中都能夠有所收獲。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另一大特點,便是具有真實性。因此,教師在對任務進行選擇時,應該將與學生當前學習的教學主題相關聯的真實事件引入到課堂當中,這樣的任務才會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真實事件結合,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在對學生的核心問題進行培養時,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避免采用那些落后、陳舊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當中,就可以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促使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有效得以培養,進一步使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得到有效培養。
任務驅動式教學對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變,使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確保。在任務式課堂教學當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問題意識、合作探究意識,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有所感受,促使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態度有效得以改善。這能夠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使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及應用能力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