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萍
(甘肅省臨夏市第一中學 甘肅 臨夏 731100)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重視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的創新,要善于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激發,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能夠真正得到有效培養,進而達到推動學生綜合發展的目的。相比于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來說,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更重視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加明確的目標,這一教學模式通過設置不同類型的任務,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合作、參與、體驗以及交流,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文章就針對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任務型閱讀教學方法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探討。
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特點來進行分析,其中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體現出探究性、合作性以及自主性,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更高的主動性,有效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1]。而從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自身的角度來講,其能夠有效打破學生在以往語文學習中被動接受的狀態,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堂主動獲取語文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以及互動,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因此,作為教師來說,就需要能夠對于任務型教學有足夠的重視,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情的基礎之上,進行體現知識性的新穎語文課堂的有效構建。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雨地四季》這篇文章的過程中,由于在面對寫景抒情類型的文章的時候,學生自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除此之外,他們也掌握了運用擬人以及比喻等修辭手法進行表達的方法。語文教師在實際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學難點就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充分結合自身感受的基礎之上去對文章優美的意境和語言進行感悟[2]。而要想解決上述問題,閱讀教學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正式開始閱讀之前,教師就可以提前先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帶著問題,包括引導學生思考四季的雨都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課文是從什么角度對四季的雨的特點進行表達的?文章為我們呈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在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都能夠積極以及活躍的投入課文閱讀之中,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更好的激發,對于教學效果的整體優化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教師在保證所設置的教學任務的有效性的基礎之上,學生也能相應的從中獲得發展,對于強化學生知識的掌握以及知識體系的建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更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究[3]。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則需要能夠進行多元化的閱讀教學任務的設置,確保為學生營造的閱讀環境能夠更多地體現出開放性,使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進行實踐,達到對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開發的目的,促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達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收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時候,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引領學生齊讀課文,之后要求學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魯迅先生的生活之中,三味書屋和百草園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在百草園,魯迅先生度過了自己快樂的童年時光,那么在魯迅先生進入到了三味書之后這些快樂還能不能延續呢?”在教師提出了問題之后,學生很快就進入到了學習的狀態之中,大家都在踴躍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且很多學生都給出了自己獨特的意見。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文本中的細節問題為學生進行新的思考任務的布置,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情況之下,結合文章的內容將其劃分成兩個部分,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百草園中讓魯迅先生感到快樂的都有哪些東西?魯迅在文章中主要描寫了百草園中的哪些動物以及植物?在描寫這些動植物的過程中使用了哪些手法?魯迅主要對三味書中的哪些事件進行了具體的回憶?在結束了課文的學習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說一說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有學生認為這篇文章主要是對于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的批判。也有學生說這篇文章寫出了兒童熱愛自由以及自然的心理,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封建教育的不滿。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對于三味書屋學習生活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議,進而達到課堂拓展的目的,使學生在課后能夠繼續對本節課的學習成果進行深入的思考,有效地拓寬課堂教學的范圍,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
從語文教師自身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有效實現實踐以及理論之間的結合,使得教學范圍能夠真正得以有效擴大。初中階段的學生普遍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而且他們更富有活力。語文教師就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融入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模式,使得初中生在教師引導的前提之下能夠真正實現自身語言能力的有效發展,確保現有的教學資源能夠真正得到充分的利用,達到對于教學任務進行拓展以及升華的目的,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閱讀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能夠充分結合小說的具體情節對于課文的結構進行有效的劃分。在小組合作的背景之下,學生很快完成了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在對課文進行重點研讀的過程中,教師也根據課文的主題以及內容提出了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帶著教師所布置的閱讀任務,學生仔細地進行思考,最終把握長媽媽雖然沒有受過過多的教育,但是,其對于作者的愛卻體現在方方面面,整篇文章都體現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美好的回憶,整體的基調偏于溫暖。為了使學生對于文本的內涵產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本的內容改編成課本劇,并且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文本的具體情境自主地進行希望表演的人物的選擇,并且設計自己的形象。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學生的表現欲望得到有效凸顯,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學生的學習觀念。最后,可以要求學生以文章的主題為基礎寫一篇文章,重點描寫自己成長過程中讓人感到溫暖的故事以及那些美好的回憶,進而達到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鍛煉的目的,使學生的智力能夠得到更好的開發。
從部分教師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對于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的理解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甚至有一些教師認為在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中只需要提出任務即可,其他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學,學習效果受到學生自學效果的影響,學生的個人能力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成效。而且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了一定的機械性特點,致使學生自身對閱讀缺乏足夠的興趣。而在新的時期,語文教師也需要能夠積極地進行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對于教學質量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有效地推動任務的發展,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自信。
例如:教師在教學《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作者將偉大的母愛蘊含在文本所描寫的每一個鏡頭之中,雖然文本中并沒有過于華麗的語言,整體的語言特色偏于平實,但是,文本中卻包含著作者的深情。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對課本進行精讀,了解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感的變化情況。在閱讀的過程中,引領學生掌握探究合作以及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有效培育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歸納能力。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在對文本中母親的形象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部分學生無法做到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母親的深切情感進行發現,也忽視了母親對于兒子的細微關懷。這時,作為教師來說,不要急于對學生進行批評,而要能夠換一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文章中在塑造母親形象的過程中運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以及語言表達等方式,那么,大家能不能對于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深度的分析,說一說哪些內容體現了深沉的母愛呢?”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得到有效激發,進而達到培育學生綜合素養以及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在進行實踐任務型閱讀教學創設的過程中,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學生能夠對于文本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感知,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對于語文知識進行內化以及吸收,實踐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對于文本的內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還能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進一步深化,進而達到深化學生思維以及情感的目的。作為教師來說,可以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活動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包括查閱資料、訪問調查以及寫作等方式教師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利用,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將自己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從而實現自身知識體系的有效拓展,在潛移默化之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閱讀能力,為文學閱讀活動的高質量展開打好基礎,最終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就需要在充分考慮文本內容的基礎之上為學生介紹新聞六要素的相關知識,不僅要能夠使得學生對于新聞寫作的正確形式有深入的把握,除此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新聞稿的寫作方法。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新聞報導的接觸相對較少,因此,多數學生在進行新聞稿撰寫的過程中都存在困難。為了使得上述問題能夠切實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實踐任務的設置,使學生能夠有機會真正參加到新聞報導的實踐活動,之中使學生能夠充分圍繞自身的現實生活實際,自己設計一份新聞報導,主題可以是學校發生的重大事件、國家的重大事件以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社會重大事件等,要求學生在進行新聞報導寫作的過程中做到主題明確以及內容完整,如此一來,就可以對學生課文的閱讀起到積極積極主動的驅動作用,并且促使學生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內化課堂知識,并且借助課堂知識來解決現實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設置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最為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對學生的交流能力進行有效的強化。在探討的過程中,促使學生之間能夠真正實現思維的碰撞,有效豐富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之后,引導學生在教師所設置的探討任務的引導之下,小組成員相互合作以及相互幫助,進行解決問題相關材料的查閱以及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借此來對本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快速的整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推動學生之間的知識共享,除此之外,還能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快樂,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整體提高有著十分重要推動價值,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育。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進行探討任務的創設,要求學生上網搜集大自然語言的相關信息,所收集到的信息可以是圖片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的形式,并且結合自身所搜索到的信息來對大自然語言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總結,并說一說文章中主要描寫了大自然的哪幾種語言。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每四人一個小組,確保學生能夠在小組中進行充分的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的內容以及教師所布置的課堂任務問題進行深度的交流以及探討。小組成員在結合教師的問題進行了探究之后,不僅了解了大自然中不同的變化所帶給我們的啟發,也真正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奧妙。如此一來,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有效實現了學生知識交流能力的有效強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效率得到了切實保證,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單打獨斗完成教師任務的情況,由于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的知識儲備還十分有限,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學生在進行知識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自身的學習思路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展,除此之外,也能使得學生更好的跨越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難,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進而達到推動學生成長的目的,這也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任務型閱讀教學積極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作為教師來說,也需要加大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來說,要能夠積極地對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探索,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進行強化,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能夠真正得到有效提升,通過設置多種形式的教學任務,達到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激發的目的,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探究意識都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