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慧
(安徽省來安縣第二小學 安徽 來安 239200)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主干課程,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導致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吃力,故而教師在教學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甚至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對其理解和鞏固。然而伴隨“雙減”政策的出臺和常態化,對于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課后作業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明確要求要為學生減負,但減負不代表減質,如何能夠在“雙減”常態化背景下,即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達到減負的目標,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1.1 減負提質有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很長時間內,中小學教育呈現出功利性和短視的問題,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讓不少學生承擔著巨大的學習和心理壓力。而“雙減”背景下,學生則有了更多自主的時間參與課后社團服務等,讓學生在課后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通過數學社團的參與,讓自身的潛能與特長得到發揮,這不但有助于學生學習壓力的緩解,還有助于其興趣愛好的發展,推動其多元發展,全面成長。
1.2 減負提質有助于教師教學實踐的優化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雙減背景下,為了使學生的作業負擔降低,教師就必須在不影響教學效率的前提下,將課堂教學時間相應的縮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優化和調整,盡可能地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多給學生留出練習的時間,實現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的目的而提升教學效果。
1.3 減負提質有助于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半p減”常態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單單對于教師,同樣對于學生而言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師生雙方來說,只有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減負不減質的目標。為此,作為學生來說,只有通過提前預習,集中學習的注意力等方式,才可能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讓新知識學習時間相應減少,和老師的課堂教學以及練習進度保持一致,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減負。
2.1 對教學思維加以轉變。在“雙減”政策未實施以前,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到了課外輔導班和作業上,而在娛樂和身體鍛煉的時間上則相對較少,甚至有的學生的睡眠時間難以保證,無法達到相應的規定和標準。“雙減”政策的實施和常態化,對學生的課業和課后輔導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此,雙減常態化小學數學減負提質目標的實現,不是教師自身或學生個體單獨就可以實現的,只有雙方都從思維上加以轉變,才可以更為有效地實現高效教學和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應該充分把握“雙減”的良好契機,在課堂中提升學習的效率;而對于教師來說,則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重視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2 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只有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才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并在數學學習中感知到學習的快樂。要在雙減常態化背景下,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為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和愛玩的天性,采用游戲教學法來調動其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在教師所創設的游戲情境中境產生探究的欲望,進而對問題發現和解決。比如,很多一年級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對動畫片中的角色十分地喜愛,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設計游戲開展教學。如在讓學生對“同樣多”這個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的路上口渴了,孫悟空去摘了15個桃子回來,豬八戒看到又紅又大的桃子直流口水,但孫悟空只給了豬八戒4個桃子,卻給了沙和尚5個桃子,給唐僧師傅6個桃子,豬八戒一看自己的桃子沒有別人的多,就生氣了掄起耙子就要打孫悟空,非要和他們的一樣多,此時孫悟空也為難了,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如果讓你幫助悟空該怎么讓每個人的桃子一樣多呢?此時,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要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而很快對同樣多這個知識點很好掌握,并很好地激發了他們課堂參與的熱情,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3 重視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實現數學教學的減負提質。情境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切身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傳統教學法中的難點,讓課堂教學的氛圍也更為和諧輕松。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數學學習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激發,這對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而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積極參與,則能夠增強自信,產生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掌握更好的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從而促進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老師在對11-20各數認識這部分內容進行講授時,就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開展教學。因為學生對1-10數字已經學習和掌握,同時也對加減法的規律學習過了,此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體溫,輪流讓學生將1-10的加減計算式列出來,數字可以任意選擇,目的是使學生對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而后,教師在讓學生對比1-10和11-20數字之間的相同之處。當學生經過小組間的討論后,教師就可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回答,問題無需設置固定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對問題進行思考,發現數字間存在的規律。最后當學生對11-20數字了解后,教師在通過部分計算題的設置,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好地掌握。
2.4 重視通過探究式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半p減”常態化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要實現減壓提質,除了要從教學觀念上加以轉變,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還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了可以讓學生的進取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有效發展,作為數學教師來說,應該基于低年級小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基本特點和學習方式,對探究性學習進行設計,使學生可以探究式學習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意識,進而使其自身的潛能得到有效發揮。比如,教師在對一年級數學“人民幣換算”這部分內容進行講授式,就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研究和學習,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換零錢活動”讓學生進行探究。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了解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诖?,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一張十元的人民幣,而后提出問題∶如何將十元錢換為以元為單位的錢呢?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討,并圍繞“如果把十元錢都換為一元的,能夠換幾張呢?如果將十元錢都換為五元面額的,能夠換幾張呢?如果將十元錢換為五元加一元的,能夠怎么換呢?”讓學生對其進行研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有了探究的空間,共同對問題進行研討,還使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得到激發,對其合作探究和創新精神進行培養,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2.5 通過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個體的認知、理解程度都存在差異,加之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不是處在同一個程度,故而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也各有不同。在“雙減”背景下,要確保數學教學更為有效,作為教師來說,就應該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在對學情進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堅持因材施教的思想,開展分層教學,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都得到滿足。特別是對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有的學生對小學課程已經很好地掌握,有的學生則可以正常跟上老師的進度,而有的學生則學習起來十分的吃力。為此,作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來說,應該基于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A、B、C不同的層次。就A層作業來說,其主要是針對那些可以很好跟上老師的課堂教學進度,能夠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績相對好、理解力較強的學生。針對A層學生,在進行作業布置時,就要側重通過拔高題來提升其能力,故而可以設計需要進行探索和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由此通過個性化習題的布置,促進A層次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就B層次學生而言,主要是那些能夠跟上課堂學習進度,對難點問題需要點撥,成績一般的學生。針對該層次的學生,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就可以適當地增加作業量,提升作業難度。而就C層學生而言,主要是課堂中無法很好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理解相對較差,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該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適當地把作業的難度降低,將作業的數量減少,主要以基礎計算掌握為主。同時,在分層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發展情況認真觀察,并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動態性調整。如果C層次的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跟得上教師的課堂節奏,就可以將其作業調整為B層,反之如果A層次的學生無法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就可以考慮將其調整為B層,進而在減負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使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
2.6 通過實踐性作業設計促進數學減負提質。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應用性的課程,要真正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更為深刻的理解,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雙減常態化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性作業的設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半p減”背景下,對作業量進行了限制,使得學生的課外時間相應增多。此時,教師就應該更加重視學生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與課堂內容相結合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創新實踐性作業進行設計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實現減負提質。雙減常態化背景下,要有效發揮作業育人的價值,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充分調動,對其邏輯分析與思維能力加以鍛煉,就可以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對與低年級學生相適合的實踐作業進行設計從而使學生通過動手參與,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增強提高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基于一年級小學生愿意畫畫的特點,讓其選取自己喜歡的事物用圖畫的方式將一對一對的數表示出來,比比大小。有的學生用胡蘿卜表示、有的學生用小螞蟻表示,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這樣的過程不但可以讓學生真實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還通過理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而在整個過程中,也是對學生的自主意識、主動性和思考、研究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2.7 積極運用課后服務,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半p減”政策的出臺,嚴格限制了課后服務的內容與實踐,使各培訓機構課后服務提供的能力得到較大程度的削減。雙減政策的實施,作為學校課后服務,怎樣更好地實現增效、提質,讓課后服務真正為學生服務是所有學校都應該引以重視的重要問題。數學作為課后服務中的重要內容,不單單要使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更應該通過對課后服務的拓展,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思維進行培養。減負,并非將質量、期待和希望都刪減,而是要在雙減背景下向素質和質量做加法,讓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得到提升。為此,可以創新傳統的課后服務模式,創建數學興趣小組或數學知識探究社團,通過數學科普、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游戲等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社團活動的參與,共同體驗,相互合作,進而提升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并通過課后服務的拓展反哺數學課堂,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雙減”常態化背景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意識到雙減帶來的挑戰,意識到減負提質的重要性就成了其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紤]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基礎,作為數學教師來說,可以通過對教學思維加以轉變;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重視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實現數學教學的減負提質;重視通過探究式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實踐性作業設計促進數學減負提質;積極運用課后服務,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等方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而真正實現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