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琴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在探索適合當代教學需求的發展模式。對此,針對傳統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教師應結合目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出創新性的改變,旨在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探索更具有實際意義的教學模式。目前,單元整合的教學方式對于促進小學閱讀教學質量的作用是積極的。對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采用科學、多樣的教學方式,并結合現有的教材內容對知識進行整合與架構。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對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全面的優化和改革,也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僅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還要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和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確保其在全面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同時,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學習目標。對此,在全新教學背景的推動和實際閱讀教學的需求下,單元整合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方式是結合了大量的信息創新而出,能極大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同時避免浪費課堂時間,保障教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保障單元整合教學的實際效益得到展現,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來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把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制定出高效的教學方案,不僅能順應現代教學需求,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知識儲備,保障其在完成基礎作業的前提下減輕學習負擔,以此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在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前提下,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要在閱讀教學前對整本書的知識框架進行分析,從而找到每個單元的銜接點,把握教學技巧和關鍵所在。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從傳授一節課教學一節課知識點的模式中做出改變,依據單元整合的視角進行閱讀教學,從而保障教學效果[1]。小學語文教材有多種版本,但每本教材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即根據其內部的知識框架設置了單元的形式和小學不同年級知識點的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保障每個單元知識點的相互銜接。
小學語文的知識點雖然涉及不多,但是教材內容卻很靈活,知識架構也比較復雜,再加上語文自身的特點,所以要想把單元整合教學模式充分落實到實際閱讀教學當中,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要在教材內容上進行突破,擺脫束縛,從整本書的視角去分析語文知識,進而達到知識整合,通過各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老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全面認識,提高學習效果。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深入到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模式當中,但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分析來看,仍然有很多課堂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影響了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再加上小學生思維能力不活躍,各方面能力欠缺,如果不能夠在教學中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不僅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還會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在現階段的教學背景下,單元整合的教學方式更能提高閱讀教學效果,也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保障這一全新的教學方式順利落實。
雖然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不會涉及太深層的知識點,但是閱讀材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之前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困難,再加上學生的心理年齡和思維能力的限制,使得他們無法在各單元復雜的知識點之間進行快速轉換,在學習時無法對各個知識點進行銜接。例如,教師在以某個主題為閱讀教學中心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真實、準確地表達出來,或者是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事情,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再加上外在因素的干擾,大部分的小學生并沒有過多的閱讀知識儲備和較高的閱讀能力,這也對日后開展閱讀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
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雖然認識到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和現階段的教學標準采用更具有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方式,這不僅不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語文這個學科本身的特點,涉及的知識點都比較枯燥,如果不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豐富教學手段,那么現實的教學效果一定會適得其反。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教師如果只圍繞單一的語文知識點進行教學,不僅不利于后續教學工作的進行,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口頭講述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文章思想感情的解讀,學生也很難理解老師所講解的知識,更不可能對文章內容進行全面解讀,這種限制度極高的教學方式會把學生束縛在單一的學習模式當中,無法取得突破。
小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因為知識結構的原因,接觸到的情感和文章體會往往都是固定模式的,其限制性比較大,很難通過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思維拓展和提高,再加上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較弱,教師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采取高效的教學措施,因此導致學生很難靈活運用閱讀知識。如果豐富的閱讀知識得不到靈活的展現,那么學生就無法領悟書中所描述的情感與樂趣,閱讀思維得不到拓展,學生也就不可能對閱讀充滿興趣,不會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之中。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到閱讀思維的重要性,那么就很難達到現階段的閱讀教學要求,學生也會被束縛在這種模式當中,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閱讀思維和學習效率。
在進行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對整本教材進行知識解讀,掌握每個單元所描述的知識架構,再展開閱讀教學。因為語文知識點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教材編寫的時候會把同一主題的文章放在同一單元或者是相鄰的兩個單元,并且每個單元都會圍繞著不同的主題進行知識編寫,從而通過整單元的主題特點來凸顯出主要的思想感情和知識結構[3]。但是教師還要清晰地認識到,雖然每個單元的教學主題或者是特點相同,但是涉及各類文章的時候,會通過不同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來突出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此,教師在運用單元整合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嘗試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閱讀文章,除了要掌握文章主體結構以外,還要圍繞文章基礎框架分析其主要內容。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白鷺》《珍珠鳥》這兩篇描寫動物的文章時,文章通過豐富的描寫手法和多個角度的表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態特征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性,讓人通過閱讀文章就能感受到不同物種的美。對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中,就可以圍繞兩篇文章的特點和不同的寫作手法進行閱讀教學,結合文章的多層知識點來滲透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通過豐富的閱讀內容讓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多層知識點來提出情境問題:作者運用哪些描寫手法來突出動物美麗的一面?自己在描寫動物的時候,會運用什么樣的表現手法?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帶入到閱讀當中,理解文章內容和學習寫作方式,圍繞文章主題不斷地展開思考,這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進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的時候,因為課本中的閱讀課文比較多,再加上每個學生在閱讀時的收獲也不一樣,這就導致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同的想法與理解,容易出現分歧。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通過相互合作相互探討來進行知識整合,并通過不同的知識內容進行滲透式的教育,學生也會因為彼此間的相互學習更好地提升自己,相互之間也能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4]。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秋天的雨》和《聽聽,秋的聲音》這兩篇文章時,它們都是以秋天為主題,雖然描寫的環境不同,但是兩種知識結構完全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整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分別講述自己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同時還可以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說一說秋天都會有哪些變化,或者是自己喜歡的秋天是什么樣的等等,通過話題的引導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熱愛秋天的情感。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融入實際的閱讀教學當中,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同時也能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掌握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師應該提高重視程度,把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充分落實到單元整合教學工作中,通過這種豐富且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5]。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和《美麗的小興安嶺》這兩篇文章,通過不同的寫作手法來展現出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親眼看到過這種景色,也無法通過書中的描寫和教師口頭講述的方式來腦補美麗的自然景色。此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兩個地方的美麗景色用視頻課件展現給學生,并結合課件進行全方位的解讀,以此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發散。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年齡較小,所以很少接觸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為了順應教學需求,教師在培養學生充分掌握基礎語文知識和閱讀知識的同時,還要從實踐教學方面對其進行能力提升,在保障基礎能力得到進步的同時滲透單元整合教學,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果[6]。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慈母情深》和《父愛之舟》兩篇文章時,這兩篇通過不同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來講述父母從不同角度對孩子的愛,同時還通過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多方面來講述父愛和母愛的偉大與深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方面采用實踐作業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回家之后細心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并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融入真實情感地寫一篇感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無微不至,平凡而偉大,并且也能很好地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綜上所述,單元整合的閱讀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勢更明顯,實際效益也更加突出,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性,學生獲取知識和分析知識的方式更加多樣。同時,學生也能根據豐富多變的教學方式更快更準地掌握單元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也能更直接地觀察到學生在學習不同知識點時暴露出來的問題,并采取高效的解決措施,從而提高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