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琳瑛
伴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閱讀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受到教師的深切關注,英語繪本變成小學生擴展英語閱讀學習的最好方式之一。將英語繪本與主教材深度融合,對主教材是一種合理的補充與拓展,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益于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近些年,不缺乏有關英語繪本應用的研究,特別是在英語教學方面。但是,在英語繪本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既沒有牢靠的教學目標和基礎理論作為支撐點,也缺乏繪本資料的合理選擇。如何把繪本與英語主教材融合起來,實現(xiàn)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最大化一直是繪本運用的難點。與此同時,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應用繪本小故事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益于引導學生在相應的語境中進行自主學習和應用,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簡要闡述繪本和主教材融合背景下的主題式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思維等處于發(fā)展階段,且繽紛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神[1]。因此,在現(xiàn)階段英語閱讀教學中,常出現(xiàn)學生缺乏英語閱讀基礎知識和閱讀環(huán)境、閱讀難度大和閱讀范圍小等問題。首先對小學生來講,以前并沒有接觸過英語,因此對英語單詞的學習比較陌生,且中英文語言表達上的差異也使學生難以充分地了解閱讀中所表達的含義;其次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通常是老師處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不但沒有溝通交流,更欠缺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長此以往,將傷害到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最后,現(xiàn)階段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依然以主教材為主導,閱讀教學的文章亦出自主教材,沒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視野。
隨著新課改的貫徹落實,英語閱讀教學形式日益多元化,且英語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2]。在英語繪本結合主教材的英語教學課堂中貫徹落實教學目標意義重大,為教師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形式提供了新的動力。開展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教學研究,不但要合乎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并且要符合英語課程特性和主教材發(fā)展的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科學地融合繪本教學,便于教師以學習英語閱讀主題為著手點,塑造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
繪本是一種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用繪畫的形式展示英語小故事,以生動的語言表達形式和精美繪畫配搭而成的兒童讀物。繪本能夠給予小學生視覺上的藝術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簡潔地展現(xiàn)抽象的語義和多樣題材的文章。繪本不但是說故事、講知識,還能夠全方位協(xié)助小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塑造綜合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合繪本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促使學生在多彩的圖文閱讀中學習和鞏固基礎知識,并結合閱讀拓展眼界,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繪本帶給學生很多專業(yè)的英語表達知識,呈現(xiàn)英語的日常生活情景和豐富多彩的詞匯,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英語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的結合運用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并給老師帶來主題閱讀的原材料與授課構思。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主教材設置閱讀主題,進而結合主題科學地融合繪本。小學階段閱讀需要創(chuàng)建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的主題,引導學生結合話題進行討論。因此主題式閱讀文章可挑選校園故事、生活常識、趣味童話等主題,并選擇相應的繪本。主題式閱讀教學關心的是學生主體的價值,由主題引導主教材知識要點和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英語主教材考慮,從文字內容和語言方式中找到學習的關鍵詞句,結合多元化的主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適當?shù)剡\用繪本豐富主題式閱讀教學。
例如,在教學《Seasons》這一課時,教師便抓住“四季”這個主題,選擇《Please Let It Snow》這一繪本,在強調“winter”這個季節(jié)的同時,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一繪本講述了冬天來臨之際,一個小男孩每天期盼下雪的心路歷程,在其不再期望時,雪悄然而至的故事。這一繪本中包含了一些與冬天相關的單詞,因此,這不僅與單元主題緊扣,更是能夠達到拓展學習的目的。同時,在教師的悉心引導之下,基于對這個故事的閱讀,學生還能確立一種堅定的信念——“無論何事,只要堅持,必有回報”。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故事的發(fā)展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在故事出現(xiàn)轉折時,也令其對繪本中男孩達成心愿這一情節(jié)產生了共情,從而使教師的思想教育引導變得更為自然。這一繪本內容豐富,詞匯量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教師也從中選取了適合學生學習的句型,使得學生的拓展學習價值得以實現(xiàn)。
上述案例中,教師基于教材的主題,以繪本引入形式,為學生進行了有效的閱讀拓展,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除了對課文學習的印象深刻,思想也獲得了升華,促進其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建立與維持。
教師在教材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融合繪本閱讀教學,可實現(xiàn)閱讀拓展。但這樣的閱讀于學生而言,可能是復雜的、多變的。因此,教師更要以氛圍的提升,加強學生對主題式閱讀的接受意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做好二者之間的銜接工作,使學生能夠在情境的引導之下,從課文閱讀的回味中,融入繪本閱讀,并對主題有所明確,實現(xiàn)有效閱讀。而教師還可通過信息技術,例如多媒體,進行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建立更為直觀的感受,從而促使其在兩個閱讀環(huán)節(jié)中自如切換,收獲雙倍的閱讀價值。
例如,在《Helping our parents》的教學過程中,“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除了一些與“做家務”相關的短語需要重點學習以外,學生還需要學會如何詢問其他人在做什么,再進行思想認識的“升級”。對此,教師可幫助學生選擇關聯(lián)性較大的繪本《What Daddies / Mommies Do Best?》,來促進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受父母之愛,從而實現(xiàn)其對“分擔家務”這件小事意義的理解。為了使學生能夠從課文閱讀自然過渡到繪本閱讀,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我相信大家能夠從‘做家務’這件事情上,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也相信大家能夠在課余時間幫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那么,除了做家務,我們的父母還為我們做過哪些事?”學生基于這樣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繪本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圖畫,從而銜接學生的話題討論。在多媒體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下,學生感受到了獨特的閱讀氛圍,從而能夠快速調整心態(tài),進入繪本的了解與閱讀,并從中產生對父母之愛的感恩,因而更能理解所學單元的主題立意。
由此可見,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閱讀情境,不僅令學生對繪本的閱讀產生興趣,更使其在課文閱讀與繪本閱讀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為深刻地感知主題,從而實現(xiàn)高效閱讀。
英語繪本各種各樣,教師主要依據(jù)主教材內容和總體目標開展閱讀教學,挑選合乎學生階段特性和認知能力,且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兒童繪本[3]。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缺乏英語語言表達的語境,學生的語言輸出量不夠,制約了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因而,閱讀素材的挑選至關重要。因此,在小學英語主題式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主題風格,仔細甄選繪本,結合趣味的原版英語讀本引導學生閱讀原汁原味的故事,也可以根據(jù)語言表達構造等方法優(yōu)化繪本的運用,進而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如靈活運用黑布林系列繪本、黑貓英語級讀物等豐富多彩的閱讀資源,結合主教材主題開展英語泛讀訓練,確保學生的閱讀量。教師根據(jù)經(jīng)典的兒童繪本塑造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寬學生的知識層面,能夠卓有成效地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Dreams》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效仿主教材閱讀過程進行誦讀、邊聽邊讀等,這樣有利于學生累積豐富的詞匯和多種多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英語口語和創(chuàng)作能力。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塑造學生優(yōu)良的英語語感。展示繪本《The Fisherman and His Wife》的故事,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表演故事中漁夫和妻子的對話以及漁夫在妻子的唆使下向有魔力的魚提出要求的過程,搭建豐富多彩的主題閱讀活動。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希望他們靠實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不是貪婪的欲望。通過主教材相關故事的延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主題式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上述案例中,多元化閱讀形式的實施、多樣化閱讀活動的展開,令學生的閱讀學習充滿樂趣,更使其對英語閱讀產生長久的興趣。基于此,教師的主題式閱讀教學才能得以有效展開,學生閱讀能力也才能得到發(fā)展。
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不但要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還要培育閱讀的技巧,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4]。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的主體歸還給學生,通過拓展學生的實踐空間,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學有所得。英語主題式閱讀教學核心是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塑造,老師教會學生解決自身碰到的難題,獲得閱讀的快樂。英語繪本故事都寓有深刻的道理,兒童繪本與主教材融合并應用于閱讀教學中,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及思想品德的塑造,這對主教材內容而言是一種質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英語主題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拓展學生表現(xiàn)的平臺,通過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讀后感,結合故事進行改編表演、續(xù)寫或仿寫故事等,展示其學習成果。教師借助平臺展示拓展學生實踐空間,把故事教學與創(chuàng)作課堂結合,能夠深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Colours》時,教師可以補充繪本故事《The star and the colours》。故事以好奇的星星為主線講述星星和彩虹的故事,且學生經(jīng)過課堂學習具有較好的語言基礎。因此,教師在拓展繪本閱讀時,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問題探究,并進行搶答、辯論等活動,拓展學生的表現(xiàn)空間,觀察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結合繪本故事提出what is the sun like?What does curious mean?等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層次思索,最終讓學生了解彩虹和星星。
同時,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點評機制,按時評比英語閱讀大牌明星、閱讀發(fā)展星等,激勵學生堅持不懈閱讀和表達。通過提供給學生多樣化的實踐平臺,發(fā)展學生的基礎能力。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吸收新鮮事物,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繪本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不僅為閱讀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材料支撐,而且便于教師拓展學生的實踐空間,讓學生在輕輕松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看、讀、背,便于教師創(chuàng)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繪本和主教材的融合為主題式閱讀教學發(fā)展增磚添瓦。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循序漸進地推動學生多元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