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芹
(江蘇省泗洪縣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隨著新課程策略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進行了不斷的優化和策略。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需要對教學理念進行不斷更新,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采用多元化的課堂形式,給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下面就針對走進新課程,深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策略進行闡述。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想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首先老師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利用科學的手段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明確教材當中的重難點,對教學目的進行準確把握,將以上內容在備課當中進行有效體現,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明確,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維目標,促進教學設計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1]。因此在教學當中老師一方面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老師一定要將三維目標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當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對小學數學教學起到一定的優化和促進作用。
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相關知識的時候,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例讓學生知道分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并且通過分數除法意義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乘除法各部分的關系來對分數除法的意義進行理解。教學難點是分數除法算理的理解。在開展具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問題一:“爸爸買了1/2千克的蘋果,每千克蘋果的價格為6元,爸爸一共花去了3元,請你們根據以上老師提供的信息,寫出相關的算式?!边@道題就是讓學生明白分數除法的意義以及掌握常用的數量關系。學生在獨立解決完這道題之后,老師還可以再另外設置一道題,問題二:“爸爸買了2.5千克的香蕉總共花了10塊錢,香蕉每千克是多少錢?”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異同點進行分析,體會到分數除法在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價值。那本堂課的三維目標就是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和解答,讓學生明白分數除法的算理。過程和方法就是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利用分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積累一些現實生活當中的數學活動經驗。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則是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考和交流過程當中展開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態度,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實用價值,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情感態度觀。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當然在情境創設的過程當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創設,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實現教學目標[2]。目前多媒體教學工具已經在教學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策略。因為多媒體能夠將抽象的知識以直觀的圖形、視頻以及音頻等各種形式展示出來,能夠有效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多媒體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多變性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生活背景為前提,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一定的教學情境當中將難度比較大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簡化學生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接觸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柱和圓錐”相關知識的時候,首先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圓柱和圓錐展示出來,引導學生針對多媒體上展示的圖形進行仔細觀察,并讓學生思考“大屏幕上有哪些圖形?其中哪些圖形是你們之前早就認識過的?”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創設就可以促進學生在仔細觀察的過程當中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并對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回憶。接下來老師可以繼續為學生設問“你們在生活當中見過很多種圓錐和圓柱?誰能說一下自己見過的圓柱形和圓錐形物體?”這個提出之后很多學生就踴躍的舉手回答。
學生A:我家的桶是圓柱形的。
學生B:埃及的金字塔是圓錐形的。
學生C:我的杯子是圓柱形的。
學生D:我玩的陀螺是圓錐形的。
學生E:鉛筆頭是圓錐形的。
……
在以上情景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利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導入,讓學生對相關圖形的特征進行直觀感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老師還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到問題情境當中進行積極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究興趣,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要想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老師要在現代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拓展知識的傳授途徑,從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認知和應用。并且老師還要貼近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并學會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應用,有效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同時在教學活動落實的過程中,老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指導,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相關的教學知識進行探究和應用,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促進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深入學習,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比如老師在開展“百分數”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針對百分數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共同探究。同時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理解能力,設置相關的探究任務鼓勵學生進行完成。任務一:對百分數的概念進行分析。任務二:對百分數的表達形式進行探究。任務三: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與百分數有關現象有哪些?任務四:對生活中百分數知識的實用價值進行分析。在以上任務的引導下,各小組成員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對百分數相關的知識進行了深入探索,學生在自由交流和探究的過程中思維之間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和碰撞,這讓學生對百分數的知識點進行了更好的感受和體會,這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有效的實現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老師采用單調固定的方式為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并沒有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學生也沒有體會到學科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數學教學價值的有效發揮。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老師在教學策略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性格比較天真活潑,喜歡玩游戲,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诖?,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年齡發展特點,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讓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比如老師在開展“四則運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改變傳統單一固化的講解模式,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游戲比賽活動,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相關的四則運算題目,以計時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對題目進行運算,比一比看誰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準確計算出題目的結果,在游戲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最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運算結果評選出四則運算小能手并給予相應的獎勵。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運算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和完善,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在新課程策略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掌握相關的數學技能,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制定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習的結果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建立進行全方位評價[3]。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以便于老師的教學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個性化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當中,不僅內容要全面,而且還要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盡量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有效結合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教學評價還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發展性,善于發現學生閃光的一面,重視學生的心理感受,鼓勵和表揚學生,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時候,為了加強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記憶和理解,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了不同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并引導學生開展接龍比賽,讓學生計算出自己對應圖形的體積,前面的學生都很快都計算出了自己對應圖形的體積,但是輪到一個比較內向的學生A時,即使老師給他提供了體積計算公式,但是他怎么樣都計算不出對應圖形的表面積,它紅著臉坐在座位上小聲的重復著長方體的體積等于…等于…等于…,這個時候同組的學生B嘲笑“你怎么這么笨,老師都提醒你了,你還不會”。學生C也著急的說“這么簡單你都不會,你看我們組馬上快要輸了”。此時老師卻微笑著對學生B和C說“你們都聽得很仔細,但是學生A遇到了困難,你們作為一個團隊該怎么做呢?”這是學生B和C聲說“我們應該幫助他解決困難”。于是他們就給學生A說“沒有關系,我們是一個團隊的,我來幫你計算,長方體的體積=a×b×c=3×4×2=24”。然后老師說“B同學和C同學你們真棒,今天你們幫助A同學解決了困難,讓他真正學會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老師對學生A微笑著說“你之前學的都不錯,學的也很認真,剛才B同學和C同學幫助你解決了問題,那你現在知道長方體的體積怎么計算了嗎?”這學生A大聲回答老師“我知道了,長方體的體積=a×b×c,太謝謝你們了”。此時全班同學都為學生A、B、C的行為鼓掌,學生A也感到非常高興,而且在后期的學習過程當中更加努力更加認真了。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巧妙的教學評價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還拉近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的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加了教學評價的效果,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入策略。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教學進行深化策略。在課堂教學當中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對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創新,明確教學目標對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有效評價,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從而有效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