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晨
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運用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甚至是在激烈競爭活動當中學習到各種知識和技巧。簡言之,游戲教學法是利用恰當的組合方式把游戲和教學巧妙融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法和傳統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完全不同,要求給學生提供更加歡快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讓學生保持開心愉悅的學習狀態,還能夠讓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掌握各種知識和技巧[1]。教師需要對游戲環節進行精心設計,活躍教學氛圍,恰當運用教學藝術感染和帶動學生,盡可能讓班中所有學生都融入游戲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享受知識學習的樂趣。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該把游戲和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音樂游戲活動整合音樂之美與游戲之樂,實現對游戲和教學活動的深度結合。
把游戲教學方法應用到音樂教學當中,與國家的素質教育宗旨高度一致,不僅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還能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正確認識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當中的應用價值是教師優化教學活動的必然選擇。總的來說,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準則。在過去的課程教學當中,教師主要運用的是以課堂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這種方法雖然有助于把控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并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教學效率和質量較低。把游戲活動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而且學生可以在共同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作為學習主人的樂趣。
(二)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任何學科的學習活動都需要有學習興趣和熱情作為動力。過去乏味單調的教學活動導致教學質量不理想,同時也無法讓學生的音樂興趣被激發出來。隨著音樂游戲的融入,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開展音樂知識和技巧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整堂課上始終保持極強的熱情,在保持學習活力的過程中提高整體學習質量。
(三)降低音樂教學難度。音樂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課程,不過音樂課并不屬于主要學科,常常會被忽略,再加上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音樂學習基礎,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效果存在很大差別,會給教師增加較大的教學難度。想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就要降低教學難度,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其中設計和實施音樂游戲符合學生整體的學習需要,能夠在改善學生學習狀態的同時降低音樂教學難度。
(一)通過音樂游戲,提高學生認知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知理解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但同時存在無法深刻或完整理解某些教學內容的問題。因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游戲難度,結合音樂教學的基礎內容,實現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借助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教具,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性的音樂游戲,讓新鮮而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2]。
例如,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習《高低音》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多個礦泉水瓶子,并裝進不同高度的純凈水。在課堂中,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裝有不同水量的瓶子進行敲擊,感受不同的音高。學生在自己的嘗試和真實體驗中,可以進一步了解高音和低音的發聲特點,并且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再如在學《休止符》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紅燈停、綠燈行”的趣味游戲,音樂響起來就是綠燈,音樂停下來就是紅燈。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休止符”的概念和作用。在學習基本知識《音的強弱》這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鬧鈴、手機鈴聲、汽車鳴笛聲以及自行車鈴鐺聲等聲音,讓學生進行強弱音的分辨。這些有趣的課堂活動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在游戲中貫穿音樂知識,相對于普通課堂上單純看著書本進行講解,更加具有吸引性。學生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感知到音樂知識的具體內涵,加深對音樂知識的概念認知和印象,從而為后期進一步學習音樂理論及實踐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通過音樂游戲,增強學生表現力
音樂游戲可以是安靜的,也可以是動態的,但是只要是能夠讓學生快樂的,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游戲,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小組表演,通過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感知音樂游戲的快樂和內涵,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例如,在學習音樂《玩具兵進行曲》的內容時,學生們在聽到歡快的音樂節奏時,便會情不自禁地舞動,這時,教師可以借用音樂中的玩具特點,為學生改編成一部貼近學生年齡特色情景劇,讓學生們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玩具。音樂響起之后,教師可以輕聲說:“天黑了,夜已經深了。小主人在跟玩具告別之后幸福地睡著了。這個時候,一群被放在玩具架上的玩具兵偷偷爬下了架子……”這時候學生們小心翼翼地相互張望,臉上露出神秘的微笑。接下來一段音樂響起,教師再繼續配音:“小主人睡得很香,玩具兵們趁著小主人睡覺,有的……”教師用手指指向一位學生,這位學生立馬變身走正步的解放軍,“有的……”,教師指著另一位學生,這位學生馬上模仿解放軍打槍的姿勢。之后在一段音樂的進行中,學生們更加能夠掌握音樂的節奏和樂曲內容,在有趣的表演中展現著自己的舞臺表演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配合學生演繹睡醒的小主人,跟學生一起完成完美的音樂劇表演。在這樣的音樂游戲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把握音樂歌曲的節奏,提升音樂表現能力。
(三)通過音樂游戲,培養學生創造力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智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對于新事物的認知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低年級的小學生相對來說注意力較難以集中,而高年級學生會因為身體發育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因而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到每個年齡段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從培養學生趣味性到培養學生創造性循序漸進地設計課堂音樂游戲。從而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實現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小學音樂六年級階段學習《沂蒙山小調》這節內容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上播放一段歌曲音樂,但是不顯示歌詞名稱,讓學生根據音樂的曲調和內容,結合自身學過的音樂知識,來想象出一個自認為符合音樂主題的歌名,并且鼓勵學生多多創新。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后,教師可以給想法最多的學生更多的五角星獎勵,以激勵所有學生敞開心扉進行大膽的發言。之后,教師再通過邀請學生講解想出來的歌曲名稱、含義或原因,并進行公平的評價,一起選出最具有特色的那個名稱。在這個音樂游戲的進行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歌詞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而且可以根據歌曲的曲調聯想到適合這種樂感的歌曲名稱,整個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通過音樂游戲,改進音準的訓練
音準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基礎練習內容。因為音準是提高音樂表達效果的關鍵,如果學生對音準把握不到位,很容易出現發音不準和走調的情況,導致音樂作品的表現力降低。音準知識的學習是非常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在無形之中會增加音準練習的困難度。如果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機械性訓練的話,很有可能出現徒勞無功的情況。教師在對音準訓練進行改進提高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心理、生理、思維模式等不同角度出發,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運用音樂游戲優化音準練習,讓學生具備更強的音準能力,在今后的音樂學習當中積累更多成功經驗。音樂游戲可以讓原本枯燥和抽象的音準練習變得形象生動,提高音樂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所以需要教師重視音樂游戲的設計和實施。
例如,考慮到小學生有著愛表現的特點,愿意在活動當中展示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夠比他人做得好。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征設計搶答賽的音樂游戲活動,在彈奏出幾個音之后就讓學生搶答,答對者可以獲得獎勵與加分,答錯會扣分,最后看哪名同學得到的分值最高。得分高的學生證明音準的學習和掌握效果更強,得分低則表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技巧的掌握水平一般。教師可以根據這樣的情況獲得教學反饋信息,然后調整音準教學方案。
(五)通過音樂游戲,幫助突破重難點
學習音樂難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變換教學思路,調整教育方法,不再使用機械性灌輸的方法達成教學目標。隨著音樂游戲在課程教學當中的引入,用游戲教學法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得到了教師的肯定,當然也獲得了學生的普遍歡迎。益智類游戲活動是一種游戲類別,在音樂教學當中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成為音樂教學輔助貫穿單調乏味和相對抽象的樂理知識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的知識獲得更加輕松,幫助學生解決曲目學習當中的重難點知識,彰顯生活化教學思維的優勢。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游戲設計能力,思考游戲的最佳運用方法,肯定學生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國歌》時,為了幫助學生突破作品學習中的難點,教師可在課前事先準備好一把電動玩具槍,在按下扳機之后,槍會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等到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定的思考題:大家聽到了怎樣的聲音?你們能不能模仿一下自己聽到的聲音?看一看誰模仿得更像。學生會踴躍舉手,模仿玩具槍發出的聲音,活躍了課堂的整體氛圍。在經過了這樣的模仿活動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三連音節奏,從而幫助學生迅速輕松理解三連音的內涵以及節奏的正確把握方法,成功解決《國歌》學習當中的難點。再如教學《火車開了》,這部作品的節奏訓練是重點,但是因為比較枯燥乏味,需要學生長時間堅持練習,所以增大了教學難度。為了解決這樣的教學難題,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開火車的益智類音樂游戲,讓學生站起來排成一排組成火車的形狀,然后加強口和腳的配合,把擬聲詞讀出來,并把節奏踩準,順利完成火車進站與出站的游戲任務。這種精彩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參與性,讓學生的整體練習更加認真刻苦,幫助學生完成對節奏的整體把握。
(六)通過音樂游戲,理解音樂的情感
任何一種音樂藝術,想要達到感染的效果都必須要在其中注入豐富的情感。所以對于音樂藝術來說,音樂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表達內容,想要保證音樂教學質量,不僅要教授學生音樂知識和技巧,還要提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用心感受,加深體驗。音樂游戲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權利,使得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內容與角色,運用各種各樣的游戲道具,激發學生投入游戲的積極性,更加關鍵的是有助于學生在親身體驗當中加強對音樂藝術情感的理解。有很多故事性與情景性強的音樂作品特別適合運用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展開,可以讓學生在音樂和游戲的融合當中提高理解水平。
例如,在《龜兔賽跑》的音樂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擬定情節內容,給學生講明角色扮演游戲的具體內容和方法,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扮演和表現,然后通過投入游戲實踐,感受音樂作品的結構與力度。在游戲完成之后,教師還要給學生布置思考任務,要求學生談一談自己從音樂游戲當中獲得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游戲當中領悟音樂情感,在投入音樂場景的過程當中獲得更加真實和真切的音樂感受。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課程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具進行游戲,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而且需要通過設計趣味十足的音樂游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聯想,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