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玲
素質教育提倡保護學生的個性,要求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其中,如何將個性教育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成為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在培養學生的個性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優勢,但仍需教師能基于對個性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積極探索將個性教育與美術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而提升美術教學的育人實效。
所謂培養學生的個性,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個性教育,它主要是對個人自覺能力、自主意識、創造性適應能力等進行培養。美術教學與個性教育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首先,美術學科需要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創作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而個性教育恰恰是學生創新學習的基礎,能使學生擁有不從眾的意識與行動,假如學生缺乏個性,美術學習就會人云亦云,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美術教學成效必然下降;其次,個性教育需要依托美術教學進行,例如,在組織課堂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這既是促進學生獨特審美意識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后,二者的深度融合,其實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路徑。個性教育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合理設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指導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大膽想象與創造,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有助于學生其他素質的形成與提高,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在一輪又一輪的課改中,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已經進行了數年,但從效果來看,并不是特別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存在局限性。在美術教學中仍能清楚地看到舊思想、舊方法的影子,使得個性教育難以真正展開,學生的個性培養陷入困境。筆者就主要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論述,具體如下:
在小學教育中,各科教師都能從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強、好動等特點,這意味著小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可塑性,在個性培養上要比初中、高中階段的效果更好,但難度也更大。對學生個性培養,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但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不少教師為確保課堂教學秩序,就會通過各種條條框框約束學生,使得課堂氛圍十分沉悶,這并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1]。
從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目前多數教師在學生個性培養與美術教學有效融合缺少經驗,導致二者的融合程度明顯不足,出現學生個性培養不合理、低效的情況。現今,在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傳統的個性培養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小學生的切實需求,但美術教師專業素質不強、對學生個性培養重視不夠、缺乏創新意識等原因,使得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難以順利展開,這既阻礙了該學科的發展,也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了影響。
在現如今,受到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影響,許多小學生的個性十分明顯,但其中既有真正的個性,也有一部分屬于任性,例如,有的學生會認為在課堂上反駁教師的觀點就是個性,根本沒有仔細思考教師所說、所講,這不僅影響了自身個性的發展,也對美術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及時對學生錯誤的觀念進行糾正,會導致后續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陷入困境,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目前,不少美術教師也都能認識到培養學生個性的重要性,但在具體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干預過多,使學生個性難以得到最大化發展。例如,部分教師在課后為學生設置了一些主題作業,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創作,但又在其中增加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也存在主觀性過于明顯的問題,這樣的美術教學顯然是不能保證學生個性得到有效發展。與之類似的干預還有很多,教師一定要對此高度重視。
在美術教學中,教學示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學示范環節中,教師只關注對相應知識的示范,并未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他們進行引導啟發,使學生獲得個性的良好發展。對此,教師必須先正確認識教學示范,它應當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思考,而不是單純告知學生應該如何繪畫或創作。在以培養學生個性為主要任務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示范的內容進行嚴格篩選,這樣既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也可以防止學生產生依賴。另外,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在教學示范的過程中,教師不應面面俱到地講解,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在深入思考下合理解決問題。當然,在引導啟發中教師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如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能力、教學目標、個體差異等,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方式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教學示范[2]。
小學生因為生活經歷較少、知識積累不多,對許多事物的看法與認知都相對簡單。而教師作為成年人,顯然會是與學生的目光存在差異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倘若美術教師站在成人的視角對學生個性進行培養,就會出現脫離實際的情況,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因而,在對學生個性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視角深入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例如,在《會滾的玩具》這一內容的教授中,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學生選擇什么材料、如何設計玩具以及玩具的制作,而是應該在保證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更多可選的材料,不限制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提供幫助即可。在學生完成制作以后,教師要結合學生希望得到認可的心理需求,可以將學生制作好的作品用于裝飾教室環境,并對學生表現優異的地方提出表揚,使學生能增強美術學習興趣與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人美版的教材中,有許多關于培養學生個性的課程資源,但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并未對這些課程資源進行挖掘,自然也不能對其進行有效利用。教材作為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也應重視對個性教育資源的挖掘,使個性教育得以順利進行。
首先,教師應從欣賞環節入手。在該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清醒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能在欣賞環節中積極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這既能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在《我們身邊的痕跡》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積累,準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在此期間,教師不應過多干預學生,要盡可能理解學生表述的看法,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以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更利于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個性;
其次,美術創作環節是培養學生個性的重要陣地。教師理應結合學生發展特點,科學開展美術創作教學活動,對學生個性進行有效培養。例如,在《學畫農民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對學生成長需求的了解,為學生設置能彰顯他們個性的作業,以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一課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創作材料,并根據個人對“農民畫”的理解,展開自由創作。
在上文中提到,積極課堂氛圍對學生個性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少教師并未對營造積極課堂氛圍給予重視,只注重課堂的秩序和教學進度,以致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較好發展。對此,美術教師想要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就應該對課堂氛圍進行改變,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愉快的氛圍,使他們可以在良好氛圍中得到個性發展。例如,在《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的教學中,教師應摒棄舊思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能無拘無束,自由地想象與表達。同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形成健康、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對于引導學生直抒胸臆有著積極作用。當然,積極的課堂氛圍并不代表混亂、無秩序。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及時制止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行為,耐心指導學生進行美術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也可以進行創新,如使用電子白板、電教媒體、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給予學生感官上的刺激。這既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也可以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影子的游戲》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創作,教師需要先讓學生對身邊不同事物的影子進行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人物的影子、動物的影子、花草樹木的影子、不同建筑物的影子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不再像之前那樣嚴肅,學生也能充分展示個性。
從以往的教學中可以發現,部分美術教師在教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并未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的創作脫離了生活。眾所周知,藝術源于生活,如果美術教學脫離了生活,不但不利于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藝術,還會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帶來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著不少的創作素材,教師應引導學生去觀察、發掘可以創作的靈感與素材。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主動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為此,教師對學生個性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注重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例如,在《風來了》的教學中,為讓學生體驗風吹的感覺,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感受,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風吹過萬物的情景。隨后,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作。有的學生畫出了柳枝微微晃動的景象;有的學生畫出廢紙在風中飄動的景象;還有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風直接勾勒了出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針對部分學生對個性認識不正確的問題,教師需引起高度重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個性與任性進行區別,促使學生能在今后的課堂中積極展示正確的個性。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多幅“諷刺畫”,其中一部分是關于學生個性的表現方式;另一部分則是任性的表現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可以進行自我反思,正確認識個性與任性,進而加深學生對個性的理解;其次,在培養學生個性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自主示范的方式。例如,在《漂亮的瓶子》這一內容的教授中,教師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再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引導他們展開小組合作討論,并要求各組將最終成果進行示范,以此展示學生的個性,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學生個性的培養,教師應將其融入到小學美術教學的全過程中,其中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就是課堂教學評價。一般而言,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到教學中的不足,還能通過對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但在傳統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評價存在諸多不足,如教師占據主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方式落后等,使得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受到影響。對此,教師要積極完善課堂教學評價。例如,在《童話里的小屋》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一個屬于自己的童話小屋。隨后,教師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不能因為學生的創作不切實際就苛責學生,反而要肯定學生設計,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同時,在尊重學生觀點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以幫助學生實現個性的發展。
為促進學生成長與成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授課教師應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能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與美術學科的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規劃,并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予以分析,以此保證學生個性培養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美術教師務必摒棄舊思想、舊方法,通過有效運用新思想、新方法,提升育人實效,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