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毅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貴州 三都 558100)
作為具有千年種茶、制茶歷史的地區,貴州的主導產業是茶葉,只有進行茶產業的振興,才能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鄉村面貌的提升與改變,才能推動鄉村各項事業得到有效的發展,才能提高農民收入,讓老百姓得到幸福感。只有產業振興了,才能使年輕人留在鄉村。年輕人作為當下社會發展的主要人群,其思維能力比較活躍,但由于就業渠道窄、收入低等問題,大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受到傳統觀念以及素質水平的影響,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不足,導致部分鄉村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因而要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積極進行產業改革,留住年輕力量,讓鄉風面貌得到改善。
為了進一步改善貴州省茶葉產業的現實狀況,推動和發展貴州茶葉經濟和文化,改變當下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而提高農民的基本收入,促進農村發展,必須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本文對貴州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路徑進行了分析探討,以期為助力貴州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當下,國家的制茶成本比較低,導致行業的競爭壓力過大。伴隨著目前國內市場對無公害茶以及綠色食品茶的需求提升,茶葉的市場生產無法達到需求值,貴州省茶葉市場前景很好。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已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備的茶樹栽培、加工、銷售、研發等管理體系和人才隊伍,積淀了相當豐厚的產品運營經驗,并建立了以都勻毛尖、貴定雪芽、湄潭翠芽、羊艾毛峰等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著名茶樹產品和品牌。目前貴州省茶園面積只占全國宜茶面積的3.8%,全國茶樹采摘下樹率也僅為55.3%,但種植覆蓋面擴大、原料使用和加工工藝提升潛力巨大,已完全有條件將茶葉行業打造成覆蓋全國、帶動廣大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特色優勢行業。
貴州茶區在全省中處于主要地位,但產品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經濟資源優勢不夠突出,還停留在各種資源的初級開發利用水平上。主要問題是:一些地區領導重視不夠,經營思路不清,管理體制不順,沒有統籌規劃引導;茶場的各種資源利用集聚度高,規模化、規范化發展程度較低,無性系優質種子比重??;機械性修剪、采集推廣率較低,導致茶青資源使用率也不高;加工技術生產公司規模較小,生產機械化工藝建設技術水平不高,加工工藝滯后,生產附加值較低;地方品牌數量多、服務能力較弱、社會影響力小;公司營銷推廣力量不足,市場開發不力,生產技術含量較低。上述問題,都嚴重制約著該省茶葉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通過強力舉措切實加以解決。
2.1 幫扶茶葉企業實施改革創新。首先,深入挖掘企業茶文化,讓每一名員工都深入了解茶文化,進而提高員工的整體素養。其次,以土地承包的方式將茶園管理責任具體落實到人,實施職工、農民分戶、分區域進行茶園的分批次管理。再次,進行企業內部改革,合理分配股權結構。員工可以購買相應的股份,或者對于不同職位、不同工作年限的員工給予一定的股份分配,進一步推動企業發展進步。最后,合理整合小、散、弱的零散茶企業,制定行業標準,推動茶產業集約化規?;l展。
2.2 實施茶園連片區域開發,推廣當地文化特色。定期集中選擇5~10個種植面積在1000畝左右的精品茶園和茶葉示范片區,作為示范茶區進行推廣和宣傳。比如,可以利用當地的環境和旅游特色,組織開展茶葉園觀光和實地采摘活動,加強外地游客對茶葉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增加當地茶農的收入。需注意,在開發茶產業特色旅游路線時,需要做好沿路的文化推廣,選擇茶葉基礎條件優質的部分村落,對其外部環境進行適當改善,比如可以通過沿路彩繪,提升村落“顏值”,以此來吸引游客,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2.3 創新市場營銷策略。由地方政府牽頭,各級茶葉企業共同參與,打造統一的茶品牌,如“黔茶”;通過舉辦采茶藝術節、茶農產品展銷會、茶產品學術交流會等活動,每年邀請茶葉專家來茶葉基地進行參觀和指導,進一步提升茶葉的知名度;構建以省級單位為主的專業茶葉市場銷售服務機構,以超市、特色產品專柜、特色店、定點產品配送點等為輔的上門服務機構,努力提高貴州省毛尖系列茶葉在國內的主要市場占有率。
2.4 加大茶產業科研力度。對茶葉企業、一級茶農、農業單位以及部分農業高等院校等提出一定的硬性要求:加強貴州省茶葉優良品種的栽培選育,提高茶葉質量和產量;完善茶葉加工技術、工藝管理技術,進一步拓寬茶產品的加工范圍,讓茶葉不只是泡茶飲用,也可以成為茶產品副食,拓寬茶產品的適用人群范圍,提高其在年輕人中的知名度。
3.1 社會效益。扶持茶園連片開發和低產茶園改造,加強茶產業科研工作,滿足更多人群對茶產品的多樣化需求。目前,茶葉的消費人群大多為中年人和老年人,通過加大科研力度,創新茶葉產品,可以改善這個局面,使90后、00后人群喜歡上茶產品,同時也能增進年輕人對茶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貴州茶葉在社會中的知名度,促進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經濟效益。通過對貴州茶產業發展路徑的改善,進一步提高其經濟效益。茶產品的銷售價格因質量而異,可以通過加強茶葉的生產管理工作,進而提升茶葉的種植質量,對于部分賣相不佳的茶葉進行茶副產品開發,做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3.3 生態效益。通過合理的宣傳和培訓,可以促進茶農科學合理的施藥和施肥,提升廣大茶農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觀念,退耕還茶可以提高茶葉的種植范圍和數量,讓生態平衡得以實現。
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當前貴州地區茶產業發展路徑,振興當地的茶葉文化,提升現代農業的發展潛力,完善當前貴州地區鄉村的環境治理,扶持茶園連片開發和低產茶園改造,強化市場營銷和加強茶產業科研工作,可以進一步地提高茶葉的國際社會知名度。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中,也可以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斷提高當前貴州地區鄉村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步伐。茶產業是貴州的主要特色產業之一,為了促進貴州地區鄉村政治經濟的繁榮振興,我們需要深入地探討和分析具體的策略,進而促進貴州鄉村振興和茶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