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巖 劉仲夫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83)
為了保障智慧農業良好發展,科學運用大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要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結合農業發展需求進行有效創新,為農業良好發展提供科技支持。智慧農業發展要向著創新的方向邁進,以實現精細化以及綠色化為發展目標。智慧農業發展對高新技術的應用需求進一步提升,有助于農作物的高效生產管理,減少資源消耗,保障農業生態環境良好發展[1]。在對云計算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能準確掌握天氣環境變化,及時了解市場供需信息等,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
1.1 存在的問題。農業大數據項目整合政府數據困難較大,數據采集率不足50%;智慧農業和大數據就是搞大屏,大屏隨處可見,但實際意義不大;頂層的規范指導不足,缺少頂層的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在項目管理方面,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的監管習慣。
1.2 解決方向。在智慧農業建設中應用智能化技術,能夠為我國的農業發展進一步創新提供動力,從整體上提升智慧農業的發展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解決問題:加快建設基礎服務平臺及數據開放共享;建設完善大數據平臺,充分借助已有平臺,以實踐效果為核心制定驗收考核標準;優化整合農業數據資源。
2.1 生產管理智能化。智慧農業是農業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將大數據技術以及5G技術結合起來應用到農業生產管理中,可以實現遠程操控,有利于實現農業的智能化生產,保障生產管理的質量。如通過應用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對農作物生長狀態進行監測,并準確判斷施肥時間、除蟲時間等,實現智能化的管理目標,讓農業生產更為精確、高效和科學[2]。
2.2 農業種植智能化。農業生產中采用大數據、5G技術,在對信息的實時處理方面也能發揮積極作用。如能對不同區域土壤以及降水信息加以收集,并把信息及時反饋給專業技術人員,使后續種植生產能更為科學合理,保障種植工作的高效開展。
3.1 智慧農業中大數據技術智能控制。智慧農業發展中對大數據技術應用需求進一步提高,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大數據技術應用價值,要從控制方面加強重視,把握控制精確度,將大數據技術智能化控制作用發揮出來[3]。農業生產中要充分重視影響植物生長的環境因素,如土壤的肥力狀況、空氣的濕度和溫度的狀況等,這些都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有助于提高預測的精確度,有助于為智慧農業良好發展提供科學信息。如在農業種植管理方面,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展開分析,明確農作物生長條件,并將信息分析結果應用于智能化系統中,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3.2 農產品產銷信息預測預警應用。大數據技術在農產品產銷信息預測預警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突出。科學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準確對全球農業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結合結果構建預測模型,從而對農產品產銷狀況作出預警,方便農民及時了解市場發展動態,采用針對性措施,調控農產品生產,最大程度減少農民損失。
3.3 農業災害預警中大數據應用。智慧農業的發展對大數據技術應用的需求比較大,為保障大數據技術科學應用,就需要從創新的角度進行考量,將大數據技術科學靈活運用,使其在農業災害預警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災害預警技術的應用中做好相應分析工作,有助于對歷年來的農業災害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深入挖掘,準確總結自然災害發生規律,為自然災害預報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有助于幫助農民提前做好應對舉措,避免損失擴大。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構建災害數據庫的方式,建立預測模型,能夠對農業生產和災害間關系進行分析,從而有助于在農業災害的預防方面起到積極作用[4]。
3.4 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中大數據應用。大數據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對農業經濟高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如在農作物病害的監測預警方面能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把監測點設置在高風險區,構建設計范圍廣的監測網絡,將物聯網設備加以應用,把監測點信息收集到數據庫當中,發揮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的優勢,對監測點數據準確實時分析,從而能夠第一時間對農業災害的狀況進行了解,并有效預警,能有效避免經濟損失。農作物生長中受到病蟲害因素影響比較大,為保障病蟲害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將大數據技術加以科學化運用,可對病蟲害的防范起到積極作用,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3.5 農產品質量追溯中大數據應用。智慧農業的發展中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不同的環節可發揮不同的作用:農產品質量追溯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能起到積極作用,大數據技術能對農產品流通的不同環節進行監督,在質量追溯和檢驗檢測數據共享機制的構建下,數據自動化采集以及網絡傳輸,標準化處理以及可視化運用,能夠保障農產品質量追溯工作的良好落實,保障農產品的質量[5]。對農產品生產、貯藏、運輸等環節,大數據技術都能實現嚴密的管理,在農產品追溯信息、查詢和跟蹤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將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