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蕊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周家鄉中心小學 浙江 衢州 324017)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為常規的教學思路,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加強學生與同學的交流,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應用實踐中,一些問題被逐漸暴露出來,也應當引發教師的重視。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以合作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最終實現合作學習,同步收獲知識和能力。本文即針對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暴露的問題及未來發展做以簡要思考與討論。
1.1 小組合作學習概念。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學生為了某種學習目標,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小學小組合作學校教學方式,是以班級為單位的重要形式,教師布置科學的教學任務,由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充分調動群體積極性,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課堂內信息來源的方式,增強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了小組內成員相互配合,使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所以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教學目標設計的提出更高要求,目標設計要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2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內容。
首先,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根據教材內基礎,詳細分析教材內的難點,以難點重點為基礎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時以學生的基礎為分組的重要依據,不同小組分配不同的教學任務。
其次,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還應該教給學生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的方式表示出來,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傳統英語教學時,當出現學習過的知識點時,教師會誤認為學生已經掌握,跳過知識點。學生串聯不到知識點。所以教師以學習過的知識點提出問題,串聯知識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學習體系,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再次,小組內部合作學習,教師分配學生學習目標,由小組成員自行分配任務,鍛煉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主動求助教師時,教師才能介入,當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介入控制,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小組合作方式。
最后,鞏固復習。學生結合教學目標對所學進行復習,小組內可以使用多種方式進行復習,如背誦課文,小組成員之間可以抽簽選擇背誦的段落,由小組內其他成員監督,教師負責最后的提問。教師結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布置復習任務,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知識,并且舉辦小組知識比賽,不但鞏固知識。
2.1 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社會的主體是人構成的,學生未來要步入社會,學生進入班級后就是一個小社會,小社會內學生需要適應社會化生活,在團體中收獲知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適應,通過小團體的模式更加適應班級,學生與團隊內的成員合作,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教師通過派發學生任務并且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時,成員之間會出現簡單的社會分工,小組內分享資料交流時,學生能夠聽取她人意見,互相發現身上的優點,對學生未來發展是有益的。
2.2 提高學生獨立性。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讓學生小組內發表自己的建議,自己的想法。通過英語課文中的內容創設簡單的對話情景,情景的內容由學生自主安排,主動權在學生手中。小組合作學習英語的方式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學生使用英語正常交流,在不斷的創作、學習與交流中學生會形成自己對英語的理解。
2.3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小學階段學生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學生的經歷不同,小組內成員許多生活經歷、學習經歷是其他組員不具備的。而且不同學生的天賦也各有不同,部分學生英語語感較強,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口語能力會影響組內其他成員。部分學生創造力更強,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學習方式、編排情景時也能創造更好的情景,這種創造力也會給其他成員帶來更加新奇的感受,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有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2.4 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知識獲取的途徑與以往不同,傳統知識獲取的方式由教師引導學生,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自行探索知識,由被動的思考轉為主動學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樹立學生的集體意識,提高學生的榮譽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1 小組合作目標不清晰。小組合作缺乏明確的目標,是當前小組合作學習面對的問題之一,也是往往被忽視的。在很多教師心中,小組合作僅僅是一種課堂活躍氛圍、吸引學生關注與參與的課堂組織形式,形式意義大于其達到的目標,課堂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最終依然會以教師講解的形式講給學生,而非通過學生自己的合作探究獲取知識[1]。這樣的情況并不在少數,小組合作沒有清晰的目標,也未曾對目標是否達成做以考證,成為小組合作的弊端所在。
3.2 缺乏科學的分組。缺乏科學的分組,是小學英語小組合作教學中的另一問題。接前文所敘,很多時候流于形式,抑或一些精于設計過的小組合作形式,也往往出現了分組環節的隨意。在分組中,常常出現的是“就近原則”、“自主原則”等,學生的分組過程并沒有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也沒有形成組內成員的相互分層與劃分。在一些課堂的小組合作中,往往是就近的同學進行合作,而就近的合作往往沒有層次的區分,學生間水平相似,缺少互補等問題。
3.3 評價環節有待完善。由于很多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學生互動、學生參與的形式意義,對其評價環節關注不足,甚至缺乏評價。對于學生合作學習給出的結果,往往是處于一種被忽視的狀態,而有限的評價,多數都是由教師對學生單向的評價,有些時候是針對任務完成的結果,并未關注到學生在整個環節中的行為表現等。評價模式的缺乏,往往導致評價環節流于形式,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反饋或肯定,也逐漸失去得到肯定的樂趣。
3.4 教師是否有效參與。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合作教學,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師生間的互動。如果說小組合作是由學生完成的,那么教師在其中應當扮演什么角色呢?很多教師的選擇是將學習的主動權、時間全部交給學生,這樣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互動。這個過程看似契合“學生中心”的思路,但卻忽視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習慣和能力雙養成的階段,從中高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學習,此時學生的自控力和學習能力都稍顯薄弱。單純地依賴于學生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往往會出現課堂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把握不住重點等問題;也有一些小組有意識地依賴于成績好的學生,未能做到學生的全部參與。缺乏教師參與的課堂往往也問題百出。
4.1 明確小組合作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應當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做以清晰的目標預設[2]。當明確了哪個知識點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或是明確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展開教學,教師就應當明確其目標、清晰制定出參與規則,如某個知識點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加深重點詞匯印象、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某個句型的運用等,在明確之后,則需要進一步將其具體化為任務或規則。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課堂中忌用模糊性、抽象性目標,應當以表述清晰、任務明確的目標指導學生。這里以My classroom一課的學習為例,在這一單元中,教師想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去發現classroom里有什么,并將其與英語詞匯相對應。由此,教師提出的小組合作要求是“以小組為單位,發現教室有什么內容,并將其英文詞匯寫在卡片上,之后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是“What is in the classroom?”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去發現、去對應、去熟悉詞匯,最終找到door、chair、desk、blackboard、light等詞匯,并做以熟悉。明確的目標也能為接下來的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為小組合作的開展找到方向。小組合作中,目標的設定有助于學生接下來的深度學習和互動,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指導,也使教師在失去課堂絕對控制后能夠隨時把控課堂節奏。
4.2 精選小組合作內容。精選小組合作的內容,是小組合作學習預設環節需要關注到的。合作學習不應當是課堂促進互動的形式,而應當成為發揮作用的課堂學習方式,由此,作為教師在計劃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之前,應當做好課堂的預設——哪些知識點適合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小組合作的目標應當是什么?小組合作在一個單元學習或是一節課中應當占據什么地位。在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對鮮有知識點和即將講解的內容做以預設,篩選出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3]。一般而言,課堂中適合于小組合作的知識點具有如下一些類似的特點:情境對話性強,學生具有參與性;內容具有探究性,具有討論價值;內容貼合學生生活,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其中進行討論。這里以What are going to do?相關單元知識學習為例,在學習中有going to do這一關鍵句型及語法需要學生掌握,其中的重難點在于動詞與時間短語的應用。由此,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設置為學生的小組合作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以What are going to do?/I am going to the school.為對話句子進行練習,進而啟發學生在參與對話過程中熟悉句型,進行概括總結。精選小組合作的內容,需要教師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實踐中學生反饋等做以綜合分析,找到合適的契機、合適的知識做以設定,以此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
4.3 指導學生分組。分組的不合理,是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在進行優化中也要進行合理的分組指導。強化教師對學生的分組指導,在指導之下形成“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分組模式,使學生配合于不同的合作內容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小學階段,學生從中年級開始接觸到英語學習,此時學生經歷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源源不斷的成長過程。同時,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還面臨著另一個情況——學生不僅從學校獲取知識,也不僅從英語課堂獲取知識,而是通過課外輔導、網絡課程等平臺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在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下可能接觸英語學習的程度、時間不同。基于這樣的背景,小學往往會呈現出英語學習興趣、基礎知識等的分層,這些都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4]。作為英語教師,加強對班級學生的摸底了解,基于學生的英語基礎、英語興趣、英語成績表現等進行分層。在分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做以分組,將層次不同、興趣不同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每組學生之間能在合作學習中實現知識的互補、交流及互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分層分組,作為接下來的學習基礎。在指導學生分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關注學生的性格等特征,進行學生的學習,使小組內有活潑開朗樂于表達的學生,也有細膩沉穩的學生,使小組內學生更具互補性。同時,分組并非絕對的,根據不同的任務形式、不同的互動項目等,也可以有不同的劃分。
4.4 豐富小組合作形式。豐富小組合作的形式,除了傳統的課堂問題討論、課下的一些任務布置,也可以嘗試更多的形式。在小學階段,指導學生學習不僅是要注重學生獲得的知識,更要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以此實現學生長效的、可持續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指導學生以多樣的形式參與到學習中。以聽力學習為例,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聽力打卡,并以小組為單位做以最終的考核,實現小組間的競爭,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小組間學生能夠在課下實現自發學習,相互監督等。再如,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延伸思考,視野擴展的契機,這里以My favourite season相關話題為例,圍繞這一話題,給出This unit introduces different English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seasons to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the students can master some basic expression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express why they like the season, so as to improve their interest in classroom learning.這段內容,此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設置趣味的謎語等,讓學生進行練習,以此完成學習知識,為學生的學習做以準備。豐富的小組合作形式,可以通過游戲、學習項目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以此幫助學生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源源不斷拓展小組合作的形式,還可以通過課下的小組互動提出讓學生進行素材搜集、自主學習等的形式,將其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思考互動,以此完成學習任務。
4.5 教師合理參與。教師合理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做以必要的指導,是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一環。小組合作學習本質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整個過程不僅是學生通過討論、互動去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習的過程。然而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學習能力仍在成長,學習經驗欠缺,且自制力相對較弱,常常會被周圍事物所吸引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出現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合作組織中遇到一系列問題,即紀律問題、策略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做以相對專業的指導[5]。學生的小組合作,教師需要參與,也需要指導,合理參與其中就是教師需要關注的環節。一般而言,教師可以選擇恰當的形式參與到課堂中,如在課堂內的小組互動時間,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在班級走動,當遇到學生在討論或爭論出現分歧以及比較困惑的關鍵環節時,教師也可以適宜的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能對學生做以啟發,而不是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在教師走過,也要適當關注紀律,保持班級良好的秩序,使學生盡可能都參與到課堂中。當教師走下講臺,能夠增加對學生的了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并且對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做以把握。當然,教師也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適宜的時候,在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下,提出新的問題或者是更進一步啟發思考的問題,進而啟示學生做以更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教師的參與不是監督,而是一種更為深入的教學指導。
4.6 構建合理評價機制。建構相對完整的評價機制,是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以往教學中,針對小組合作實際上是沒有嚴謹的評價機制的,需要教師做以合理的解析與構建,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思考。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嘗試建設合理的評價機制,應當包含評價主體多樣、評價內容多樣等,邀請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參與,實現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這樣學生能夠將更多的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反饋給教師,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反饋出的問題、情況等,以實現過程的觀察。合理的評價機制也應當有定向、量化的,如教師可以將學生每次的小組合作根據過程表現、結果反饋、反思總結等等幾個方面做以評分,并將評分做以記錄,在一定周期,借以數據分析去觀察學生的變化成長。建構合理的評價機制,是對小組合作給予一定的科學指導,完善體系,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做以思考和判斷。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在評價中成長、學習和互動。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反饋以及獨具語言學科特色的課堂表達等做以完善與交流,進一步達成教學的發展與優化。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優化小組合作教學,使其作為課堂學習方式的意義展現出來,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展現出豐富的體驗,達成深度的教學體驗,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鼓勵學生更好地做以思考和討論,實現對自身的革新與探索,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