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艷
(廣西百色民族高級中學 廣西 百色 533000)
英語學科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階段英語不僅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也是培育學生綜合語言綜合能力的重要時期。而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是讓教師從單一的知識教育轉向塑造學生綜合能力,對學生的長期和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創新英語教學方法、設置活動目標,更加趨向于指導學生探究語言的運用價值,和培育學生的英語思維和文化品質,創建學生綜合發展的教育環境。這有效地突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提升成績為單一目標的英語教學方式,讓英語教學更具綜合性、開放性和實效性。鑒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探究核心素養理念,進而結合英語教學實踐設置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掌握基礎知識,并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塑造,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在此,本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簡要闡述核心素養目標指導下英語教學創新方略,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提供積極的參考意見。
1.1 核心素養理念的含義。《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在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指導下英語教學各個環節之間能夠互相滲透、融合,實現協同發展,達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主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首先,培育學生語言能力旨在提高學生在英語語境中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表達的能力,對于學生的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文化意識更加重視培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既重視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文化現象,又重視培育學生文化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傳播。再次,思維品質更加關注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最后,學習能力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讓學生科學的目標指導下發揮自主性,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更加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
1.2 契合教育革新的目標。素質教育目標在英語教學中的深度融合,讓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而核心素養目標涵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更加明確的發揮育人指引價值,讓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多維度發展。其次,英語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可以指導教師優化各個環節,設置更具融合性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聽說讀寫練習,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運用核心素養目標指導教學內容設計,促進高中英語教學增質增效。
2.1 英語學科價值認識不到位。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英語教學從知識本位教育目標逐漸轉向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但是在現階段英語高考壓力下和成績評價教師的體制下,相當一部分教師仍舊選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通過詞匯、語法規則、固定句型等語言知識的灌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獲得更高的考試成績,仍是諸多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導致以考代教和過度應試教學方法仍占據英語課堂大部分時間。使得教師忽視了英語作為語言交流工具的學科本質,和塑造學生人文素養的學科教育價值。
2.2 核心素養滲透趨于表面化。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是相互聯系,且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英語教學長期以來都是語言知識講解,和單純詞匯記憶和語音操練,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詞匯知識點和語法規則,忽視了語言知識在真實語境中的表意功能,導致學生都是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進行基礎知識學習和練習。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僅具有語言知識的輸入,而難以發揮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英語思維進行語言輸出。長此以往,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僅浮于在英語課堂教學表面,難以指導教師深入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探究。由此可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需要教師深入理解,樹立先進的教育意識,進而在教學中科學的運用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指導教學設計,構建高效英語課堂。
2.3 學生英語學習缺乏自主性。素質教育的發展讓教師更加明確了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因此,學生參與度是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中學生受外部學習環境和內在學習能力的影響,學生具有較為顯著的個體差異性,基礎知識教育為主的英語課堂制約了核心素養目標滲透。除此之外,教師仍舊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滲透,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難以激發學習自主性。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需要教師面向整體創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逐步帶領學生深層次地探究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塑造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3.1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所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到了高中以后,這一兩極分化的現象更為突出。高中階段的英語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差距較大這也使得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程度與活躍性較高,對所學習到的新知識更加有興致。反之,由于初中階段英語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而導致成績嚴重下滑的學生,在學習高中的高難度語法是則會更加的處于被動狀態,即使是想要認真學習英語,也會因為難以跟上教師講課的進度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英語這一門學科上的自卑學習心理,久而久之,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高中階段的英語。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在英語學習初期遇到英語學習的難點問題沒有及時解決,英語基礎薄弱,到了高中階段學習英語更為吃力,不能正視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學習態度較為消極。另一方面,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模式僵化,教學內容單調,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除了需要引導學生對英語提起重視,也要進行自我反省,與學生多多交流,根據學生對課堂的反饋意見作出反思,并且改進教學方法。
3.2 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即便學生已經學習了英語多年,但是對于高中高難度的英語知識學習時,同樣也需要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從而走向學習的正軌,因為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這種自身的學習能力是不足以滿足高中階段所對學生要求的英語學習強度的。具體點來說,就是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怎樣學習的,以及學生所使用的個人的學習方法所呈現出來的學習效果如何,這些都需要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嚴格的判斷分析,并且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就目前而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卻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英語學習技巧的點撥不夠,制約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
4.1 關注單元主題,制定教學總體目標。單元目標是英語課程總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應在充分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單元主題和教學內容制定塑造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目標。進而以話題為中心有機融合教材內容創新教學設計,創建更具時效性的英語課堂。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進行目標制定更加賴于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目標教學進行聽說讀寫教學,人為地割裂了語言知識教學和文化探究啊,導致學生發展不平衡。而以核心素養目標為中心融合教材內容設置統一主題,有助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將教材內容進行重構整合創新教學,以更加新穎的方式進行構建融合課堂,塑造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The Value of Money”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并圍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例構建活動話題,以話題為中心融合讀寫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仿寫和情感表達。由此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又讓學生在綜合語境中發揮自主性,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如在閱讀本篇文章后,教師可以結合核心素養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從語篇中體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兩方面變化梳理和概括主人公的生活經歷,并預測呵呵呵想象主人公錢捐后出現的問題,進行客觀地評。由此讓學生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中討論自己的態度,給予學生語言運用的空間,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的綜合發展。
4.2 構建交際環境,培育語言運用能力。語境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構建更加真實的交際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語言運用規律,進而把握語言知識在各個場景中的運用方法,幫助學生深入探究語言知識蘊含的實際意義,并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過去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于知識理論教學,也更加側重于模仿教材中的對話內容進行交流學習,因此學生運用英語知識靈活表達能力較為薄弱。在核心素養指導下教師引導學生發展,需要將語言表達技能融入學習活動中。通過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融合構建更加真實的交際語境,讓學生在語用環境中分析、解決問題,理解和遷移運用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主題語境設置更具趣味性的交際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角色扮演、英語配音等活動,讓學生在開放性、綜合性的語言環境中掌握語音、語調和語言知識的運用,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和語言技能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教師可以根據“節日活動”這一主題構建相應的語言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入探究其蘊含的文化價值,既落實基礎知識教育,又發揮英語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同時,教師可以融合主題與學生生活構建文化交際語境,引導學生正確運用What festivals are in your country等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交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習得知識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夠有效的塑造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4.3 拓展實踐空間,發展學生高階思維。隨著教育深化的持續推進,高中英語教學突破了以往單一的教學形式和知識為中心的教育目標,促使教師將更加關注創新教學,塑造學生的英語高階思維和培育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技能,讓學生引導學生綜合發展。而英語作為語言交際工具,需要學生在實踐運用中深入感知和體驗英語文化,從多方面了解目的語的運用。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思維拓展練習內容,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課堂中比較、分析和歸納英語知識,讓學生批判性地吸收知識和創新性的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表達,由此發展學生高階思維和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合作、探究、啟發式課堂構建學生發揮自主性進行實踐運用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深層意義探究,由此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師引導學習“Music”時,教師可以結合“音樂”這一話題,讓學生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觀點和意見發表。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辯論活動。讓學生在準備活動中進行語篇剖析和歸納信息,并在辯論表達中調動思維進行語言表述。由此給予學生實踐運用的空間,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教師可以設計“what is your favorite music?”為主題的辯論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發揮自主性收集相關材料,并結合自身喜愛的知識進行辯論內容創作,進而在課堂中發揮自主性和發散思維進行表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拓展學生自主實踐的空間,讓學生結合自身感興趣的話題和在趣味的學習環境中發散思維進行語言表達,由此塑造學生綜合能力。
5.1 文化意識,比較中外文化滲透文化教育。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高中階段是完善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作為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師,除了需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掌握,同時也需要通過課堂教學的分析、學生之間學習方法的比較、學生提出問題以及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如何等多種方式進行核心素養文化教育的滲透,從而幫助學生在拓寬知識層面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對于外來文化的辨別力,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到學習外語的意義。讓學生明辨是非,學會對外來文化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去對待,在感受文化涵養的同時,也能夠比較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異同,從而形成獨屬于自己的文化立場,對學生日后的英語文化知識運用的融會貫通大有裨益。如,在教學“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湄公河的相關旅游路線、生態信息作為課堂切入點,并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Do you know where the Mekong River is?”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介紹湄公河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相關國家的文化介紹,促進學生對湄公河的了解。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文化自覺,加深學生對外來文化差異的了解,學會文化比較和認同,去蕪存菁,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樣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5.2 思維品質,利用思維導圖激發自主思維。英語學習中,除了需要學生掌握詞匯語法,更需要學生了解學習這些知識的意義,懂得這些語言知識是帶領學生透過書本去學習外界的事物,了解外國的文化,拓展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層面,幫助學生透過知識培養自身的思維品質。為了響應當下的新課程改革教育模式,教師也需要一改往日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以開展“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引導學生去激發自身的思維潛能,教師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幫助,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基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法,在激發學生自主思維方面有著積極作用,高中英語教師通過以問導學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具體做法上,如在講解succeed的時候,思維導圖以其簡潔化和可視化的特點,展示“success”、“succed”、“successful”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三個單詞看似大致相似,這種情況在英語中算是常見,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相似的拼寫方式和不同的單詞意思,讓許多學生在英語上由于混淆意思而丟了分。教師將其相關詞匯“suuccessful”、“success”等講出來,這樣學生可以聯想記憶單詞,能夠記得更牢固一些。又如,學習現在完成時的時候,除了關注該語法中的助動詞have,還要聯想have的其他用法:表示所屬關系、搭配三餐意為“吃”,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視化呈現have的多種用法,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也能使其語法知識逐漸系統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過程中,以問導學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思考英語相關問題的時候,學會舉一反三,提高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英語核心素養指導下高中英語各個教學環節應不斷創新,實現構建融合課堂,塑造學生的語言運用、邏輯思維和文化意識,促進英語教學增質增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真實語言環境,引導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進行語言知識學習和探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語言知識蘊含為文化內容。同時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設置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實現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基礎知識教育,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多維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