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佳露
(江蘇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學 江蘇 淮安 211700)
當前核心素養觀念已深入人心,也已成為教育教學領域的熱點話題,這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新的命題、帶來新的挑戰性。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與小學階段相比具有零散性與復雜性,因此,大部分學生剛進入初中階段很難順利轉變自身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無從下手。教師要把握好數學內容的整體性,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框架,之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補充微觀知識,引導學生從微觀、宏觀兩個方面科學規劃與系統梳理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建立與自身認知相符合的鏈條結構,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比如說,教學“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聯系時,首先要明確本節課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整體布局教學節奏與方式,之后分模塊給學生講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梳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在教學中先給學生講解與一次函數和二元一次方程有關的實例,讓學生了解兩者的關聯,之后給學生歸納、梳理并講解了知識點,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關聯性、遞進性以及邏輯性,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數學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轉化。在此過程中,學生建立了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核心素養得到不斷提高,在類比教學中提高了數學應用能力。
對學生來說,運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做某一道題時思路是對的,但結果卻算錯了,那分數就不會很高,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的運算訓練,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首先,在平常訓練時要讓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其次要讓他們認真對待運算,大多數學生的運算能力還是不錯的,但有時他們可能會眼高手低,而且做題時還不認真,很容易出現容易看錯運算符號或者是看錯數字的問題,導致把題做錯。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讓學生認真讀題,保證把每一道題都能夠運算正確。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學生以前學過關于有理數的加減乘除,而這節課要學習的就是乘方,學生一定了解乘方和乘法的區別與聯系,在具體解題時運用正確的方法。教師要做的是:第一為學生講解有效的運算步驟與方法;第二為學生布置一些隨堂練習題,發現學生解答時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讓學生運算能力得到提升,運算習慣得到培養。
課堂導入是每節課的關鍵環節,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身邊實例或經典案例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教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采用雞兔同籠的故事作為導入的素材:現有雞兔同籠,從上面看有頭35個,從下面看有足94個,請問雞兔各多少只?孫子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假設砍掉了每只雞與每只兔子一半的腳,如此一來雞就變成了“獨腳雞”,而兔就變成了“雙腳兔”,如此一來“獨腳雞”與“雙腳兔”的腳就變為47只,那么用剩下足的數量減去頭的數量就得出了兔子的數量。用算式計算就是94÷2=47,設有x只兔子,則可列出2x+(35-x)=47,最終解得x=12。利用這個經典的故事導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能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抽象想象和直觀想象這兩種能力對初中生學習數學非常重要,教師要注重加強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方位角”這一知識點時,一些學生剛開始不能很好弄清方向角和方位角間的區別和聯系。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A描述和學生B的位置關系,通過這種直觀教學的方法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它形式對學生進行強化,比如衛星定位圖,通過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方位角概念的真意。目前有些學生的數學立體感較弱,導致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遇到多重阻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針對性教學,科學運用直觀教學提升學生的理解和領悟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再研究,就是要教師拋開已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進行再設計,去保證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和意義性。初中數學,教師想要讓課堂變得豐富且實用,那么就需要去設置實踐性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起來,從而提高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教學再研究,就是要求教師在原本的實踐活動中進行再思考,去改進教學的過程和活動的形式。
例如,當教師在問學生講解與三角形相關的性質時,教師就要進行再探究,將已有的三角形課程設計進行多方面分解,去思考每個部分的作用和意義。如果所設計的部分不能滿足教學目的,那么就需要重新設計,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全面地學習三角形的性質。這樣的再探究,會更完善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更多樣的實踐活動。實踐式的活動有很多種,教師要進行教學再探究,去挑選適合的教學方式和模型,讓實踐活動變得更有操作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個人的成長。
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數學的課堂設計也要多樣且豐富,有能數學教師已經成個人的教學風格,但是不能一勞永逸。成熟的數學教師,更應該進行教學再探究,去綜合分析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發現自己的不同問題,進行反思性教學。而反思性的行為,能夠幫助數學教師找到自己教學的忽視點,夠有針對性地發現教學不足。在此基礎上,成熟數學教師進行不斷地改進與實踐,會讓整個數學課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因此,成熟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式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深入解題場景,完全投入數學課堂中,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相關證明方法時,一般教師會采用學生自學配合教師講解的課堂形式,讓學生理解證明過程。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再探究時,就可以將學生自學做分解,分成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自學的效果,從而能夠讓數學課堂的教學變得更加有質量。教師通過教學再探究,讓學生深處問題的場景,從而提高學生個人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更全面有效地掌握解題方法。這樣的教學再探究,為教師提供了更細致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讓教師能夠提供更優質的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的應用數學,利用數學知識與數學思維方法解決生活問題,如果數學知識過于枯燥,學生發現不了數學的奧妙和樂趣,那么數學就會成為學生所逃避的科學。再加上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本來難度就高,理論性較強,所以一旦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過于高深,學習難度過大,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聯系,那學生就會選擇逃避。針對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明白懂得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生活,并且數學知識對生活利益有一定保障,從而加深讀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在與生活相結合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還要融入化數學文化,讓學生發現的數學的美,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就像在教授平行線與相交線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看到生活中的平行線與相交線。如吉他弦,這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平行線,而相交線則是在平行線的基礎上演變而成,我們在坐大巴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窗戶外邊的電線,在觀察中可以發現,這些電線是平行的,但可能因為視覺皮偏差,會出現交叉的情況,從而呈現相交線的形態。這就是通過觀察發現生活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另外,課桌的桌腿,也是呈現平行線的形態,這種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知識,也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文化的形成蘊含著大量且豐富的生活道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那數學思想也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就像我們平常看到桌子腿,知識單純的認為它是四條木棍,而利用數學知識解讀以后會發現,桌子腿是四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總之,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利用數學思想與方法思考生活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應用能力。
教師要認識到傳統講解灌輸教學對學生思維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教學時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并且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給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經歷知識過程,發現知識與建構知識。如在學習“乘法公式”時,如果教師機械地按照教材的編排讓學生推導公式,之后機械記憶,由于學生對公式缺乏實踐性體驗,往往理解與記憶不牢,甚至在具體應用時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改變了教材編排順序,采用圖形驗證公式的方法,讓學生探究乘法公式。學生分組討論,親手操作,將紙質圖形剪一剪、拼一拼,通過圖形剪拼面積的不變性,學生就會輕而易舉推導出平方差公式。學生通過圖形對公式推導完成以后,教師再讓學生運用多項式乘法的方式來驗證。這樣從圖形的剪拼操作到數理的推導,契合了數學中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在學習中數形結合,加深直觀體驗,可以更好地分析數學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那么,教師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制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實施教學邁出的第一步,教師要立足學生需求才能制定與其相匹配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清晰這節課的重點,并全身心投入課堂中,以促進自身數學能力的持續提高。例如,進行《全等三角形》的教學時,針對教學目標的設計,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方面入手。在知識與技能層面,力求通過本次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性質與概念,在實踐操作中知悉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在過程與方法層面,要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與借助全等三角形性質、概念來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層面,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和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與習慣。就教師而言,在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后,能使其更加明確重點教學內容,并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后續的教學活動。就學生而言,以清晰的目標為引導,能使其明確自己在做什么,該做什么,找到學習的方向。制定完教學目標后,就需要教師進行教學策略的制定,首先,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認識相關的數學性質與概念;其次,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力求將科學的教學策略穿插到教學各個環節中。基于此,在教學策略的執行方面,還需教師接近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其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師認為學生作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就應當自主學習知識。因此,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會大量引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重要的數學知識,但是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也發現初中階段學生比較貪玩,教師給足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之后很多學生并沒有把這些時間用來討論教材中的知識點,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教材的圖片或者趣味性內容上。這不僅影響了自主學習的有效性,而且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不能夠被稱之為高效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更加有效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證明三角形相似”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之前先給學生留出五分鐘的個人思考時間,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解完了證明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定理,并且給學生提供了一道基礎的例題。這個時候教師就給學生留出一兩分鐘的時間,自主思考能否用剛剛學習過的證明定理,將這個問題解答出來。經過學生的個人思考之后,學生會對這個問題有更加熟悉的認知,會做的學生會更加渴望分享個人的答案,不會做的學生會更加希望其他人能將題目的答案告訴自己。在這種背景下開展起來的小組合作學習會更加有效,學生的表達欲望提升了,課堂組織的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證。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
在日常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明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任務,應當建立基本的長線思維,運用長期的有效教學綜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課上的教學探索,而忽略了課外的教學工作在實際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單純利用課上的聽課時間是不能夠吸收有效的數學內容的。因此,教師應當擺正個人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利用課外時間,針對學困生開展有效教學。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注意到班級里有幾名學困生,對二次函數的知識基本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很多基礎性的問題,學生都不知道應該如何解答。說明學生在課堂聽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講,課下也沒有及時復習,以至于這部分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基本知識掌握情況為零。這個時候教師應當擺正個人的教育理念,明確此時批評學生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當下的要務應當是讓學生先跟上大部隊的學習節奏。積極采用一對一輔導的教學方法,利用自習課或者課外活動時間,將這部分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個人教學指導。從零教起,一點點學習二次函數的有關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從本質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無論是邏輯抽象能力,還是平面想象能力都能夠在一對一輔導的過程中得到培養。
在具體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培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合理規劃課余時間,有效利用各個時間片段理解與記憶數學知識。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進行時,教師的任務不只是設計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以及總結教學問題,而在于指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通過多元方式提高預習水準,以便為其日后深入學習數學奠定基礎。據了解,當代初中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均偏差,若教師不引導其自主預習,便很少有學生能夠自主預習。所以,教師要認清高中數學教學主體不是自己,而是學生,做好指導學生預習的工作,切實增強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比如,當教師教學“一元二次”方程內容之際,在正式開課前,便要提醒學生獨立完成預習任務,并在預習過程中充分思考,總結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在后續正式開課的時候,將這些問題拿到課堂上與同學、教師一起探討。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教師應找準時機考查學生是否有效記憶“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概念及有關定義,這樣便可以檢驗學生是否高效完成預習工作。具體來說,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有關“一元二次”方程內容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獨自觀看視頻,對相關內容進行初步了解,這樣便會為教師的順利開課帶來一定便利。當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內容有所了解后,有關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也會油然而增,進而在課堂上更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達到迅速記憶“一元二次”方程知識的目的。
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另一方面還要增強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兩者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是缺一不可的。要想達成以上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方法,引入多元化、多樣化教學模式,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將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唯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學習數學全方面提升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