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愛 徐銀環 林芯宇 汪張毅 法天鍔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據統計全球有4.23億人患有冠心病,并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數占31%[1]。另外,中國2017年城市/農村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分別為 115.32/10萬和122.04/10萬[2]。 冠心病不僅危害人們的生命和健康,也對全球范圍的個人、衛生系統和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3-5]。據世界心臟聯合協會估計,到20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總成本將從2010年的大約8630億美元上升到10440億美元。循證醫學數據表明,積極的心理健康能夠有效地預防冠心病,樂觀的情緒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并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行為和生物學功能[6]。而情志療法是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情緒心理療法,目前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7-20]。本文就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回顧,對冠心病患者的情志療法相關內容進行綜述,以期為國內外開展冠心病患者的情志護理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中醫雖然沒有“冠心病”這一病名的記載,但中醫專家普遍認為冠心病是中醫癥狀“胸痹”的類型之一,隨著疾病的發展,五臟功能失調,五臟主志,故情志也隨之變化。此外情志紊亂反過來易導致氣機紊亂,引發胸痹[21, 22]。
在國外研究中發現,急性情緒(如焦慮,憤怒等)的應激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引起易感患者急性冠心病事件的發生[23-25];Pogosova等[26]研究中發現冠心病事件發生后,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表明情緒與冠心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國內也有學者進行冠心病患者患病行為及其特點的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般疑病、情緒紊亂、否認心理等情況[27]。這說明冠心病患者需要心理介入治療,以改善其患病行為導致的不良疾病后果。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分屬五行[28],五行存在生克關系[28-30],而情志生于五臟,因而情志之間也具有相生相克的關系[31]。《黃帝內經·素問》也提到:“百病生于氣也”[32],情志過極會引起人體氣機升降失調和臟腑氣機逆行等反常變化,導致各種疾病發生。
護理人員在護理冠心病患者時,應用情志療法理論的基礎,為減輕患者的不良精神心理癥狀而采用的護理方法即是情志療法護理[20]。常用的情志療法護理包括釋疑解惑法、言語開導法、移情異性法、情志相勝法等[8, 12, 16, 18]。
3.1 釋疑解惑法釋疑解惑法是為患者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其困惑情緒的方法。釋疑解惑法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緒狀態,緩解其抑郁、焦慮情緒,對患者睡眠質量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李遠會等[33]對84例胸痹心痛患者采用釋疑解惑法護理,結果顯示釋疑解惑法可促進冠心病患者康復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涂清鮮等[34]對226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認知提升、家庭健康教育等釋疑解惑的心理護理,結果顯示釋疑解惑法對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有一定作用。
在應用釋疑解惑法時,護士告知患者檢查結果的情況,適當地向患者提供檢查結果好的信息,使患者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消除其疑惑和不安的心情[18]。此外根據患者出現的個體化心理精神困惑,鼓勵患者與家屬、醫務人員溝通,并解答其疑惑。然而,釋疑解惑法對于一些具有高學歷或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的患者而言,患者具有相應的醫學專業知識和防護知識,但由于其他原因使患者不能保持情緒平穩的狀態,此時需要結合其他情志護理方法減少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
3.2 言語開導法在《靈樞·師傳》中提到言語開導法,“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35]。許多患者在冠心病發病后,面對工作、家庭、社會等方面帶來的壓力,表現為心情抑郁、沉默寡言或煩躁不安、不能配合治療[7]。言語開導法對緩解患者疼痛、焦慮等不良情緒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如鄧東霞[36]對116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言語開導法護理,結果顯示言語開導法可改善患者的胸痛情況與不良情緒反應。
應用言語開導法時,要求醫務人員根據“因人而異”和“循序漸進”的原則,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定期舉辦病友會,給予患者社會支持[37],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減少因不良心理狀態而引起對個體心理應激的影響。但是言語開導法對于性格固執、遵醫率較低者,則需要改變護理策略,使用其他情志護理方法促進患者康復。
3.3 疏導宣泄法疏導宣泄應用于情緒中指“情緒通過疏導而釋放出去”,是一種理智、積極、有計劃和目的的疏導思想感情、沖動、欲望等的方式[38]。高濤[39]對60例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采用疏導宣泄法進行情志護理,結果顯示疏導宣泄法對冠心病心絞痛和情志因素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冀鵬雁[40]對86例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患者進行壓力管理,疏導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緒,結果顯示此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態,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對情緒激動的冠心病患者,護士需要積極地與患者和家屬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困擾,引導患者將各種心理包袱和不滿說出來,表示理解患者的心情,恰當地分析患者所困擾的事情,并對患者以正面積極的心理引導,幫助患者配合醫療和護理操作,減少顧慮[9]。
3.4 移情異性法移情異性法也叫轉移注意力法,在臨床護理中,護士也需要向患者和家屬傳授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其學會識別不良情緒并進行自我訓練,養成改變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習慣[41]。
移情異性法在臨床上采用錨定法和興趣法。錨定法指冠心病患者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某一部位或行為上,常見的是錨定呼吸法,冠心病患者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過程中,刺激副交感神經,抑制交感神經興奮,以恢復冠心病患者心態的平和與舒適[42]。興趣法是患者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活動或事物上,要求醫務人員結合患者的興趣喜好,使用適當的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由于冠心病引起的焦慮不適等情緒得到緩解甚至消除[11]。史葉菊[43]對老年高血壓冠心病的82例患者采用循證-情志護理(如移情異性法),結果顯示循證-情志護理模式可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的改變,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冉星光[44]對10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家庭支持的人物轉移干預,結果顯示家庭支持的人物轉移干預對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常見的興趣法有:①音樂轉移,根據患者音樂的喜好,播放舒緩型的音樂,減輕患者焦慮的心情;②運動轉移[11],根據患者喜歡運動的類型,結合患者冠心病現存的疾病情況,在心臟康復團隊的支持下進行相應的運動鍛煉,恢復患者積極的情志;③飲食轉移,根據患者飲食的喜好,結合患者胃腸消化等疾病情況和醫生對患者的所開出的飲食醫囑,適當地滿足患者的飲食需求,減輕患者因飲食而導致情緒驟起驟降的情況;④人物轉移,由于冠心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對兒輩、孫輩多比較疼愛,在不影響醫療和周圍其他患者的適當情況下,可滿足患者想見家屬的需求,以避免因不能見家屬導致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的發生;⑤多媒體轉移法,根據患者喜歡的電視或廣播節目類型,播放有益患者身心健康的節目,轉移患者不安的情緒。但是興趣轉移法具有一定的醫療環境要求,因此限制了該技術在山區醫療單位的推廣。
3.5 情志相勝法情志相勝療法是根據情志相生相克的原理提出的,可幫助冠心病患者五志之間維持協調平衡,促進患者恢復健康[7]。鐘金蘭等[45]對120例冠心病PCI術后的患者給予情志相勝療法護理,結果顯示該方法可緩解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覃海娟[46]對162例冠心病患者進行情志相勝療法護理,結果顯示此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促進患者的恢復。
常見的情志相勝法包括:①悲勝怒:即悲傷的感覺可以治愈憤怒的心情。當患者處于躁動不安、生氣的狀態時使用可以引起患者傷心、難過的話題或者事件治療其憤怒的心情,幫助患者表達憤怒的想法和感情,疏泄怒氣[8]。②喜勝憂:即喜悅的心情可以治療悲傷。當患者處于悲傷的狀態時,可以播放詼諧幽默的電視小品節目等供患者觀看,引導患者由憂郁的心情轉換為輕松愉悅的心情狀態。③恐勝喜:當一個人處于過于高興的狀態而引起神經源性的休克時,此時拍打患者身體,或者適當利用患者恐懼、害怕的事情克制其過于喜悅的心情[7]。④怒勝思:當患者過度思慮,引起肝氣郁結,此時適當地使用能使患者發怒的言語或者行為來緩解患者過度思慮的狀態(注意:需要在與患者建立互相信任、長期良好的關系前提下進行此舉)[8]。⑤思勝恐:使用親切、溫柔的語言與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交流,啟發患者對問題的思考,使其理智地克服恐懼(也叫認知療法),是一種樹立正確的認知來治療患者恐懼心理的治療方法[8]。使用情志相勝療法要求護士必須結合中醫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的建議,掌握適度原則,防止冠心病患者走向另一種情緒的極端。
4.1 情志療法護理評價體系的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護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目前由于缺乏該評價體系,護士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臨床實踐中中醫醫院的護士多依據自身經驗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更無法在本就中醫基礎薄弱的綜合醫院推廣此護理技術。而評價體系的建立可為情志療法護理的開展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選取疾病變化、患者證候特征、中醫情志辨證等指標對情志療法護理進行療效、安全性、可行性分析進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在臨床中對護理起到指導和促進規范的作用,也可將情志療法從中醫醫院推廣并落實至其他綜合性的醫院,發揮中醫精髓。
4.2 對護理人員進行情志療法護理的培訓由于目前護士多畢業于西醫院校,即使有接受過不同程度的中醫培訓,但是對于相關的情志療法護理的掌握仍然不夠深入。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情志護理的繼續發展。因此定期開展中醫理論基礎、護理操作技能、中醫情志護理具體方法等課程,對于提高情志療法的整體護理水平是必要的。
綜上所述,隨著冠心病患病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情志療法廣泛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預防和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9-22]。對于冠心病患者情志療法的護理應在臨床主治醫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合作下,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審時度勢,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最終使患者情志穩定,因而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并且應進一步完善冠心病患者情志療法護理的評價體系和工具,完善患者情緒變化的測量標準和護士干預的度量標準,豐富護士的情志療法的護理干預方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情志療法的護理權責范圍做更合理、科學的劃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