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玥
(六盤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傳統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培養問題多。在師范認證理念下,注重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加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能夠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師范認證理念,核心要義在于產出導向、學生主體、優化改進等,教育目標、教育思想均以職業應用為主。此種教學理念下,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必須將實際應用作為標準,實現教學、職業相互匹配的教育效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融入師范認證教育理念,能夠加強學生英語知識學習能力、應用能力,促進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能力與質量。
為了加強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出臺關于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將認證結果作為專業準入、教師資格認證、質量評價的依據。2018年至2020年,師范類專業認證進入試點階段。示范院校按照認證理念,建立適宜國家要求、社會發展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優秀的師范生,能夠為師范生成長奠定良好基礎,支持地方基礎教育發展。所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下,必須深化改革教師教育課程。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下,學生主體要求消除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發揮出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習效果。產出導向上,注重師范畢業生的學習效果,包括知識掌握、技能掌握等,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持續改進,多針對校內外評價結果,實行綜合分析后,建立具備科學性、全面性的質量保障機制,落實專業人人才培養過程,關注學生畢業后的發展,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下,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需要將產出為導向,建立以學生主導的教學模式、產出導向的教學模式,推廣應用新型評價體系,培養具備嘉定信念、優秀教學技能、高學科素養的教育教學團隊。
由于受到初中、高中的學習模式影響,學生學習以教師為主體,學習互動性與參與度較低,整體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英語自主應用能力不足。受到傳統學習目標影響,學生會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以輸入考試相關知識為重點,不太重視語言應用問題。當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主要為大眾題材文章、學術性較強的科普,很少涉及到學生專業知識、相關職業的專門教材,致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使用率比較低。高校教師專業知識領域局限性強,主要采用科研方式,缺乏師范類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沒有掌握各專業職業特點,無法將英語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不能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專業水平。對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現狀,應當發揮出示范認證理念的作用,不斷加強教學效果,以提升專業人才能力與質量。
2.1 課程培養目標與內容設置不相符。高校專業教學指導會,按照實際教學要求編制教學大綱,成為師范類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指南。在現有師范專業人才培養下,此種大綱內容的規范與指導,促進了師范類專業教學的發展。然而由于未按照實際情況分析,師范專業大綱內容存在課程培養目標與內容設置不相符的問題,影響師范類專業的特色,對師范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影響大。
2.2 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性不足。師范類專業的英語教學重點在于實踐,高校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實踐知識內容,利用理論聯系實踐方式,落實實踐性的各項要求,并且重點表現出個體實踐中,便于在實際教學中展示出自身優勢。
師范類專業的英語課程,存在重視英語語言工具性問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英語教學質量的影響大。語言知識,從理解到講解都具備對應內容,基于理論層分析教學,能夠積累教學實踐。師范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教學中,需要轉變過程流轉。然而,分析現有教學模式可知,專業課程教學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一味地講解課程知識,缺乏實踐教學,并未落實專業性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停留在教學理論與知識點方面,不注重提升師范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2.3 師資力量不足。當前,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度提升,高校擴充招生規模,師范類專業人數持續上升,且師范類英語專業學生數量明顯增加。由于師范生的人數規模擴大,因此會出現師資力量不足問題。英語語言集中學習,應當采用小班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英語教師專業教學比較特殊,需要嚴格遵循要求配置師生比例,給予師范類專業學生專業指導教學?;谡Z言應用能力培養出發,教師應當從語音、語調、英語交流等內容,給予學生系統性指導與培養。但是由于高校師資力量有限,人數眾多的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為了滿足教學質量要求,應當控制招生規模,穩定招生人數。改進師范類專業擴展問題后,能夠改善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問題。然而,師資隊伍存在結構不合理問題,教師重點講解英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再加上概念性教學、實踐性教學、教師設置比例的偏差明顯,沒有深度挖掘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實踐教學目標,導致師范類專業學生缺乏英語教學經驗。
3.1 建立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下,學生主體為重點理念之一。將師范生專業成長作為規律,凸顯出師范生的主體地位。在課程教學期間,應當將圍繞學生刻苦讀書,引導學生求問等內容為主。轉變傳統教學課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課程的權利回歸,注重教學模式創新。通過混合式教學、體驗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方式,能夠確保學生自主學習和應用英語。例如,教師通過課程網站、配音APP、線上互動群等環境,能夠開展多元互動活動,進行影視配音、電影畫報評論、主題討論等。在此期間,學生主動獲取媒介資源,建立學習過程。學生在課程網站、學習APP等渠道上,能夠優化設計學習模式,完成熱點討論、錄音、評論等活動。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口語鍛煉環境,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重建學生課程實施權利,應當擴展教學資源,將單向、單調、封閉的學習平臺,轉化為互動、開放、豐富的立體式、多維度的英語學習平臺。同時,為學生提供國際資源共享課、慕課等學習平臺,加強學生的課程參與度與執行力。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方式,通過大規模、長效化的活動,可以確保學生掌握課堂話語權,自主開展學習活動。
3.2 建立基于產出導向的學習模式。
3.2.1 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制定課程目標。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中,產出導向也屬于重要理念。將產出為導向,聯合示范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制定科學的課程目標。在未來社會工作與交往中,不同師范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不同。為了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學生的發展需求,優化設計不同課程目標,準確對接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幫助教師實施課程周期之前,能夠明確大學英語學習的成果,即英語應用能力。課程培養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日常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不同專業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谡n程目標分析,英語應用能力提升課程,能夠為人文素養、信息素養、情感意志培養奠定基礎。專業教育開展時,應當堅定教育理念,深化和擴展教育知識與技能,從而反饋到課程學習中。比如大學英語課、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課的畢業要求,在于具備活動組織能力,能夠為學前教育工作技能奠定基礎。學前專業教育,能夠促進英語學習,對大學英語課提出學前教育專業要求。結合專業教育、課程目標,可以確保英語應用能力提升的師范性與專業性。
3.2.2 按照專業特色,制定不同教學設計。將產出導向作為標準,按照師范類專業特色,提出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果的針對性措施,以提升英語應用能力為主,優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應當體現出師范主線,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整體提升。英語應用能力提升,涉及到專業詞匯應用能力、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溝通能力。
第一,利用課前討論環節,使學生掌握專業動態,加強專業詞匯的應用能力。課前5min時間自由討論,學生自選專業相關話題,學習專業英語文章、視頻、新聞等,掌握專業動向與時政,課堂上使用全英語分享,確保學生能夠共同了解和掌握專業發展,塑造學生價值觀,促進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的深化,使學生掌握和應用專業詞匯。
第二,創設生活情景,調度學生學習興趣度,加強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通過現場教學、模擬課堂、情景體驗、教學反思等方式,可以結合教材知識、實際生活場景。利用英語課程教學,幫助學生模擬生活,以真實情景熟悉教學材料的新穎性、多樣性,同時可以喚醒學生的知識,調動學生情緒。以生活場景激活學生的知識,可以幫助調整學生的情緒,加強學習興趣度,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第三,通過對話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參與執行力,提升溝通交流能力。采用小組學習、合作研究等方式,以多樣化語言能力訓練為主,能夠激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話互動形式比較多,包括口語練習、對話、英語模仿等。互動練習、問題設置,應當采用分層設置方式,基于文本內容擴展到專業問題中,比如文本內容為教育力量,應當從原話題擴展到專業教師應當承擔的責任方面。強化學生的師德、師范意識,確保畢業生形成學習共同體理念、團隊協作精神,掌握交流溝通方法,可以在教育實踐中建立合作關系。
第四,豐富作業形式,加強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在傳統教學中,一味關注知識作業,隨著教學理念與模式的轉變,應當實行多樣化的實操作業,以加強作業形式的生命力。按照不同專業,提供開放式學習,結合線上與線下,能夠引導學生使用英語知識解決專業問題,強化學生的學科互通思想,使其能夠主動了解專業動態發展,掌握英語知識應用方法。
第五,轉變封閉式課堂,實行開放式課堂,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注重擴展第二課堂活動。除過第一課堂,還應當構建第二課堂課程,支撐學生養成師德與師能。課程具備創新性、應用性特點,開設較多創新思維能力課程、應用創新課程,重視實踐應用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實踐反思與應用。高校應當將外語學院作為主體,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單詞接龍、演講比賽、寫作大賽、趣味配音等,調動學生參與到具體活動中,之后產出語言成果。在教育實踐、第二課堂中,培養應用能力,加強師德體驗,不斷轉變為工作技能、日常規范、道德情操等。課堂開放性,能夠加強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使其滿足成為教師的各項要求。同時,注重培養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技能,能夠在實踐中耐心傾聽,掌握良好的溝通交流技巧,確保學生養成師德、育人、英語應用能力等方面的素質能力。
3.2.3 應用新型評價體系,改進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路徑。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下,優化改進屬于重要理念,按照新型教學設計、課程目標、教學模式,反向設計評價體系,建立具備針對性、全面性的評價體系,優化改進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路徑。追蹤分析教學設計、課程目標、教學模式的設施效果,可以形成閉環評價機制,包括教學、評價、改進、學習。評價體系的反向設計,能夠提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轉變傳統唯成績論的評價方式,實行自評、互評、校內外評等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能夠檢測學生與社會需求的差距,不僅要檢測英語知識掌握情況,還需要檢測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在本文研究中,基于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深入探索和分析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的路徑。由于受到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影響,在培養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時,具備量化考核標準?;趯W生主體理念,聯合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制定針對性的課程目標,從而展示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產出導向理念,深入分析不同專業的職業特色,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設計方案,以加強學生的詞匯應用能力、英語知識應用能力、交流溝通技巧。在師范類專業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全面落實優化改進理念,能夠優化調整教學各環節,檢驗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效果,確保學生具備扎實的英語知識體系,過硬的英語應用能力,才可以適應社會對師范類專業學生的需求,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