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華
本單元人文主題為“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現更廣闊的世界”,語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學習寫作品梗概”,編排了3篇課文,還編排了“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旨在通過多個板塊的合力軟著陸語文要素,引導學生了解外國的風俗人情和異域文化,感悟外國名著的魅力,習得名著閱讀的方法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延展整本書閱讀。[1]
本單元與統編教材其他內容能力點是承接和提升的關系。
1.承接古典名著單元
學生之前已接觸古典名著單元,初步掌握了閱讀名著的方法,此時可以遷移到外國名著的閱讀,比如借助背景了解故事的內容,根據上下文猜測意思,利用回目了解故事內容等。
雖然古典名著單元沒有在語文要素中明確要求理解小說內容,品讀細節感受人物形象,但在古典名著單元已有鋪陳,如《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課后習題要求利用小標題概括情節,《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紅樓春趣》導語都涉及到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評價人物形象,而多維度、多角度評價人物在《武松打虎》中已有滲透。[2]
2.承接其他單元要求
除此之外,本單元還與其他語文要素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學生已掌握的縮寫、讀后感、預測、快速默讀等。
這些為外國名著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聚焦外國名著單元語文要素的同時,還需要精準把握各部分的獨特價值。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很獨特,由“梗概”和“節選”組成,是本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至關重要,需要重錘敲擊。課后思考題一要求利用小標題梳理梗概內容,落實單元閱讀語文要素并梳理小說的情節。思考題二要求提取信息,梳理魯濱遜的經歷、內心的變化和人物形象。“選做”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習魯濱遜的思維方式。課后的泡泡引導對比研讀節選對應梗概的部分。[4]
兩篇略讀課文在單元目標中的定位和精讀課文有所不同,《騎鵝旅行記(節選)》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 拉格洛夫的代表作,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兒童文學作品,語言幽默風趣,節選部分是小說的開頭,趣味至極,懸念眾多,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閱讀整本書的興趣。聚焦語文要素,關注課文導語,勾連“語文園地”可見獨特之處:1.讀節選內容發現尼爾斯的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猜測之前的他和結局的他。2.多維度感悟尼爾斯這個形象。3.啟發孩子猜想“鶴之舞表演大會”“大海中的白銀”的神奇,激發讀原著的興趣,引導孩子走向多篇甚至整本書閱讀。[5]
《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課文導語要求交流感興趣的情節,體會湯姆的人物形象,接著關聯自己的生活尋找自己或伙伴的影子,最后還建議讀整本書。學生可以利用課文導語充分自主合作和探究,走向深度閱讀。
“口語交際”旨在就同一本書有理有據地交流自己獨特的感受,分享閱讀的收獲。“習作”則是學寫梗概介紹一本書。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對本單元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快樂讀書吧”介紹了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推薦整本書。
整體性教學視角下的外國名著單元如何教學?可以聚焦語文要素,精準把握各部分獨特價值,結合學生已有閱讀經驗,設置合適的支架,大單元整體構建,落實語文要素,提升語文素養。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適合對比閱讀。導入時可先出示整本書的回目,引導學生利用回目概括內容。“還可以通過‘梗概’了解小說內容”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課文梗概+節選組成的特點并介紹梗概這種文體。識字教學可隨文,也可放在導入后。活動亦可使用支架細化課后習題一,由扶到放帶著學生閱讀第2段,圈畫關鍵詞,合并短語“流落荒島”,串聯小標題,便可軟著陸閱讀語文要素。接著,再次利用書的目錄引導學生發現:梗概中的事都在目錄中,但目錄中的事情不一定出現在梗概中,初步感悟“梗概”的特點。
活動二整合課后思考題二和“選做”內容提取魯濱遜遇到的困難、做法,接著繼續整合“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中第二個對話框的方法,圈畫批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初步感悟人物性格。通過研讀表格,聯系自身生活,完成“選做”內容,立體感悟人物形象,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軟著陸語文要素。最后利用課文警句“這場世界上苦難最深重的經歷……”并拓展書中其他警句,整合“快樂讀書吧”中“你讀過嗎”的內容,引領重讀整本書。
活動三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找出“節選”內容處于梗概的那一部分對比閱讀,初步了解“梗概”的特點和寫法。接著,教師利用《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后感和縮寫及課文“梗概”辨析,進一步了解“梗概”的特點和寫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整合“習作”中寫作品梗概的步驟,完善和總結寫梗概的方法,軟著陸語文要素“學習寫作品梗概”。
交流情節感悟尼爾斯的形象環節,學生容易發現尼爾斯頑童的一面。教師可整合“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中對話框“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評價人物不能太單一”,引導學生多維度評價尼爾斯。這也是頑童變好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然后引導學生猜讀“鶴之舞表演大會”“大海中的白銀”,充分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大單元整體構建:1.整合“快樂讀書吧”中“相信你可以讀更多”,學習和運用推薦方法提高整本書閱讀的質量;2.承接上節課“梗概”的寫法,整合“習作”內容,嘗試把課文改成梗概,基于這是第一次寫梗概,教師根據學情做出相應的指導,降低寫作的難度,提高寫好梗概的自信心。
教學《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時,教師可借助學習單以學生自主閱讀和交流情節、人物為主,在學生學習的生長點和疑問處適時點撥和總結,鞏固多維度多角度評價人物形象閱讀策略。同樣通過大單元整合形式完成驅動型任務:梳理情節時,引導學生品讀“淚水如雨,灑了一地”,整合“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感悟“夸張”的寫法和好處并當堂仿寫;整合“語句段運用”的第二點,引導學生比較不同譯者翻譯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語句,引導閱讀外國名著時正確選擇版本;整合“日積月累”中古代不同年齡的表達方法;作業可整合“習作”內容利用回目嘗試完成“習作”。
本單元剩余內容,在學生已閱讀整本書后進行“同讀一本書”的“口語交際”學習。學生在交流讀書心得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漫步世界名著百花園,運用習得的閱讀方法,閱讀《愛麗絲漫游奇境》等更多的名著,發現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