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剛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鎮中心小學)
傳統管理工作的管理重點放置在管理機制上,管理對象的實際管理需求和成長發展訴求等,并沒有作為管理的重點。在小學班級管理方面,大部分班主任認為,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班級紀律方面,一般通過管理手段進行監控,使學生產生對于管理機制的恐懼,最終實現管理目的。這種管理模式沒有認識到學生違反紀律的原因,只關注違反紀律的行為,最終導致管理工作的開展指標不治本,長期管理中會導致管理對象(學生)的不滿情緒。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所采取的方法是“令人滿意”,將管理對象作為管理方式的取舍考量,而不再追求標準層面的“方案最佳”。這是因為人們在信息搜集中往往表現出復雜性和模糊性,管理所面對的對象是人,因此,永遠無法實現重口調和的最佳方案,最佳方案僅具有數學意義,而并不具有實際價值。相應的,在管理中,要避免極端錯誤,就必須將滿意作為方向,尋求民主的解決思路。
人本管理機制的核心是建立在情感共性基礎上的管理運行,在管理中,所采取的管理手段不再是剛性的標準,而是柔性的對于人格的尊重。當管理對象感受自己受到了足夠的尊重,擁有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才能夠做到上下一心、內部向心,完成復雜的工作。小學階段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獨立人格意識,同樣希望獲得班主任教師的尊重。班主任所采取的居高臨下的管理方式作為一種剛性管理,難以真正使學生感到信服。人本管理模式中所采用的柔性尊重管理,往往能夠實現價值的同化,建立起學生的信任環境,學生對于班主任產生內在價值的認可,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與班主任進行管理配合。人本管理中的柔性尊重,是一種雙方共同為人的情感體驗,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認識到情感交流、情感識別等路徑,形成班級良好環境氛圍,帶動學生的自覺自主參與。
人本管理所采用的柔性管理方案,與傳統剛性管理一樣,都有著正式的組織形式和結構類型,不過從管理適應性角度需要,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操作做出相應調整,改變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保證管理效果。組織結構本身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本身的適應性,因此,人本管理無論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還是小范圍的班級管理中,都能夠很好地與實際管理需求相互適配。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憑借著人本管理機制,真正地將管理權力下放給學生,使學生在責任意識的驅使下,自覺自主地開展管理工作,構成班級內部的民主環境氛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則是從學生的主體需求視角出發,為學生提供管理輔助、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問題等。相比于傳統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管理者、學生扮演被管理者,人本管理構建了班主任與學生共同參與管理,相互協調的新的組織框架體系,對于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優化班級管理效率而言,意義巨大。
推進人本管理模式,小學班級管理環境當中傳統管理中存在的錯誤理念、不良方式等應當盡快調整和清除。班主任在分析小學班級管理情況中發現,部分小學班級管理在開展人本管理模式創新中,存在多方面的阻力和困境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就目前小學班級管理基本情況來看,學校層面的行政管理權力較大,其中較為嚴格的課程制度管理,對于構建民主環境建設來說是不利條件,導致班主任管理權力和學生自主管理意識長期缺失。其中濃厚的行政管理環境色彩,最終導致大部分小學校無法真正構建起自主管理的氛圍,教育管理者更多依靠學校統一的制度管理標準進行管理運行,統一標準很難針對具體環境做出調整,進而導致管理模式相對僵化,難以形成真正的自主管理體制和班級內部管理氛圍。
人本管理中的人本來源于對于學生訴求的關注和理解,但是長久以來,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下的班主任對于學生的認知了解相對片面,導致班主任在開展管理當中很難真正做到從學生出發組織開展行之有效地管理工作。其中較為典型的問題在于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缺少明確認知,大部分班主任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狀況,對于其背后隱含的心理問題卻關注度不高。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和以往的教育理念影響,部分班主任認為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無憂無慮,不會產生心理問題。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問題出現頻率逐漸提升,一些學生存在叛逆、怨恨、情緒化等負面情緒,影響了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積極性。班主任在開展教學管理當中并沒有從學生心理的角度進行分析,仍然采用強硬的管理機制,會進一步加重學生的負面情緒,導致學生喪失參與班級管理、產生對于班主任信任和理解的行為主動,極大地限制人本管理模式的實際應用和全面落實,對于高質量班級管理工作而言十分不利。
以自我為中心是當前青少年、兒童群體所表現出的心理特質。在獨生子女家庭當中,學生受到父母的關愛甚至是溺愛,他們更多聽到的是贊美之詞,容易產生生活優越感,以至于無法接受他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在進入學校學習中,部分在家庭當中嬌生慣養的學生很難融入集體生活中,常常與其他同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分歧甚至矛盾,矛盾當中雙方互相推諉,同時情緒波動巨大。一些學生會在矛盾當中表現出激烈的情緒應激狀態,最終釀成暴力沖突。當前,小學階段學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方面能力十分薄弱,同時會受到情緒化影響,以自我為中心,萌芽了利己主義的思想認知。對于人本管理工作模式來說,小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性情、思維的轉變,很難真正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與班主任共同參與班級管理中。
學校與班主任作為教育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班主任本身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自主性,將最終決定班主任的管理質量。其中人本管理模式所形成的人性化、柔性管理機制,在絕大多數現代化企業當中得到了經驗正視,其中人本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尊重發展、尊重個性化等特征,與現代教育之間不謀而合。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學校和班主任雙方都應當認識到以人為本的管理重要性,突出人本的管理精神,落實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本身需要具備科學的管理思維,能夠將較為成熟的以人為本管理機制與學校教育管理進行相互結合;另一方面,要持續對自主管理模式進行體制構建,充分調動基層管理科的積極性,重視管理者本身的創造性及其所體現的關鍵價值。
學校在推進管理創新中,要為班主任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班主任在參與實際管理中,則需要建立起責任意識和能力意識,對人本管理模式當中的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思維不斷細化,理解現代化人才發展的前瞻性目標,最終形成制度自信,不斷點燃自身參與管理創新的激情,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管理落實。在實踐應用層面,應當樹立教育的發展觀念,摒棄傳統教育管理中控制式管理的錯誤思維,在人本管理模式當中引入服務式管理的理念思維,與當前自主、民主的教育管理趨勢彼此適配,最終形成理念層面的管理運行創新。
人本管理理念的應用實踐,需要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班主任等教育管理執行者的自主管理價值,充分表現出對于班主任所具有的管理執行核心地位的重視。只有認識到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定位,才能夠真正實現小學教育管理隊伍的全面建設,推動班主任積極主動地參與現代化的班級管理工作當中來。當前,全國范圍內開展面向小學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雙減”教育,強調從深化課程改革層面出發,持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學校方面需要認識到班主任在組織開展學生服務、提供課后教育支持以及制定學生成長規劃方面的主體地位,通過激發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確保班主任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充分激發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智慧,構建完善完備的班級管理環境。當前,小學班主任群體呈現出青年化趨勢,部分班主任年齡較小,同時在班級管理崗位工作方面壓力巨大,一些班主任則面臨工作和家庭兩方面的沖突。學校在確認班主任的自主班級管理工作職能定位中,要對班主任的工作環境、心理健康、對于工作的實際需求等進行分析和管理,通過物質、精神等方面的幫扶制度,幫助班主任能夠走出心理困境,全身心地投入崗位工作當中。例如可以開展定期體檢、醫療保險等制度,免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后顧之憂。
首先,學校方面要不斷爭取自身的辦學和管理自主權,明確在新時代的小學教育管理中,校長是學校管理方面的第一責任人。通過校長責任機制的建構,一方面持續推進學校在治理體系和內部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則積極建構學校與政府教育主觀部門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尋找并創建新型管理關系,盡可能地降低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學校教學管理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切實實現管辦分離、簡政放權,為學校在自治體系構建中提供制度保證。
其次,要持續推進針對班級管理環節中面向班主任的教育發展評價系統建設,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評價方式,對班主任在管理執行中是否真正落實人本管理模式進行評價。在教育評價方面,同樣需要將學生作為關注對象,認識到人本管理模式當中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利用學生反饋不斷進行管理者的逆向敦促,提高班主任作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評價體系想要能夠體現出人本價值,就必須建立起學校效能,將有利于學生發展作為核心,在評價方面,改變單向評價機制,引入多元評價系統,綜合考量領導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自我評價和同行評價等多元評價系統,保證評價機制能夠推動人本班級管理機制的理性運行。
班級管理仍然是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人本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實最終離不開對于學生群體參與自主管理的追求。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更多了解自身的需求,能夠在學校環境當中了解學生的規章制度,他們是人本管理模式的最終踐行者。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特征,班主任在進行權力下放過程中需要開展兩個方面的制度工作:
首先,班主任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責任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中來。班主任可以采用定期輪換班干部的管理方式,為學生們提供平等參與班級管理中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理解班級事務、參與班級事務、創造性地組織活動項目。同時,班主任要為學生提供管理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面臨管理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使學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班主任還要注重對于學生服務性思想的引領,可以從具體的管理問題角度出發,幫助學生認識自身作為班干部承擔的服務同學的使命和責任,避免學生陷入管理管制的錯誤觀念當中。
其次,要確立柔性決策機制,使班干部團隊在班級管理服務當中,工作更加順暢,工作能力更強。班主任要善于通過潛移默化的輔助形式,與班干部就具體的班級問題開展管理和討論,針對性幫助班干部解決班級管理當中可能面臨的諸多盲點問題,適時引導班干部開展民主管理決策。例如,組織開展學生調研,班干部與學生之間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和溝通。班干部在有意識地推進服務過程中,能夠自覺地化解與同學之間的矛盾,認真傾聽同學的想法。在面對各種棘手問題之后,班干部可以通過咨詢班主任的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自身的管理服務能力得到增強,同時構建起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使人本管理能夠落到實處。
人本管理的核心價值在于對管理對象的人格尊嚴和個性化需求表現出高度的尊重,通過柔性管理體制的建構,將管理的中心從管理制度轉移到管理對象的需求滿足之上。小學班級管理在人本管理模式的應用中,需要實現從上至下的管理創新,形成“政府—學校—班主任—學生”的四位一體的緊密結合,使人本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體系能夠在班級環境中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