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江蘇省泗洪縣臨淮中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思維型課堂教學是實現深度教學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它在地理課堂教學應用中有助于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實現地理核心素養的落地。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梳理知識按照創設問題、思維互動、思維監控、拓展提升四個環節進行,在引導學生構建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5W”思維建模訓練。具體的思維訓練活動可分為四個層次:通過分析材料認識地理事物,培養地理形象思維;通過分析地理問題形成認知沖突,初步構建地理規律的新認知結構;通過多角度思維,引導學習者對地理問題形成新的理解和認識;超越認知沖突,提升創造性思維。在實施要略上,教師在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深挖思維型教學素材,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促進思維可視化教學,加強地理思維訓練。
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以思維活動為主線組織教學,引領學生不斷發展思維和提升能力,既體現深度教學的基本理念,保障學生在深度的思維活動中實現高質量的學習,又能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要求。
2.1 思維型課堂教學的概念。思維型課堂教學始于強調思維結構本身的三棱思維結構模型,通過提高認知問題和營造良好的認知環境,將內涵于學科知識中的思維結構展示給學生,同時以思維監控引導學生反省并優化自身的思維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思維品質的養成。思維型課堂教學理論著眼于課堂教學中的思維活動,包括認知沖突、自主建構、自我監控和應用遷移四個方面的基本原理,構成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四個主要環節。其中,認知沖突是激發思維活動的前提條件,在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中,當現有情境與原有知識結構出現無法兼容的狀況時,認知沖突就自動生成,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運作;自主建構是指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調動已有知識結構,并結合自身經驗嘗試解決現有問題;應用遷移有助于學生發現新舊問題間的共同要素,嘗試將已有知識運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思維監控是指學生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自我反思、檢驗,通過對比學習結果與既定目標,對思維活動進行不斷修正。思維型課堂教學聚焦思維結構的“學思維”活動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其實踐表明:思維型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師生互動,激發課堂的思維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2 思維型課堂教學與深度教學。思維型課堂教學是實現深度教學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深度教學是面向深度思維的教學,要準確把握學科的本質和知識內核,旨在觸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的深度。思維型課堂教學強調行為、思維、情感的互動,特別注重在各個環節中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深度的思維中實現高質量的學習。思維型課堂教學關注學生思維的生成、活化、歷練與提升,關注學生在探究和共享中的思維體驗,有助于教師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問題解決或任務驅動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從深度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的抽象、概括、辯證等邏輯思維被不斷激活,對問題和規律進行全面分析和多角度思考,其思維的深刻性日益增強。
2.3 思維型課堂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思維型課堂教學對核心素養培養具有統攝性的理論指導意義。思維活動是師生之間的核心內容,其中思維引導過程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聯系。思維型課堂從符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思維規律出發,圍繞問題解決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不同階段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和訓練目標。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養成善于思維的習慣,從而使學生理解思考問題時的邏輯體系,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形成重組優化的思維結構。學科思維訓練在素質教育中居于核心位置,是創新教育的中心環節。思維型課堂教學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習慣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依據思維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科思維訓練,使學生從掌握學科知識上升到發展思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知識獲取和綜合運用以及知識創新的能力,以積極的思維活動達成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傊季S型課堂教學以思維活動作為前提條件,促使學生主動認知和深入思考,實現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教師通過問題解決和情境創設,運用問題式、項目式等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參與效度;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問題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使思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在促進學生思維結構優化和自主建構的基礎上,思維型課堂教學有助于課堂教學發揮更大的效益。
3.1 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是基于地理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構建的。圍繞以培養地理思維為核心階段展開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地理核心素養對培養思維能力的目標導向。從地理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在教學目標上反映了思維活動不同層次的行為結果,滲透著不同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內涵,體現出地理教學過程對思維深刻性的要求。在結果性目標上,包括了解、理解、應用的知識層面,以及模仿、獨立操作、遷移的技能層面;在體驗性目標上,包括經歷(感受)水平、反應(認同)水平、領悟(內化)水平。所以,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從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出發,讓學生對地理問題和地理規律進行積極的思維體驗,在地理思維能力提升中不斷喚醒創新意識和開發創新潛力。
3.2 教學內容:注重訓練地理思維方法。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在內容上強調對相關的地理概念、規律、原理和理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應用,涉及因果關系、空間關系、對比關系、時空關系、數量關系等分析與訓練,包含著邏輯推理、綜合分析、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等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在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層面,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和深入思考,抓住各種地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且預見其發展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在訓練地理思維方法方面,可以把地理知識轉換成多種類型,包括:間接知識轉向體驗性知識,靜態知識轉向動態知識,孤立知識轉向關聯知識,單一知識轉向多元知識。這些地理思維方法體現了地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3.3 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強調多元途徑。地理教學活動的形式既包括問題解決、意義發現、項目研究等創新教學模式,也包括圖像教學、思維導圖教學、概念圖教學等具體方式方法。這些教學模式方法強調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從適合學生的心理和思維出發,注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表現,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有利于構建充滿活力的高效課堂。在這種多元途徑下,學生的創新情感被激發,學生探求未知事物及相關領域的興趣增強,學生獲取新知識、信息的能力被提高,地理核心素養的目標就會水到渠成。
3.4 教學環節:注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以思維活動促進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把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完美結合,讓學生在能力提升、創新創造中進一步謀求自我完善。一方面,它從行動和思想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地理問題的思考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過程不斷得到深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它在不同教學環節給學生提供創新發展的機會,以問題思考和師生互動形成學習共同體,學生在對話、理解、交往、合作中獲得自主發展,使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得以最終實現。
第一、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思維型課堂教學能夠發揮提高教學效能的關鍵作用。思維型課堂教學主要關注地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訓練和實踐。地理形象思維訓練包括表象加工、表象轉換、表象記憶、表象遷移、表象想象等內容;地理抽象思維訓練包括概括、判斷、推理、辯證思維、區域綜合分析、比較、時空思維等內容。通過挖掘與呈現知識背后的思維規律,引導學生加以掌握和應用,使學生適應不同知識應用的發生情景,通過對地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識,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方法。另外,地理思維型教學關注學生地理學習的思維方法和過程,能夠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滿足學生積極思維的需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思維導圖、概念圖等認知工具,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思維結構,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第二、培養地理思維學習意識。圍繞地理思維培養學習意識,把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貫穿到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把發展地理思維能力作為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目標。地理思維能力是將地理學科的自身特點與思維科學的相關理論相結合,形成思索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表現為學生能夠主動地運用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等方法進行一系列思維活動。地理思維學習意識是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地理問題的重要特征,研究地理問題,重新定義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論。課堂教授的地理思維,按照思維發展規律,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地理思維,鼓勵學生學習獲取和使用科學思維的方法。以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解決地理問題、幫助學生發展的能力,具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是質的優勢。第三、落實和發展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地理素養的關鍵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在地理思維指導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實施項目和學科學習,學習者可以專注于深度學習。一項高中地理課堂“思維型”教學的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思維型”對于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非常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發展反映靈活性、深度和創新性的基本地理知識尤為重要。思維能力可以看作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深入思考地理問題,理解思維深度,以了解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這已被證明可以鼓勵思維創新。通過思維發散,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練習創造性思維。通過將學科的系統知識與深思熟慮的活動相結合,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深入理解,才會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綜合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得以真正發展。
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重視地理問題的思維價值,以思維活動引領教學過程,有助于形成靈動的課堂教學形態,是提升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的橋梁。它要求從基于“思維型”的角度進行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引領學生積極思考:一是通過質疑問題、深度思考,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習慣;二是通過協作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作用,使學生增強全面、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問題與個人經驗之間的意義建構,及時點燃學生創新創造的思維火花。只有把思維活動、地理思維方法訓練等作為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環節,才能使學生在自我發展中養成地理思維習慣、具備地理思維能力、提升地理思維品質,從而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得到落實和強化。為進一步實現高層次地理思維的教學,還要深入研究地理思維型課堂教學理論,繼續關注學生如何對地理問題進行推理、評價和判斷,進而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達成地理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