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照云
青島西海岸鄉村旅游發展實證研究
溫照云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青島266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以青島西海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定位、現狀和問題,提出了發展青島西海岸鄉村旅游的策略,如豐富鄉村旅游體驗類型,打造高品質旅游服務;優化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化發展;強化基礎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強政府政策指引,提升政府的支持力度,以期助力該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
鄉村旅游;西海岸;地域文化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傳播鄉村特色地域文化,有助于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城鄉之間的統籌互動、維護生態平衡,并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之一,受到鄉村百姓的歡迎,對我國的新農村的建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鄉村旅游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身心、緩解壓力、重返自然的環境,滿足大眾的度假需求,為城市人群提供舒適優美的舒壓空間,是現代旅游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青島西海岸地處膠州灣西岸,包括青島市黃島區的全部行政區域,其中,陸域面積約2 096 km2、海域面積約5 000 km2,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青島西海岸地區堅持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點,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創新轉型,積極貫徹政府以“茶、花、果、漁、菜”為支撐旅游產品的核心思想,為旅游大眾打造特色文明的美麗鄉村旅游區。
青島西海岸多數地區的鄉村旅游仍以傳統的“農家樂”式的服務模式及服務內容為主,服務類型較少,服務范圍小,消費者的認可度不高;鄉村旅游缺乏地域特色文化的引領,鄉村的旅游的品質不高,無法達到傳播當地特色文化、傳承文明的目標。此次研究對西海岸新區當地的141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75.18%的受訪者認為需要開展農家生活體驗活動;60.28%的受訪者認為需要開展智慧旅游服務項目;58.87%的受訪者認為需要開展農村生態文化科普活動;60.99%的受訪者認為需要開展農村地域文化展示展覽;56.03%的受訪者認為需要開展農村文創產品經濟的類型;65.25%的受訪者認為需要開展特色美食文化節;而對于開展網紅夜經濟和其他類型的項目的認可度都在50%以下。

圖1 受訪者對鄉村旅游內容的需求情況
由此可見,多數人對豐富青島鄉村旅游的服務類型的要求較高,希望改變目前旅游類型單一的狀況。同時,希望開展農村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題項目類型,增強鄉村旅游的文化體驗感,進而提升旅游品質。
在青島西海岸鄉村旅游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未合理配置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未將民俗文化有效轉化為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或者提供民俗文化旅游服務,無法實現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社會與經濟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眾旅游的產業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大眾的民俗文化旅游主要集中在旅游區景點、鄉俗節慶、特色工藝品、民俗文藝演出、民俗特色服務、特色民俗旅游線路6種業態。目前在青島西海岸鄉村旅游中,雖然民俗文化資源豐富,但是民俗文化旅游產業化的轉換程度較低。
鄉村基礎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共同發展是長久之計,兩者與鄉村旅游之間存在動態關系。青島西海岸旅游鄉村基礎建設程度不高,生態環境的建設未得到改善,且缺乏政府的政策引導與優惠補貼,導致整體的旅游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受訪者對鄉村旅游建設的要求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66.67%的受訪者認為宣傳力度不夠;67.38%的受訪者認為鄉村旅游服務費用、票價偏高,需尋求政府補貼;68.79%的受訪者認為旅游項目單一及服務方式雷同;53.9%的受訪者認為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較低;57.45%的受訪者認為鄉村特色文明不夠突出,缺乏政策引導;47.52%的受訪者認為鄉村旅游智慧化的便捷服務不夠全面;42.55%的受訪者認為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滯后。

圖2 受訪者對鄉村旅游建設的要求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認為在青島西海岸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中,存在基礎建設及生態建設不夠完善、政府的引導力不足、大眾的旅游體驗感不佳等問題。
針對青島西海岸大部分地區的鄉村旅游服務類型少、服務范圍小、大眾的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在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設中要注重多類別豐富的旅游項目打造,進一步提升完善鄉村旅游服務的品質與檔次,進行專業化的有序改造與升級建設。
3.1.1 挖掘特色文化
實現鄉村特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收集整理當地特色文化,將傳統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不再局限于觀覽與飲食兩個方面,還能深入當地文化。建立鄉村旅游App,利用網絡平臺宣傳當地特色文化與服務,實現智慧體系引導旅游活動,并建立滿意度評價體系。
3.1.2 開展網紅活動
根據旅游需求開展豐富的網紅活動。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定期開展特色美食節、農創文化交流節、農村生活體驗周等主題活動。將美麗鄉村打造成為網紅打卡地,營造一個城市近郊居民的世外桃源,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齡的旅游者參與其中,起到當地旅游品牌的宣傳效用,進而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優化鄉村旅游資源的配置,有機整合區域文化資源中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重視創意產品的研發設計,利用高品質信息平臺,建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將優秀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推廣,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
3.2.1 創意產品的研發
民俗文化主要通過旅游產品的研發設計呈現。根據旅游區的特色文化內容與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合理構建旅游產品研發模式,根據旅游反饋及時更新旅游產品特色,不斷整合文化資源和大眾需求,更好地傳播旅游產品文化的內涵,進而推動整個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
3.2.2 信息交流平臺的建立
目前,青島西海岸各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故需建立有效的資源平臺,構建各地鄉村旅游發展的聯動機制,這是關系到西海岸各地區能否經濟均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大數據信息平臺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分析、檢測各地鄉村旅游發展的狀況。政府也可以通過平臺的反饋,及時給予合理的指導與建議。各旅游村莊取長補短,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與有效利用。平臺的建立將給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動力保障。
3.2.3 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與鄉村人才密切相關。多數鄉村旅游服務人員是當地農民,學歷水平不高,尚未接受過相關培訓,導致服務水平不高。因此,當地旅游企業與政府應加強對鄉村服務人員的業務知識的培訓,并制定相關的人才激勵政策,吸引人才進入,培養出服務水平高的專業化團隊。
鄉村基礎建設與生態建設的水平,直接關系到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提升鄉村基礎建設,呼吁村民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發展觀,成為影響鄉村文明與長治久安的關鍵因素。
3.3.1 完善基礎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鄉村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的根本措施。想要加快發展鄉村經濟,需給旅游者提供一個基礎建設完備的鄉村旅游空間,以滿足旅游者的基本旅游需求。在鄉村旅游地的基礎建設中,需完善鄉村旅游路線的道路設計,修復居住村莊的建筑物,建立垃圾的集中回收處理點,完善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從而實現村莊基礎建設的綜合治理。
3.3.2 注重鄉村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遵循可持續發展規則。在建設鄉村生態環境方面,應立足于廣大村民,從精神上引導、從行動上指揮,設立有關環境保護的獎懲措施,增強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進而影響來旅游人群的行為。可以設立村莊的環境保護日或者環境保護月,定期開展環境保護的專題培訓。為迎合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建設的具體要求,可進行多種方式的生態保護宣傳。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需發揮切實的宏觀調控作用,為發展指明方向,給予扶持,引導鄉村旅游經濟實現價值最大化。
3.4.1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建設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體制,是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策略。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倡導先富帶動后富的發展方式,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的主要方向。政府在引導發展的過程中,需充分進行資源整合與分類,根據不同鄉村的文化特色,建立完善的有針對性的發展體系,實現區域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優勢互補,實現資源配置價值的最大化。
3.4.2 政策與資金支持
在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中,政府應充分發揮其調控與鼓勵機制。首先,政策上支持,在相關的政府頻道、App、公眾號等開設鄉村旅游推廣專欄,通過直線宣傳的方式,推廣各地不同的鄉村旅游文化。其次,政府進行旅游票價的補貼活動,對一些旅游品質高,旅游票價相對高的景點實施財政補貼,打消旅游者望而卻步的心理,鼓勵旅游人群的廣泛參與,領略不同的鄉村文化。
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借鑒前期的有效經驗,做到統籌兼顧、取長補短。豐富鄉村旅游體驗類型,打造高品質旅游服務,優化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化發展,注重基礎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建設,加強政府部門的協作與支持,這些都需要在發展思想與發展方向上達成一致,讓當地老百姓從發展中獲得經濟利益,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
[1]袁彬彬.中國服務業集聚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8.
[2]戴偉明.全域旅游視角的大都市近郊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開發模式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3]張文娟.基于區域整體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銷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0.
[4]王穎.山東海洋文化產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5]李剛.青島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統計與探析[J].中國統計,2013(8):41-42.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35
F592.7;F327
A
2095-1205(2022)10-113-03
2021年度青島濱海學院社會科學研究平臺開放課題“青島西海岸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2021KFKT003);2021年度青島濱海學院文旅融合創新設計與傳播研究中心開放課題“青島海洋民俗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研究”(2021KFK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