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計、生境與多民族和諧共居
——基于黔東南W村的實證研究

2022-11-19 09:54:10王政星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瑤族

王政星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綱”,并強調“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1]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路徑,這為多民族和諧共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近年來,學界對多民族和諧共居的研究成果顯著,其中不乏真知灼見。通常而言,廣大名家學者們都擇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論[2]、民族互嵌理論[3]、文化變遷理論[4]、民族團結進步理論[5]的范式來進行研究,其共識性結論認為多民族和諧共居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條件。

本文試圖通過對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下轄的一個水族、瑤族共居村(W村)進行微觀透視研究,從生計和生境角度探討多民族和諧共居的深層邏輯,思考族際和諧關系的構建及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路,為新時代基層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水族、瑤族和諧共居的歷史與現實基礎

田野點W村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一個民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始建于明朝(1)根據中國傳統村落資料記載,該村于2019年6月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村291戶1265人,共有王、潘、盤、鄧、楊、韋六個姓氏,其中盤姓和鄧姓為瑤族,其余為水族。全村共分為10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寨,瑤族主要居住在烏空、中寨和喬撒三個小組,其余小組多是水族。在瑤族居住的三個小組中,有不少的潘姓、韋姓水族也居住其中。具體對應關系如下表1。

表1 瑤族、水族在村民小組的姓氏分布

水族和瑤族都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擁有自己的民族記憶、民族語言、民族服飾、民族歷史等,水族還擁有自己的文字。一般而言,任何個體為了生命延續的合理合法,都會尋求自己在社會中的最正當的位置。這種“定位”擴大到以民族為單位的群體的時候,各式各樣的傳說就會把每個民族的“身份”塑造得恰到好處,因此,最初的群體意識就被生產出來了。W村的水族、瑤族對各自的“出場”都有一套設定。水族群眾深層的遠古的記憶是,在大洪荒時期,洪水肆虐人間,最后只剩下兩兄妹得以幸存,他們通過“滾石磨”的方式征求上天的意志看能否婚配,即在山頂同時推下石磨的上下部分,如果分離,就說明上天不允許他們結婚,如果合上,則認為上天默許可以結婚。結果從山頂滾落下來的兩塊石磨居然奇跡般地合在了一起,兄妹二人遂結為夫妻,人類才得以延續?,幾宕迕穸炷茉數娜后w記憶是“盤瓠”,在祖先饑荒逃難的途中,因為過于饑餓幾度昏厥,在生命垂危之際,形狀如犬的“盤瓠”獻出自己不多的奶水以拯救祖先之性命,族群得以保全。相對“模糊”的遠古記憶而言,時間跨度較短的遷移記憶就明朗了很多。根據村內老人的說法,最先遷到W村定居的是盤姓瑤族。在三百年前,盤姓瑤族的祖先從廣西沿著都柳江逆流而上進入貴州黔東南,當時的黔東南幾乎還是一片原始森林,他們歷經多次輾轉后到達現在居住地開村辟寨。而后,水族陸續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九仟、三洞和榕江的平永地區搬遷而來,期間不斷地同兄弟親友呼應,使得遷入的人口越來越多,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了今天的規模?!靶置贸苫椤薄氨P瓠獻奶”以及清晰的遷移歷史構成了水族、瑤族同胞的生命記憶,這將影響他們開展一切社會活動的深層意識。

(一)適應自然:生態與生產

考察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歷久彌新的經典話題,不同群體對自然的適應能力和適應方式各有所長,不同生態環境下生計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而存在多種經濟文化類型。顯然,生態環境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極端重要性不言而喻。W村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切割強烈,垂直分布明顯,四面高山,谷深壑幽,河谷小壩極少,屬侵蝕中山、中低山地貌。由于受自然地帶性、東亞季風環流和地貌條件的綜合影響,使得其既有高原山地的氣候特點,又具有季風氣候的特征。充足的降水和光照保障了農作物一年一季豐收,但山高坡陡,河谷深切,降雨很快以地表徑流的形式排入河谷,加上地表植被茂密度一般,溝壑縱橫,河水不易抽取,有限的水源未能得到較好的含蓄利用。在這種自然環境條件下,水族、瑤族群眾世代從事早出晚歸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而地理區位偏遠、交通不便,外界難以介入等,對水族、瑤族相互依賴和自給自足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W村來說,水族和瑤族無論哪一個發展落后都會影響到村莊的整體發展,也勢必會給村莊治理帶來阻力?!霸诤芫靡郧埃莻€時候很窮,基本上是吃上頓沒下頓,孩子多的家庭基本幾天才能吃一次飯。有的人為了活下去,就伸手出去偷別人家的東西。”(2)訪談內容,訪談對象楊XM,2022年3月5日于楊XM家中。村內老人的回憶一方面再現了生產力不發達的歷史時期邊遠山區人們凄苦的生活遭遇,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和諧的民族關系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上,同時說明了當地生產性資源重新整合與再分配的必要性。水族和瑤族都是擅長水稻種植的民族,依托特定的地理特征開墾了740畝的梯田耕地,豐富的山地草場、五倍子藥材、楠竹筍子、天然茶場等自然資源基本保障了當地水族、瑤族人民“靠山吃山”的生存需求。邊遠的W村是一個因山地農業發展而形成的村落,水族、瑤族人民在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靠傳統農業種植來繁衍生息。歷史上,耕地面積的確定性和人類自身生產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會使村落產生一個現實問題:不論民族,部分家庭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積越來越少,農事收獲難以滿足日常開支。聰慧的兩族人民巧妙地化解了這個問題:耕地面積少但人口數量又多的家庭往往會租借耕地較多或不想從事農業生產又不想荒廢土地的村民的地來耕作,雙方協商,口頭約定成本投資比率、勞作產品分配的情況。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化,很好地解決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時,也使得跨宗族、跨民族的經濟交往更加緊密。近年來,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出行的便利為年輕人外出務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W村的經濟生產方式也漸漸由單一的農耕生產轉向農工結合的模式,大部分村民都會在農耕時節在家種田,農閑時外出打工,或一個家庭中,父輩堅守農業生產,年輕人常年外出投入到市場經濟行列,共同為家庭的物質生產努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自然環境、耕地資源緊張的束縛。

(二)適應社會:婚姻與文化

正如前文所述,W村是多宗族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村落。宗族的因素在W村的水族、瑤族人民交往互動的過程中有著別具一格的影響,那就是宗族社會細化了民族間相互認同的單位——即民族之間的交往可以具體到每一個家庭。歷史上,民族遷來的地點和時間不同,宗族勢力最先影響到民族間的交往,曾一度形成“也遼府老寨縣烏空金鑾殿”(3)訪談內容,訪談對象王YL,2022年3月15日于王YL家中,暗指宗族與地域力量之間的懸殊。的錯誤性言論。多高山溝壑的地貌特征決定了村民們不可能大規模地住在一起,因此以共同血緣為紐帶的“聚族”性居住自然成為比較好的選擇,每個村民小組都有多個宗族共同居住的情況。隨著社會的發展,血緣理性逐漸向經濟理性轉變,宗族對民族關系的影響不再那么凸顯。盤根錯節的宗族社會和民族屬性的區別,加之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人員流動頻繁,婚姻形式發生多次變遷,通婚圈也在不斷擴大。起初,水族和瑤族雖然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區,但他我之分的民族意識比較強,民族特征也比較明顯,在考慮婚嫁對象時一般會優先選擇本民族成員;再者,宗族因素的影響落實到部分人群時會表現得更加突出,他們贊同同姓不開親,杜絕姑舅表婚和有意識的指姓開親,嚴格規定著青年男女的婚姻資源。這種婚姻觀念在W村所形成的小組與小組雙向通婚的傳統中有跡可循,依然影響到今天人們的婚姻觀念。隨著人口的再生產,婚姻資源不足,這為族際通婚創造了條件,“與其翻山越嶺去其他地方找(對象),在自己村里面找(對象)更好,雖然不是一個民族,但都是一個村的,多少了解一些。”(4)訪談內容,訪談對象楊XM,2022年3月5日于楊XM家中。從事婚姻研究的學者發現,姻親關系的締結,新的家庭產生,這為新的社會關系創造提供可能[6]。族際通婚構建出新的“熟人社會”,不論民族異同,大家都可能成為親戚。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整理,W村族際通婚率高達50%(計算方式:多民族婚姻家庭數÷全村家庭數×100%),民族身份已經不是選擇婚嫁對象的首要考慮因素。市場經濟伴生的大規模、高頻率人員流動也對W村產生比較深刻的影響,2000年以來每年外出打工的人員基本保持在400人以上(5)數據來源:訪談W村支部書記王ZW,2022年3月1日于W村村委。。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接觸到更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他們有的選擇在外地結婚并居住,但更多的人還是愿意回老家結婚,婚戀自由不斷推進族際通婚的頻度和廣度。

族際通婚的普遍化和通婚圈的擴大化必然伴隨文化的交流共享。交流共享是文化的特性,也是文化不斷實現推陳出新和創新性轉化的內在要求。水族、瑤族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W村兩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塑造了民俗文化共榮共享的美好圖景。在宗教信仰方面,一體化的祖先崇拜觀念下,水族“食素不食葷”的喪葬文化也被瑤族欣然接受,瑤族“不吃狗肉”的飲食禁忌也得到水族村民的理解與認可,兩族人民都認同不吃葷菜(狗肉)是對逝者的尊重。在風俗節日方面,水族、瑤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盛大節日,也一樣地過春節。節日作為文化集中展示的平臺,往往會有很多的禁忌,水族的“端節”(也稱“瓜年”)和瑤族的“盤王節”是兩個民族盛大節日的代表,“端節”的祭祀臺不允許出現油葷菜,“盤王節”的祭祀品不能出現魚。雖然水族名義上不過瑤族的“盤王節”,瑤族也不過水族的“端節”,但在節日期間都會發生群體性規模的來往,并自覺遵守節日的規則,更不會去觸犯對方的禁忌。在語言交流方面,長時間的接觸和互幫互助都會潛移默化或特意學習對方的語言,實現話語詞匯的借用補充,大部分村民基本可以在水語和瑤語之間隨意切換;還形成了有特定含意的地方性話語和表達方式,語言已經不是影響兩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水族來到瑤族的寨子按照瑤族的文化習俗活動,瑤族來到水族的寨子要遵守水族的文化規則。

二、“物”的智慧:楠竹與民族交往

民族學和人類學不僅關注“人”的發展、人際關系的構建和維系,還關注“物”在族際互動中發揮的獨特作用。早期的人類學家以各種各樣的“物”作為突破口,觀察“物”在“他者”世界中所起到的“連接”神圣與世俗的作用,理解不同族群之間發生聯系的邏輯,這為筆者深入研究W村水族、瑤族交往邏輯提供了思路支持。楠竹(學名毛竹)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但對W村水族、瑤族人民來說卻是“不平凡”的,它把水族、瑤族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說,楠竹已經成為當地水族、瑤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符號表達和共有精神家園的具象化體現。

(一)楠竹的生長與民族的聚合

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的楠竹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渴望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W村的雨熱條件保障了楠竹自然生長的基礎。W村建寨初期,楠竹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聽老一輩人講,以前人們從廣西那邊過來,看到這里有很多的楠竹,就用它來建房子住。最先來到這里的瑤族在竹林的旁邊居住,后面水族搬過來的時候因為沒有那么多的地方(竹林),他們就在稍微平整一點的地方住下了?!?6)訪談內容,訪談對象盤SB,2022年3月17日于盤SB家中。很顯然,人與自然的主動關系取決于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程度。早期,水族、瑤族群眾多批次先后到達W村,有限的自然條件只能提供一定面積的平地來供人們居住,相比于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靠近楠竹的地方定居更有優勢。于是,“繞竹而居”不僅造就了村莊聚落分布的格局,也體現了兩族村民對自然的適應,進而促使原有的單一民族居住的現象被低程度地打破。

起初,只有瑤族居住的三個寨子才有楠竹,后來人們通過贈與和買賣的方式使得楠竹廣布村野。隨著人口的遷入和增加,人們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變強,瑤族人就有能力在更遠的地方生存,耕地的開墾和再分配也不以民族異同來執行,人和地的關系排除了民族成分對居住格局的影響?!昂芏嗨迦藶榱穗x田土近一點,犁田方便,就搬過去那邊建房子了?!?7)訪談內容,訪談對象鄧ZK,2022年3月17日于鄧ZK家中。人搬過去了,但楠竹卻沒有一同被搬遷過去,這給平時吃飯用的筷子都需要楠竹來做的村民帶來諸多不便?!耙郧爸挥袨蹩?、喬撒、中寨三個寨子有楠竹,雖然其他地方也有,但沒有那里的多,有些其他寨子的村民老是會偷偷摸摸地去砍別人的楠竹,有竹筍的時候還順手給挖走了,所以大家都很有意見,還鬧了矛盾,這個寨子的人不讓那個寨子的人來自己的地方,還把路給破壞了?!?8)訪談內容,訪談對象王YB,2022年3月29日于W村委。

在后來的一次村里開會時,專門討論楠竹的問題,村民提議沒有楠竹的寨子自己去找種子種,建議被大家采納了,于是水族群眾就紛紛去借“楠竹種子”來栽種,都在各自寨子的周圍種起了楠竹。也因此,很多水族、瑤族的同胞通過“認保爺”“打老庚”等多種形式不斷構建出新的更加親密的社會關系,促進兩族人民從居住空間到社會心理的互嵌,一致認為大家都是生長在有楠竹的山上的人,不斷凝聚并自覺維護村落共同體意識。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對于村民而言,溫飽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層次更高,都渴望在住房和出行上更加便利,減少二次生產的社會成本,于是紛紛在離公路近、人員聚集的地方修房子,這種“面對面”“背靠背”的居住環境不斷促進民族間相互信任和邁向民族平等團結的新境界。

(二)楠竹與民族發展

山高水深的自然障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W村的對外交流和商品流通,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相比需要精細照料的農產品,楠竹是不需要人們投入太多的成本和精力就可以得到的天然贈品。楠竹為老一輩村民提供了很多便利:一是楠竹筍子一定程度上為村民們解決了溫飽,改善了伙食,哪怕是氣候嚴寒的冬天,楠竹依然能為人們提供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二是為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楠竹可以做筷子、床、背籮、竹席、勞動用具等,解決人們日常生活基本物品供給的問題。此外,楠竹在信仰層面的神圣空間中也發揮不可替代之實物作用,很多水族先生需要楠竹來承擔陰陽兩界溝通的橋梁。楠竹還提供W村實現地域間交流的平臺,每當到楠竹筍生長的季節,村民們會相互邀請親朋好友來挖筍請客,周圍各村鎮的人們也會聚集于此,共同接受大自然的恩賜。

村民在知道自己民族身份的同時也知曉“其他民族”的存在,民族意識作為某種自然屬性在現階段依然存在,民族交融自然也不必刻意強調機械的統一性,而是要強化族際紐帶、培育共同性[7]。W村水族、瑤族兩族人民在禮儀、風俗、語言以及服飾上都還存在差別,但并不影響兩族人民的相互認同,這一方面是由于黨和國家科學的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兩族人民對楠竹生命真理的詮釋:森林里每一棵樹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偌大的竹林或許只有一株完整的生命,每一根竹子都是這個生命的一部分,根莖把它們連在一起,共同組成竹林生命共同體。水族、瑤族先民遷居到此,為何不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杉樹或者全部開墾成耕地,也沒有大面積砍伐楠竹,而是有意識地讓楠竹“自由生長”,這不是因為它們沒有經濟價值,而是因為它們體現了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團結的看重。此外,細心的兩族人民還發現,楠竹的生長先是要深深扎根大地,確保獲得充足的養分后才能快速生長。歷史上各種原因使得深居深山的水族、瑤族人民發展相對滯后,厚積博發不僅是楠竹生長的法則,更是水族、瑤族人民發展的理念。水族、瑤族人民寄予了楠竹特殊的情感,于是,一條普適性的真理被人們所接受:每一個水族、瑤族同胞都是平等的,都是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兩族人民只有像竹子一樣團結起來才是完整的,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合力來建設美好家園。

對于多宗族、多民族、“拼湊型”村莊來說,如何確保不同血緣、不同民族的人們在一定的空間中有效地組織起來是村落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W村水族、瑤族能否和諧共居的根本性問題。共同生活在村制邊界明確的地理空間中,長時間地接觸交往,水族、瑤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辦法。楠竹的存在使多民族能夠聚合、組織起來,經濟合作、族群記憶、文化的共享等諸多維度的內外動力不斷地把每個村民都吸納到“楠竹山上娃”這個共同體中。

三、討論與思考:W村水族、瑤族和諧共居的現實意義

W村水族、瑤族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在族際通婚、居住格局、文化共享和認同符號構建方面取得了民族交融的新格局。傳統農耕經濟基礎上,締結姻親關系突破垂直性血緣認同局限和歷史以來民族交往存在的壁壘,族人持有的生命智慧約束著民族交往發生的優先與禁止行為,村莊兩族人民的“有為”建構形成了“楠竹”為共有符號的身份標識,進而培育和凝聚了“楠竹山上娃”的村落共同體意識,這為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和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實踐支撐。

馬克思主義民族關系理論簡明扼要地指出,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取決于每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8]。在國家和中華民族層面,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同邁向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就W村而言,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兩個民族之間的關系。水族、瑤族祖先先后到達W村開辟村寨,依托特定的自然生態共同拓展了生產、生活空間,依靠勤勞的雙手開墾百畝梯田,奠定了一代又一代人賴以發展的基礎。共同的農耕生活中,大家遵守多勞多得的規則,一定程度避免了因財富差距過于巨大所帶來的民族結構與社會結構、從業結構和人口分布結構重合[9]對兩族關系的影響,也縮小了兩族人民因發展的差距過大而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同時,社會層面的族際通婚更加有效的推動耕地、勞動力、勞動技能、勞動工具等生產要素在民族之間流通,農產品的交換、共享、互借幫助兩族人民渡過一個個困難時期,也把兩個民族的命運深深地嵌在一起。

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與創新轉換?!拔幕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0]。眾所周知,文化在民族發展和民族交往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以文明為內核的現代社會,文化與人們生活的相關性越來越高,文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能想象沒有文化的社會人們如何相處。對于W村兩族村民而言,在相同生計方式和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礎上,核心信仰的互通和言語上無礙的交流進一步促進兩族文化的認同和整合,這不僅振奮了W村水族、瑤族村民個體的精神,注入了綿綿不絕的精神能量,要求改變生產力水平較低的現狀,提高物質生產能力縮小發展差距以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也能重新整合水族、瑤族文化,使之摒棄那些不符合時代發展、人民需要的文化元素,突出顯示有利于民族團結、地方發展的文化基因,并汲取優秀文化基因進行有效的提煉。同時,又巧借文化涵蓋生活的全部的優勢,影響人們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各個方面,使得水族、瑤族人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夠理解并接受雙方的不同之處,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今天的W村,民俗文化共融共享的程度越來越深,兩族人民在精神層面的交叉已經到了分不開你我的狀態,這充分證實和體現了民族差異不是不可逾越的,“差異性和共同性的關系是可優化的”[11],同時也說明了“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12]。

認同符號的構建與村落共同體意識的積極培育。歷史發展總會有跌宕起伏,民族交往也難免磕磕碰碰。W村聚落分布比較分散,空間距離最長的兩個小組有五公里遠,大家平時很難聚集到一起;傳統上宗族矛盾和因文化差異引起的民族摩擦的歷史局限,對于維護團結和實現有效動員也具有一定的挑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族間接觸的進一步深入,這種居住空間與布局也得到人們的重新正視,歷史遺留問題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也大幅好轉,兩族群眾也開始關注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公共性事務。W村是典型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傳統村落,每一個村民小組都自然生長或人工種植有楠竹,于是兩族人民巧借“繞竹而居”的自然優勢,通過楠竹,用全新的視野來認識宗族、認識民族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使人們能夠從有偏見的“歷史記憶”中脫離出來,充分認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夠應對四季變化的自然天災,只有維護民族平等團結、親友和睦才能有楠竹那樣“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底氣。楠竹承擔水族、瑤族平等團結雙向交融的載體,并以此培育和凝煉了包含當地所有水族、瑤族村民在內的“楠竹山上娃”的共同體意識,不斷柔和民族間在風俗習慣和心理認同上的張力,消緩“拼湊型”村莊各民族、各宗族相互認同的張力,實現了多民族和諧共居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遞進。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水族、瑤族借助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符號“楠竹”來表達自己,就像人們看到萬里長城、長江黃河就能想到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效果一樣,把共同性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共同性更加形象化,因地制宜地突出地方民族形象和符號[13]。

猜你喜歡
瑤族
瑤族織錦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20
云南瑤族銀飾探析與開發利用
東南亞瑤族研究回顧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2
瑤族舞曲
試論宗教意識在瑤族“蘆笙長鼓舞”中的滲透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1
金秀瑤族長鼓舞傳承的文化生境
體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7
論瑤族傳統舞蹈的審美藝術特色
嶺南苗族瑤族鄉規民約述論(二)
西南學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32
讀瑤族經典 為盤護正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片在线永久| 日韩精品资源|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a级免费视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一级小视频| 久久黄色小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另类色|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91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com|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五月婷婷综合色| 玖玖精品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69av免费视频| 一本综合久久|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精品黄色片| 色天天综合| 色视频国产| 毛片在线看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伊人成色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人人射|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