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仙娜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驛馬小學 甘肅 慶城 745106)
我國的教育教學一直處于不斷改革當中,為了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就要在教學方法和理念等方面做很多的努力,下很大的功夫,以避免繼續沿用老式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去創設多樣化、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借助一些外界資源用來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上重現最真實的效果,才能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情境之中,在這種濃郁的學習氛圍下,能夠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會思考、善于發現。
教師還可以在情境教學法中融入一些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使課堂氛圍完全的活躍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課堂教學知識。根據課堂內容進行的不同情境的創建有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能夠引起師生思想的碰撞、心靈的碰撞,可以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學習全面發展。
現階段,無論在教育教學還是社會各界都提倡“創設情境”,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能夠使人更好的投入進來,并結合要宣導的內容讓人收獲更多的知識。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各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知識內容和知識特點來進行創設相關的情境模式,學生不僅能夠盡快的投入進創設的情境之中,還會更多的投入情感并且會更積極的參與學習,來為語文課堂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教學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創設課堂氛圍,制造課堂氛圍,學習就要制造適合的學習氛圍,課堂環境的構建能夠帶動人心,較以往老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情境教學會更加的人性化,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創新手段。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合適不過了,教師可以通過所學知識內容,結合課文中的各個人物角色來塑造相關的情境,讓學生仿佛親自置身于課本內容之中,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課文要展現的思想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還會逐步提升和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創新能力,對所學知識點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能夠真正的融入課文、理解到作者的內心世界,用不同的視角去思考和挖掘,每一次的語文課都能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好奇,可以更加積極的參與各項語文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相互交流,從語文知識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2.1 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在創設上更需要注重細節之處,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來為學生指明學習的主要方向,更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提升和培養,去創設不同的課堂情境。在這里情境教學法中的“情”與“境”可以分開來理解,其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心智、智力的發展,還能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更好的全方面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模式,有情就有心,有心就有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境”的推動下情感上會更加豐富。比如情境教學中的各種角色的體驗和扮演,在學習課文過程中運用這樣的情境模式,能夠讓學生先動情、再走心,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學習,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鉆研課文內容然后將自己更切合的滲透進扮演的角色之中,這樣一來會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越來越深,還能夠呈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觸,以便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2 打造活躍課堂氛圍。說到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寫作、背誦、朗讀,感覺語文學科的知識雖然學習的內容比較充實,但是學習的過程卻是非常的枯燥和沉悶。這樣長期以來容易造成師生之間逐漸產生隔閡,導致語文課堂上的氛圍凝固、沉悶,便會使學生們失去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對語文學科開始排斥、并且失去學習興趣。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共同參與進整個課堂教學中來,即可以活躍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緩解學生學習上的壓力,還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不會再因為自己說錯、表達錯誤、理解錯誤而感到緊張和害怕。而是可以大膽的去說、去做,他們的思維也會被無限激活,使語文課堂呈現出歡樂有趣、輕松而愉悅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3.1 角色扮演投入學習,獲得情感上的認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想要創設高效的情境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期間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通常情況下設置角色扮演這樣的情境是在接近教學尾聲期間,來讓學生進行各種角色的扮演,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且對課文擁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語文知識的吸收也有更好的鞏固效果。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形式各異,不一定就必須按照課文中人物角色進行表演,還可以提取課文中的某個情境、某個段落,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自己擴展角色扮演范圍,鼓勵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展示,通過情境的引入使學生對知識吸收變得更加的簡單易懂。
說到角色扮演這一情境模式,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已經運用的比較廣泛,角色扮演包括多種形式,其中,可以借鑒語文教材中所學內容,充分了解文中的人物角色,分析人物特點。通過讓學生自己創作,可以改寫劇本,為學生安排上不同的角色,就像電影、電視劇中的演員一樣,塑造角色,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表演展現出來,給予學生們表演的機會,發揮他們的藝術天賦。還可以分角色進行朗讀,尤其是涉及到人物多的時候,抓住每一個人物的心理特點,投入到人物情感中,每個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還有旁白等,去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深入課文內涵。另外,在一些寫景類或某個事件類的課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某種景觀,展現還原出某個事件,以這種片段式的扮演,制作出一些相關的道具突出主題,讓學生們直觀的看到后便一目了然,輕松簡單的明白課文內容,掌握領悟課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這節課程時,教師先讓學生們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度過春節的,都有哪些經歷和有趣的趣事,以及有哪些地方性習俗。逐漸帶領學生走進課文中老舍先生的春節,去看一看北京的春節是什么樣子的。為了能夠凸顯主題,讓學生們將抽象化的理解變為具體化,為了更加真實的呈現課本的內容,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課文中提到的相關道具,使課本內容變得真實有趣,還可以邀請幾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展示出北京春節的習俗,讓學生們邊學邊思考,全身心投入在學習之中。教師在課堂上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加投入,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還能帶動一些學習比較被動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當中,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3.2 貼近生活回歸本真,學會思考探索新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避免在教學過程中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失去學生本該有的本真,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會增添豐富有趣的生活色彩,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智還是比較稚嫩,天真的性格導致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想法還是有一些懵懵懂懂,嚴重缺乏生活經驗,腦海中除了學習就是不停的玩耍,心智還在發育成長的階段,每當遇到一些新奇的事物時,便會產生好奇心的求知欲,促使他們想要探索學習。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的這些因素,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將語文知識緊密聯系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驚喜、時時有收獲,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把創設生活情境引入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引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一系列思考,會產生內心的好奇心,驅使自己去不斷的挖掘和摸索,在生活和學習中探索新知。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秀課文也都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描述的都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情境和事件,通過所學知識讓學生也能聯想到自己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生活情境,有了生活化課堂便會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和吸引力,去制造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習回歸本真,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去真實的感受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生活化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便捷和意義,使課堂空間感無限放大,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課堂綻放生活之花。
例如,在學習《臘八粥》這篇課文時,這篇課文非常的接地氣,這就是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教師可以進行問題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喝臘八粥嗎?”“你們知道臘八粥是怎們制作的嗎?”談一談臘八粥里面都有哪些食材,說一說臘八粥的口味,介紹一下自己家中的臘八粥等等。接下來讓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通過文中人物的描寫、心理活動和語言來體會文中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和一家人的其樂融融。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擁有有一種親和力、親切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能夠有更多的探討話題,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3.3 多媒體獲取新視野,活躍思維營造氛圍。新時代的教學進程中已經逐漸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的融入與運用,信息技術涵蓋的范圍也是相當廣泛,包含很多種如:多媒體、電子白板、微課教學、VR技術、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等等,形式和手段的運用為基礎,多種現代化教學樣態,強化視覺、聽覺的感受,保證學生都能夠在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當中獲取豐富的知識,緊跟現代教學趨勢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多媒體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方式,能夠將抽象知識轉變為具體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獲取和豐富展新的視野。在多媒體技術的助力下,使課堂教學氛圍重現光輝,由靜態知識轉變為動態效果,逼真又形象的畫面映入學生眼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例如,在教授《草原》這節課文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將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前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們播放一首《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類歌曲,在動聽的旋律中,請學生們閉上雙眼感受到草原之美,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草原中,藍藍的天空、白云朵朵、靜靜地湖水閃耀著光亮、遠處傳來一陣陣的馬蹄聲……讓學生們沉浸在大草原的情境之中。能夠更好的體會到課文要表達的對草原的贊美贊嘆之情,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雖然現階段的情境教學法已經在小學教學課堂中已經備受推廣和實施,但是還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需要完善。由于小學語文是個非常有綜合特點的基礎學科,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還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認知,可以使他們各項素質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情境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1 結合生活設計情境,課堂教學變得通俗易懂。對于課堂情境的設計創造不僅不能脫離日常的實際生活,同時還需要滿足課堂內容的需要。因為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就和生活緊密相連,創設的情境只有貼近了生活本質才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進入。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與生活相關的情境:假如有一天你陪媽媽去超市購物,幸運的抽到了一張現金券,你高興的去兌換了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當你開心的回家去以后你會想什么?教師可以以這種形式將學生帶領進自己所創設的情境當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有的同學會回答“我希望明天還可以抽中現金券,這樣我就可以再次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于是很多同學都會附和,也有個別同學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勞而獲的成果不會長久。在同學們互相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就把原本課文要表達的中心內容解答出來了。將創設的情境變得更加生活化能使同學們對于課堂的內容不僅印象深刻,知識點也會變得更加容易掌握,還可以明白課文中所要表達的人生哲理。還為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念。貼近生活,才能將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所以教師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時候要注意貼近生活,以學生容易接受的角度方向去創設各種情境,一定會事半功倍。
4.2 利用多樣化途徑創設不一樣的情境。目前教師在設計創造課堂教學情境時過于單一,久而久之就不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吸引過來。所以老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注意運用多種渠道獲取豐富的情境創設資源。例如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渠道進行資源的收集,再結合所教授課文的內容進行先關情境的創設。
例如,在教授《精衛填海》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學環節給學生講述一下類似的遠古神話故事,將學生逐漸帶領進神話故事的氛圍中,讓學生幻想自己是一只精衛鳥,在經歷過種種后下定決心將東海填平的勇氣與決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課堂情境中,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一一吸收。并且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
4.3 要求以生為本,建立師生良好關系。任何情境的創設都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由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師生的關系建立良好。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和時期特點進行情境的創設,還要去和學生互換角色,設計符合他們身心發育特點的相關情境,這樣學生會更容易融入,也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教授《夏天里的成長》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色彩將他們的角色換成各種各樣的植物,帶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聯想與思考。“假如我是一顆小竹子,每個深夜我都在努力的生長”,“假如我是一顆小花朵,每天都在努力的盛放”角色的代入使得整個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歡快,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真的變成了課文中的主人公,這種情境的創設為傳統的沉悶課堂增添了濃厚的色彩氛圍。使學生與老師的關系變得輕松自然,課堂的整體學習效率也會有效提升。
4.4 需要重視情感交流,探討中提升教學效率。教師之間要互相交流課堂教學經驗,分享自己創設課堂情境的心得體會,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以身作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才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好奇,與期待。
例如,教師在教授《什么比豹跑的更快》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預習環節引導學生對各種動物機械的速度做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將課堂情境創設為一個小型體育館,鼓勵學生進入這個體育館,進行速度的比賽,同學們進行充分的交流,選擇自己認為最快的動物或機械進行比賽,并且說一說他們的特長和優點,這樣的課堂交流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學生接受教學知識內容進行了良好的鋪墊。
課堂情境的創設雖然已經運用的較為廣泛,但是還是有需要完善的空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學習階段進行情境創設的調整,才能是情境教學法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完善情境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相結合,創新和豐富教學的各項內容,來活躍本身沉悶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打造更適合他們的教學環境,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會事半功倍。利用情境教學的特點將學生的興趣提高,豐富他們的內心情感,在加入了情境教學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將知識更好的傳授了出去,還培養和豐富了學生們的思維興趣,使他們對于學習變得更加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這些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涯都是非常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