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斌
(江蘇省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棵樹初級中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比較大的學習壓力,學校教育中僅僅重視文化課的成績和升學率,在這種環境氛圍下,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往往會被忽略,很多學校并不能正常的開設美術課程,更多的是以興趣的形式存在,這種現象的存在并不利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在當前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審美能力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能夠認識到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必要性,以此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1.1 教學思想、觀念有待更新。初中教育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十分重視文化課程的開課,對于美術課程相對比較忽視,認為不僅不利于學生文化課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有可能導致學生玩物喪志,不利于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此,在學校教育中往往會壓榨美術課程的時間,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學校以及家長都會存在思想上的偏見,并沒有認識到美術課程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也沒有意識到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正是以上因素的存在,最終導致審美能力的培養不甚理想。初中美術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過程,還是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當中,往往都需要通過實踐對知識內容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引導學生在具體實踐的過程當中能夠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更新,并沒有認識到美術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也沒有很好的把握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和過程,最終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1.2 教學方法有待創新。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方式方法是給學生展示一些美術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臨摹,在臨摹的過程當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方式方法,而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往往也在臨摹的過程當中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事實上,臨摹是對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限制,也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更需要不斷完善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課后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其進行總結后,制定一個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學生的發展,但仍有部分教師還在堅持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長期下來不僅會減少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還會使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初中時期學生具有想象力強、創造力豐富的特點,本該在美術課堂中大力發展學生的自身優勢,卻因為教學方式的不先進導致學生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1.3 美術課堂教學設備準備不足。現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應用于各行各業中,當時朋友一些學校的教學設備還沒有完全得到升級。而美術這一學科就要求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眼界和思維,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美術審美能力的教學卻因為設備不足而減少了見識其他著名美術作品的機會,教師自身所學習的一些內容也無法得到施展。要想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往往需要的是多媒體與自己的講解進行結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美術作品自身所帶有的魅力,再教會學生如何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作家的情感。但是如今多媒體設備的不足就讓美術課堂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學生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不多,這就導致了課堂上的教學效率不高,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得到提升。同時,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也應該不斷提高,很大一部分的美術教師在步入教學行業后就極難再進行藝術作品上的創作,使自身的創造能力還停留在以前的學習時期,很難對學生在創作方面給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另外,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應該得到提升,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教師要有能力對其問題進行解答,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性。
2.1 提升鑒賞水平。初中美術教學中要能夠認識到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更多的關注到生活中的美,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青春期的學生來說,在身心、思想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為此,在初中階段要能夠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以便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積極的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從自身的實際生活以及學習當中更多的感受到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塑造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
2.2 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念。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是教育教學開展的目的,讓學生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念。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會在學習及生活當中接觸到更多樣化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有積極方面的,也有消極方面的。為此,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審美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的對信息進行篩選,摒棄消極的信息。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接觸信息,面對如此多的新鮮事物,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的判斷和鑒別事物的美丑。
2.3 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關鍵性時期,有著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美術是一個藝術類的學科,需要學生大膽的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或者畫出自己所想的畫作。教師就要制定出一定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創造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激發,在當今的社會中人才的創造能力也是一個公司重要的評價標準,創新是發展的關鍵點之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可以為其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如今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中,學生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所見所想創造出一定的畫作。在布置相關畫作主題時,面對沒有靈感的學生教室也可以合理的對其進行思想上的引導,既不明確告知,又可以使其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讓美術教學發揮出更大的教學意義。
3.1 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作家最需要具備的就是對人物形象有著一個想象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自己腦中所思考出來的人物畫的更加形象。初中時期的學生更應該從美術作品當中學習相關人物的繪畫手法,學習人物形象的繪畫思維,并通過多種繪畫手法來畫出自己所想要畫出的人物。在獲得基礎的繪畫能力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就更容易讓自己的畫作變得更加具有生動性。另外,教師還應該多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真正做到靈感來源于生活,從身邊的事物出發提高自己觀察事物的細節能力,這樣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才會更加注重美術細節上的提現。這樣長期下來,學生也會在美術方面的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同時也會增強自己的繪畫自信心。
3.2 審美趣味能力的培養。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審美能力,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個人情操更多的體現在了審美趣味方面。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的發展,作為初中美術學科的教學老師,就更要發展出美術學科的優勢,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美術課堂的實際教學中,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使其對美術作品欣賞展開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從美術作品中體會藝術的魅力。多讓學生觀察以及欣賞美術作品,教師再加以作品背景以及寫作背景方面的引導,以此來讓學生獲取屬于自己的審美,由此來提升審美能力。
3.3 美術創作興趣的培養。想要學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一定的興趣,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只有對美術方面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才會更積極地去學習相關的美術知識。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方面對提升學生自身藝術能力的重要性,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制定出更加適合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多看一些有趣的美術作品,逐步提升學生對于美術創作方面的興趣,其中美術創作最基礎的就是創作手法,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創作手法的講解,還要對相關良好的美術作品進行表揚。這樣長期下來,學生不但會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還對創作美術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看多練就會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
4.1 轉變教學觀念,深層次挖掘知識內容。初中美術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首先要注重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思維,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只有教師真正的認識到課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才能夠真正的深層次挖掘課程內容。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自身藝術素質的提升,而且還要在循序漸進當中,引導學生對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深層次的解剖和臨摹,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深層次的挖掘美術課程內容,以便學生能夠在習的相關知識內容的同時,進行藝術層面的創造。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對教材進行靈活的應用,引導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有更加深層次的感知。
例如,在學習《文明之光》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引入彩陶、青銅器、瓷器等,讓學生進行欣賞,了解不同時期的工藝美術發展以及所具有的審美特點。通過這種活動開展,讓學生初步具備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學習興趣,也在潛移默化當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初中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在深層次挖掘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體會到美術知識學習所具有的魅力,進而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知識學習中,也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優化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4.2 激發求知欲望,提升審美意識和能力。創新思維發展的過程是對已有的經驗進行重組,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創造出具有新穎而且獨特思維的一種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常見性的思維,也是思維當中的高級表現形式,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相對比較強,在這個階段,學生也很容易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或者觀點,渴望自己的思維得到認可,而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批評學生,否定學生,不僅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能會限制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的特點,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具備獨特性的想法,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觀點當中發現作品當中不同的美,并對美進行繪畫、創造、感悟。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且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意識。
例如,在講解《中國民間美術》時,教師就可以多為學生展示出一些民間美術作品,并未其講解相關作品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在充分了解作品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欣賞。隨后,教師就可以講解一些民間美術作品的創作手法,讓學生對其手法進行臨摹,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這樣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通過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情境中感知美術知識,深化自身的體驗,以此帶動學生融入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4.3 豐富內容,提升創新和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學中所開展的內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美術教材,也要注重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施課外拓展。例如,在學習某幅作品或者是繪畫內容時,可以將其拓展到課外,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融入到美術知識學習的興趣。再具體延伸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對更多種風格文化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和鑒賞水平。為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深入的了解不同的類型美術作品所具有的特點,并將相關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初中美術的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賞析。
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對《干草堆》、《魯昂教堂》等莫奈的作品進行鑒賞,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自然光影的變化,同時,在教育教學中,也要強化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以此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靈活的應用,并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掌握更多的作品風格,引導學生感知不同美術作品所具有的特點。
4.4 注重實踐體驗,加深認知。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深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學生對作品進行賞析鑒賞,還要通過實踐和探索的方式,讓學生對作品有更多的感受。通過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內容,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有更多的體驗,也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有關《泥塑》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制作不同的泥塑,讓學生進行感受,讓學生在感受的過程當中認識到泥塑事實上都是一個幾個簡單的圖形,在操作起來并沒有那么困難,引導學生根據所設定的物品進行泥塑的操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的過程當中,發現沒有那么的簡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泥塑的制作方式方法的技巧,并讓學生進行多種嘗試,努力做出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通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真正的去感受實踐,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學習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提升自身的美能力。
4.5 培養興趣,提升審美能力。要能夠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對學習探索的動力,在美術教學中也不例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為了更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融入到知識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放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融入到美術知識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奇特的視覺圖形》相關知識內容時,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與學生展示美術作品,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當中,能夠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尋找一些有趣的錯位圖,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將其放置在導入環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具備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狀態。在學生欣賞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配以相對比較舒緩的音樂,或者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總之,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出,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能夠在深層次挖掘美術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賞析、體驗和實踐,認識到美術知識所具有的魅力,也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要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的特點,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具備獨特性的想法,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觀點當中發現作品當中不同的美,并對美進行繪畫、創造、感悟。通過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內容,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有更多的體驗,也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探索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相關策略,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