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檔案館 陜西 西安 710055)
檔案育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深化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新時代,高校要以充分的認識自覺和實踐自覺,充分挖掘檔案育人資源,開創檔案育人新格局,為培塑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發揮應有的價值功能。
檔案是幫助我們了解過去、論述現在、準備未來的珍貴文獻。同時檔案也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資源和歷史文明的主要源泉。“高校檔案是學校創辦、教學、科研和黨政管理等各項實踐活動的真實歷史記錄,它詳盡、準確和客觀反映了高校整體發展情況,是傳承高校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教育資源,高校檔案內容豐富多樣、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對于積淀高校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簡稱27號令)強調發揮高校檔案對在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功能,“提出了“大檔案”教育理念,將學生成長檔案納入高校檔案工作管理范疇,記錄學生成長的每一個腳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把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放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2]。
立德樹人視域下,學校檔案育人功能的精神內涵正在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通過檔案管理和服務過程,不斷提高學校育人水平,不斷引領師生尤其是廣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強化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價值導向。檔案育人功能的探索,旨在重新構建新時代檔案管理理念,用檔案育人理念引領檔案管理和服務全過程。
2.1 價值引領功能。價值引領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人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帶領。“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檔案作為學校德育實施的重要載體和陣地,要把價值引領視作靈魂與核心。目前檔案館館藏檔案15萬余卷,其中學生檔案2.3萬余件,檔案資源是學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依據之一,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校園校貌、優秀人物、知名校友等等,每一個階段的建立和發展的文明歷史,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沉淀都記錄在檔案中,從而使學校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內容豐富多彩。利用經典檔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整理學校并校以來全國各地優秀學生學籍卡片,這批學生中有無數位學識淵博、業界有名的學友,我們號召廣大師生以檔案為紐帶,共同追尋師長楷模的初心不改、追夢始終、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共同唱響奮進新時代的高亢旋律。檔案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27號令要求有條件的高校檔案機構可申請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面實施高校檔案對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功能。
2.2 文化載體功能。文化載體功能,顧名思義,指以某種物體作為載體,從而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檔案教育文化活動中,其載體則是檔案,以檔案的形式參與到文化的建設中,從而使得我國的文化得到傳承與發揚。
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職能,檔案的文化載體功能使得黨的光輝歷史得以記載和發揚光大。在2017年的11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委曾觀閱記載黨崢嶸歲月的檔案時,曾發出感慨,提出了“這些歷史檔案對全黨的不忘初心、永遠奮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歷史的載體,檔案將我們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留存了下來,供后人思考、學習、總結、傳承、發揚。縱觀中華上下5000年的文明歷史,我們之所以能夠了解到這5000年的發展、歷史變遷、人文進步、環境變化等,主要依靠的是時代遺留下來的檔案,這些檔案代表了我國深厚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國文化自自信的底氣。
2.3 主題教育功能。主題教育功能是泛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有主題、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動。檔案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學習為契機,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拓展視野,切實擔負起歷史使命與職責;在學習當中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檔案工作對學校及廣大師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并且深刻認識到檔案對于我們以及國家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合理利用檔案文獻,并保護好我們的檔案,才能避免歷史資料的遺失。同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播途徑,在網站、微信公眾號開展一系列關于學校發展歷史的圖片宣傳活動,號召全校師生以檔案為媒介,共同追尋建大記憶,抒發愛國、愛校情懷,切實發揮好檔案館在學校積累歷史、傳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檔案育人要發揮其最大價值功能,就需要以立德樹人的需求為檔案育人工作的風向標,并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專業性的、針對性較強的個性或者專題服務方案。對于檔案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需要依據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和指導思想進行深度的開發,尤其要注意的是內容、形式、蘊含的意義以及其載體是否符合立德樹人的需求。此外,也需要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行業的人群的特殊需求,并根據這些需求之間的差異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得檔案育人真正的與立德樹人相對接。為了使得檔案育人更加符合立德樹人視域下的文化發展,在實現檔案育人的功能之前,需要建立符合檔案育人工作長期開展的長效機制,并將功能價值的開發空間不斷的拓寬,從而使得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檔案育人的功能能夠使得利用者更加滿意。
4.1 功能發揮較邊緣化。當前許多高校在教育中側重于對學生的書本知識的教導,并沒有意識到檔案育人的特有價值,從而使得檔案育人工作與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無法順利銜接。日常工作中,由于檔案部門工作較為固定且工作范圍有所限定,從而使得檔案部門常常被許多人認為是邊緣化的部門,導致檔案育人無法發揮其功能價值,也無法參與到高校育人的工作中。另外,一些高校或者單位認為檔案管理部門屬于行政類的部門,對于其存在的價值往往有所偏差,從而沒有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利用,更無法將檔案部門與育人工作相結合,致使檔案育人的功能逐漸走向邊緣化,最終被忽視。
4.2 未形成多元化檔案資源體系。由于檔案育人的功能未能引起相關領導的重視,從而導致檔案育人的資源未被深入開發、挖掘、提煉,檔案育人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僅僅簡單地運用了其資源,多元化的檔案資源體系也遲遲未能建立。要最大程度地發揮檔案教育的功能價值,就需要使得檔案信息資源的質量得以提升,并擴充信息資源。截止到目前,許多高校對于檔案的整理都是按照其分類規則進行整理的,檔案中并不包含誠信檔案、師德師風以及學生活動等相關的檔案資料。同時,大多數的高校并未搜集整理院校發展進程中的對學校共享巨大的名人、重大事項或活動的檔案資料,致使院校名人事跡或者重大活動無法發揮其育人功能,高校的文化特色難以得到傳播。由此可見,許多高校的檔案資源體系結構不夠完善,影響了檔案育人功能的發揮,也影響了檔案育人相關產品的開發、研究。
縱觀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在運用檔案資源時,其形式非常的單一,對于一些信息只是簡單地陳述或者擺放實物,未能挖掘事物存在的真正意義或者文化內涵。現存的很多檔案無論在編研還是整理方面,都不夠豐富多彩,也沒有研發出鮮活生動的文化產品。僅檔案分類方面,也欠缺一定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能夠育人的檔案素材或者信息資源較少,尤其是“立德樹人”的文化內涵較高的檔案素材更少,素材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度,最終導致檔案育人的功能發揮范圍非常的狹小,育人成效甚微。
4.3 育人較為傳統,未引入新技術。日常見到的檔案育人的形式多是以實地參觀或者將檔案以宣傳畫或者宣傳標語來傳播檔案文化,這種傳統的育人方式較為枯燥,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其體驗感較差,也沒有引入網絡信息技術,導致檔案的使用和管理不夠便捷。另外,如今新時代較為流行使用微博、抖音、微信等網絡工具對信息進行傳播,而檔案育人工作沒有充分利用新時代多媒體的優勢,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檔案育人功能的發揮。
4.4 管理機制過于分散。由于上述問題的產生,導致檔案育人在管理方面未受到重視,其機制過于分散,協同機制也沒有形成。許多高校在開展檔案育人的工作時,沒有與“立德樹人”思想相結合,未統籌工作,尤其是體現在不健全的檔案育人機制和欠缺的管理組織方面,從而使得高校的檔案育人無法與其他重視檔案育人工作相媲美。檔案部門在各院校中的作用主要是屬于輔助性的,但是許多檔案管理部門并未意識到這一點,無法認識到自身角色的地位,在院校育人工作中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比如與院校的教務處、學工處、宣傳部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不夠暢通,從而使得檔案部門的功能在學校不同活動中的作用出現遞減情況,進而更難得到育人效果較好的素材,久而久之,其價值或存在感愈來愈低。
為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檔案工作必須深刻的意識到自身文化傳播與立德樹人的時代使命,創新檔案工作新理念,積極優化館藏,創建檔案育人教育平臺,將厚實的檔案文化內涵應用到學校全程育人工作中,全面實現高校檔案育人的價值功能。
5.1 釋放檔案資源潛能,拓展檔案育人空間。利用是檔案的主要功能,檔案的價值得以實現主要是日常檔案的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通過查找檔案中的信息,使得檔案的功能價值得以發揮和利用。檔案價值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中撐起著不可缺失的位置,而多樣的檔案資源建設是檔案思想育人的有效保障。一是加強加大檔案資源的收集,如在學校離退休教職員工中征集教育教學相關的物品、資料、聲像等檔案材料;借校友會的平臺在全國各地的校友中征集學校的老照片、老講義等。二是接收除傳統載體之外不同門類、不同載體的檔案,特別是電子檔案,包括各種辦公系統產生的各門類的電子文件、公務電子郵件、網頁信息等。因為,有效改善館藏結構,突出館藏多元化[3],才能釋放檔案育人的潛能。
5.2 依托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協同育人氛圍。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一是改善檔案利用服務窗口軟硬件,實現館藏檔案信息化,創新服務方式,全面規范檔案管理、流轉全過程,為全校師生、廣大校友提供規范、細致、全方位的服務。二是借助微信公眾號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學校是建筑老八校之一,有很多特色校園建筑,緊隨時代變遷大部分已成館藏圖片,利用公眾號推送圖片宣傳起到知校愛校教育作用;致力于宣傳一批具有一定造詣的教師、學生人物,努力將檔案館打造成學校歷史的研究和展示基地,營造一個立體互動的育人環境。
5.3 結合館藏檔案特色,形成品牌教育亮點。特色檔案,是指那些能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人物特色、歷史事件特色、時代特色、民族特色等的檔案資料[4]。一是堅持“檔案工作姓黨”,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在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傳播中國價值工作中,釋放能量,有所作為。加大以“檔案知識”為主題的宣傳工作;通過新媒體推出校園風物專題宣傳;校園風物是一代代建大人共同的文化記憶,校園里矗立的一座座雕塑和一個個石碑更是傳遞學校辦學理念、感知學校歷史文脈的獨特文化符號,沿著先賢恩師的足跡,帶領師生漫步校園,感受校園文化美育基因的同時,共同探尋校園風物背后滋養學校不斷發展、激勵師生不斷奮進的精神力量,探尋學校文化精神。二是做好6月9日國際檔案日的主題的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厚植愛校情懷,通過沉淀的文化內涵推送,形成獨特的教育風景線。
5.4 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塑造檔案育人新格局。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檔案工作現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檔案管理的新情況、新原則與新理論,確立網絡環境中檔案管理與檔案服務的基本框架與基本方法,實現檔案信息的社會化服務。一是加快檔案數字化,全面融合當前先進信息技術,借助學校智慧校園平臺,實現檔案業務遠程服務利用功能;為師生校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利用窗口。二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微博、微信等現代化的傳播方式向學生展現學校的魅力,以及向社會、其他學校、廣大校友進行宣傳,弘揚學校的文化底蘊。“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縱深發展,社交媒體憑借其互動性、時效性、開放性等優勢在各個領域、各行各業備受關注,社交媒體的應用必將給檔案工作帶來深刻的影響”[5]。
5.5 加強組織協調與交流合作,構建檔案育人協同平臺。要使得檔案育人引起各領導層的重視,檔案部門就需要轉變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與院校內外的一些部門或者機構之間的溝通、合作,運用不同群體的檔案資源優勢開展育人工作。要達到以上目的,就必須從以下幾點做起:
5.5.1 對于學校的學工部、教務處、政務處等部門,檔案部門要加強日常工作的溝通,涉及畢業生教育方面的活動,檔案部門可與這些部門共同聯合舉辦諸如“檔案人生”的專題講座,與教務處思考育人方面的工作時,可利用現代的在線課堂將檔案課堂融入其中,有檔案管理人員對檔案進行講解,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檔案的重要性和文化傳承性。
5.5.2 其次,檔案育人較為重要的就是宣傳。那么,在工作中可與宣傳部門共同將院校發展史整理后,放在合適場地進行展覽,也可以制作成宣傳片上傳至院校網站,供廣大師生點擊觀看。另外,要保證宣傳片足夠多,能夠供學生選擇,檔案部門可以與院校科技部門合作,創建檔案資源管理庫,將更多檔案宣傳片儲存至資源庫,讓學生意識到院校的有意義的活動或者較為先進的名人較多,從而對院校的熱愛更加投入。
5.5.3 要強化檔案育人的功效,就需要加強檔案素材的選取,選擇教育意義較大、有文化內涵的教育素材,才能起到育人作用。要挖掘素材,檔案部門可與思政部門共同拓展教育渠道,由思政處評價選取的素材是否具有教育意義,從而促進檔案育人工作的開展。對于多數受教育者而言,同齡人做出其他人未能做到的有意義的事更有教育意義,因此,檔案部門可以與校團委合作,把一些勤工助學的學生事例編寫至檔案,從而做到實踐育人。此外,在編研檔案時,要使得編研工作順利地、完美地完成,可邀請離退處的人員共同編研,利用其豐富的經驗與編研功底為檔案注入更多色彩。
總而言之,檔案部門在開展工作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校內各部門資源,加強與各部門的合作,使得檔案與校園文化、教育工作相互結合,使得檔案育人也能夠走進學生的課堂或者微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實現檔案全方位的育人。
5.5.4 除了與院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要加強外,檔案部門還應當與校外的文化部門、文化館、博物館等加強交流與協作。我們能夠看到博物館、科教文化機構在許多人眼里屬于文化品位和層次較高的地方,檔案部門要開展育人活動,就可以借助博物館或者科教文化機構開展一些愛國主義或者歷史文化傳承的教育活動,從而使得院校的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播,發揮育人的最大價值功能。同時,在開展活動過程中,結合內外聯動,將檔案信息運用多種形式推送給學生或者社會其他人員,從而使得檔案育人功能能夠被社會各界熟知,實現檔案育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都在立德樹人的視域下,要最大程度地發揮檔案育人的功能,就必須加強檔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