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山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大楊樹第一中學 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5456)
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化學學科的地位愈發重要,化學屬于初中教學的重點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1]。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的化學知識結構體系,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局限性,教師只是一味依照教材為學生開展授課工作,未能實現因材施教,整體教學質量不高?,F階段,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并逐漸應用于教育領域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能結合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元素,將單一、抽象的知識點圖像化,并具有較強針對性,且其內容不受教材的束縛,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利于學生隨時學習[2]。同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微課是對教師提出的挑戰,需要教師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并在課堂開始前完成微課設計。對此,文章就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微課的可行性路徑進行探討,期望能對目前的初中教學形式進行改善,提高課堂質量。
1.1 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較低。初中化學需要記憶較多化學公式,學習過程乏味,課堂氛圍枯燥,加上化學知識涉及廣泛,學生成績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瘜W學科以實驗為基礎,需要具備一定自主探究能力,但初中生化學知識體系不夠完全,缺乏基本的實驗素養,化學實驗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1.2 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初中階段學生首次接觸化學,對化學的各種概念帶有陌生感,學生難以理解分子、離子、原子等概念,教師采取傳統授課方式無法令學生準確理解化學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出現一知半解的情況。而且,在既往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對于重難點的教學常采取反復講解的方式,但化學具有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相關教學內容。
2.1 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微課視頻一般長度不超過10分鐘,和初中生注意力特點相符合,內容較為集中且清晰明確,針對性較強,方便學生進行學習。相較于連續的40分鐘課堂,微課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實現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微課中的視頻內容可滿足新課標中提出的“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實現因材施教,微課視頻可供學生反復觀看,學生可根據自身學情控制學習速度,化學學習效率更高[3]。
2.2 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利用的課程資源有限,學生思維受到局限,課堂效率難以提高,而微課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生能通過微課了解更多與課程相關的資源和信息,拓寬學習視野,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至課堂學習中。并且,運用微課實施教學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能自主查詢課程資源和信息材料,進而豐富對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2.3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相較于傳統化學教學,微課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化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向學生呈現,有助于學生理解,而且,微課能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聽課狀態,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令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參與至課堂教學活動中,促使教學效率提高。微課能充分結合學生化學學習情況,促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3.1 利用微課開展教學導入,活躍教學氛圍。微課作為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結合的現代教學資源,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能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圖片、動畫、表格等,可促進學生理解。教學導入是課堂中的關鍵環節,良好的課前導入能夠在課堂開始時充吸引學生注意力,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具體來說,教師需要掌握微課的應用方法,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確定,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或制作微課視頻,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并在微課中引入多種元素,活躍教學氛圍[4]。
比如,在“燃燒和緩慢氧化”課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的是一個實驗:將棉質手帕置入水與酒精的混合溶液中,擰干水分后使用鑷子夾緊手帕兩端,點燃酒精燈,把手帕放于酒精燈上方,待酒精燈火焰減少時搖動手帕,火焰熄滅后手帕依舊未被點燃。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均被實驗所吸引,課堂氛圍較活躍,教師可順勢導入課時學習內容,為學生講解燃燒需要具備的條件,并對微課視頻中的實驗進行解釋,幫助學生形成基礎的理論概念。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制作微課視頻,梳理課時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微課制作中融入課時框架,可導入幽默的化學故事或常見的化學現象,令課堂氛圍活躍,學生能夠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中學習,從而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利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學生能在課堂開始時對教師的主要授課內容有基本了解,有助于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和現有教材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理解,讓學生初步建立與課時有關的知識框架,讓后續課堂學習更有條理。另外,教師在應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時,可將新知識與以往學過的舊知識串聯,讓學生能夠實現思維過度,進而更易掌握新的知識,促進教學有效率提高。
3.2 利用微課設置課堂問題,提高學習主動性。初中階段學生好奇心較強,活潑好動,樂于探索未知事物,教師若能夠充分掌握學生心理,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好奇心,可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問題是教學開展的基礎,合適的課堂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微課屬于數字化視頻教學資源,因此,教師應利用微課資源設置課堂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從而令學生更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化學知識進行充分探究,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核心素養。并且,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注重問題的實效性,應基于學生已有知識體系進行提問,確保學生能夠經過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比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課時學習前,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觀察白色鎂條的燃燒情況,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可得知鎂條的燃燒速度較快且燃燒過程會產生絢麗的強光,最后殘留下白色的固體。教師利用微課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后可聯系課時內容進行提問:“為什么鎂能燃燒?是所有金屬都能夠燃燒嗎?常見的鐵、鋁、銅等金屬能夠燃燒嗎?燃燒時的情形是什么樣的?”問題的提出能充分激發學生探知欲,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充分探究,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學習并主動翻閱教材或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應以學生實際學情作為出發點,設置的題目不應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也不能過于簡單,題目需要具有一定開放性、創新性和可探究性,并積極運用鋪墊、組合的方式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此外,在學生自主探究期間,教師應發揮引導者作用,及時點撥學生,讓學生能夠正確解決問題。
3.3 運用微課實施差異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新課標對教師提出要求,需要教師尊重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讓班級學生均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收獲知識。微課的運用能幫助初中化學教師落實差異化教學,因為微課視頻豐富多樣,可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應在課前對相關微課視頻進行甄選,并以學生學習能力作為出發點,給予學生差異化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氧化硫的檢驗”課時內容學習中,教師可將班級學生按照化學學習情況分為三組,并讓三組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第一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教師的教學目標為讓其掌握微課視頻中提及的每個要點,注重突破重點、難點,讓學生理解檢驗中加入稀硝酸的原因和溶解后出現的離子。第二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教師可將教學目標制定為鞏固知識點,明確微課視頻中出現的反應方程式和反應現象,讓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氧化硫的檢驗方法。第三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教師教學主要以調動興趣為主,需要學生初步理解氧化硫的檢驗步驟,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實施差異化教學能促使課堂教學進一步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師的任務不再是課堂上的反復講解,而是引導和調控,能為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提供個體化學習指導,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與素質教育要求相符。并且,運用微課實施差異教學能避免傳統教學存在弊端,令各層次的學生均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達到班級共同提高的目的,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3.4 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整合,深入學生理解。初中化學教材設計內容較多,整體而言,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教師講解完課程內容后往往忽略教學整合,或者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整合時完全按照教材章節順序進行知識點梳理,讓學生整理化學知識邏輯框架。但是,這種整合方式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且教師只是根據教材中內容的先后順序為學生進行教學整合不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事倍功半。微課視頻除章節講解外,還有系統化的化學框架,能按照知識點分布完成講解,可詳細展現出教材中的整體框架,有效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相關知識點,教師只需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選擇微課,就能對教學進行充分整合,并完成課堂中的核心內容講解,令課堂有效率得到提高[5]。
比如,化學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整合時,可融入微課視頻,集中為學生突破單元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動態化的微課視頻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并準確突破學生知識點薄弱區。微課視頻較為簡短,主題表達明確,能對教材進行細化整理,有效將教材中具有聯系的內容歸納至簡潔明了的框架中,便于學生理解,也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保障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并且,利用微課將化學邏輯框架展示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復習既往學過的化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學生可根據微課中的框架對照教材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減少學生在課堂中對教師的依賴,從而幫助學生學生深入理解、整合化學知識[6]。
3.5 利用微課展開實驗教學,提高實踐水平?;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化學實際操作能力,教師有必要向學生清晰展示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促使學生對實驗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微課包含大量課程資源,教師利用微課能將化學實驗的各個步驟投影至多媒體設備,能讓每名學生都能夠對各實驗步驟的細節進行觀察,從而提升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規范學生實驗操作情況,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后續實驗中的實踐水平[7]。
比如,在“溶液酸堿性的檢驗”課時教學中,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但實驗中需要使用的濃鹽酸和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操作不當可對學生造成損傷。利用微課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可根據實驗中的重點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對實驗視頻進行暫?;蚧胤牛寣W生理解實驗操作中每一個步驟的含義,加深學生記憶。同時,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進行實驗,能規避實驗中的安全隱患,提高化學實驗的安全性。而且,課后,教師可向學生分享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并重點關注實驗中的重難點,實現知識點鞏固的目的,實現初中化學課堂學習的高效化。另外,對于部分無法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如“乙炔的充分燃燒和不充分燃燒”,教師能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豐富學生化學知識儲備。
3.6 運用微課模擬情景,提高學習興趣?;瘜W課程中存在較多抽象知識點,加上初中階段學生未對化學形成系統認知,學習化學時難免產生陌生感,令學生學習難度增加,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實現理想教學效率。微課能借助多媒體設備創建情景,為學生演示相關化學現象,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程度。模擬情景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突出各種化學現象,增加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系統、直觀的化學認知[8]。而且,利用微課進行情景模擬能讓抽象的化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進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有助于高效學習,并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實現學習興趣的提高。
比如,在“鹽酸和氫氧化鈉的中和反應”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種化學物質產生中和反應的原理并正確書寫其化學方程式。為更好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播放微課視頻,視頻內容是鹽酸和氫氧化鈉中和反應的三維動畫,動畫中詳細展示氫離子、氫氧根離子結合過程,學生能通過動畫了解中和反應中參與的離子總數和類型,理解中和反應后產生水的原因,最終掌握中和反應的本質。并且,在觀看微課動畫視頻期間,學生能發現中和反應前后離子數量恒定、分子可分但原子不可分等知識,教師可順勢提醒學生在記憶化學方程式時的注意事項,必須保證化學方程式兩邊相等。動態化的微課視頻能加深學生記憶,有助于學生理解,而且教師將中和反應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符合初中生認知情況,將復雜的化學知識簡單化,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課堂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將微課融入初中化學教學中能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有效提高課堂質量,有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促使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得到實質性提升。另外,初中化學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需要掌握相關信息技術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微課的運用方式,并提高自身授課能力,立足于學生基本學情,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優化,充分發揮微課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