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霞
為深入貫徹落實“雙減”精神,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聚焦提升教學質量,加強作業統籌,做優課后服務等主要任務,拿出真招、實招、硬招,構建工作模式,推進“雙減”走實走深,努力做到課堂應講精講重效率,作業減量提質多形式,學生學足學好有成就。
為提高管理效能,及時掌握課堂質態,學校全體校級干部和中層干部均在一線任教本專業課程,兩位校級干部任教九年級,11 位部門管理人員還擔任班主任。每個校級干部、中層干部蹲點一個學科組,參與該學科的集體備課、教學研討、聽課評課等活動。學校要求每位校級干部每周至少聽一節課,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教務處、教科室人員每周至少聽兩節課,聽課、評課情況在每周行政例會上進行通報。
學校備課管理采取常規集體備課和抽簽備課相結合的方式。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即定主備人,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采取“個人初備、集體研備、個人再備”的模式,調動集體智慧,共同打磨下一周的教學“用料”——教案、課件、當堂練習、周末作業等。集體備課實行打卡制,做到“三全”,即人全、資料全、全員發表意見。
學校要求教師既要“應講盡講”,更要“限時講授”,保證給學生留足自我體會、體驗、體悟、反思、實踐、應用的時間,讓學生多感官參與課堂學習。學校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講什么”“怎么講”“講多久”等方面精準把握,強化“分層訓練”“拓展提升”環節,保障學生及時消化本節課所學內容。
為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以及對課堂質量的過程管理,學校組織“一人一課”和“抽簽聽課”,教務處提前一天短信通知上課教師,督導組成員、備課組長及本學科教師參與聽課、評課。期中、期末考試后,學校對存在問題的班級、學科和相關人員進行“問診式”調研,調研包括聽課、與師生交流訪談等。
學校目前現行的23 套校本作業由骨干教師精心修訂而成,減少了機械記憶和反復操練的內容。數學和物理學科校本作業有基礎練習、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語文學科有“基礎知識版”和“閱讀·積累·感悟版”,數學和化學學科有A、B本,方便批改和反饋。為確保精準匹配學生當下的學習實際,并發揮作業的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每周各備課組現編周獨立作業和周末作業。這兩份作業需經集體研制、集中討論和修改,逐條過關,再由備課組長審核,最后經分管校長終審后付印。每份作業完成時間以中等生為基準,控制在45分鐘左右。
對于布置周獨立作業的學科,學校要求不得再布置其他任何書面作業。班主任是班級作業的把關者,負責平衡調劑當日的作業總量。各班利用班級家校聯系本,記錄當日作業及完成時間。通過這種方式,班主任可在當日晚自習前大致了解作業總量。年級組值班人員在每天巡查時,會及時關注各班黑板上的作業記錄;每晚放學時,值班校長會在校門口隨訪不少于5名同學,了解當日作業的完成情況。除此之外,學校督導室通過月度問卷調查的形式,把握作業布置的相關情況。
學校要求當日收交作業,當日批改完畢,并在次日作業批改時,復查上次作業的訂正情況。對于周獨立作業(在晚自習第一節課完成),學校要求教師在第二節晚自習期間對10 名左右的同學進行面批,每周輪換,保證公平公正。作業完成情況及時在家長群公布,對優秀學生點名表揚,對問題學生私下溝通。
在前期進行充分調研和網絡選課的基礎上,學校舉行了“體用”校本課程啟動儀式。上學期共為學生開設46 門社團活動類課程,分為人文素養提升、科學探索發現、國際視野拓展、個人特長培養、社會生活實踐、學科延伸拓展等,讓學生在校園內學起來,動起來,激發個性,培養特長。除校內教師以外,學校還通過購買服務,外聘專業人士來校任教,他們主要來自泰州市少年宮、各大高校、書法協會、科技館、博物館等單位。
教師帶領學生走訪高品質示范高中,開展志愿服務和社會調查,走進科技館等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科研精神、創造精神。
周一至周四下午,各年級為學生提供文化學科查漏補缺課后服務;周五下午,八年級學生完成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學等學科的周獨立作業,九年級學生進行體育學科的專項訓練。
學校常態化召開家校共同發展委員會會議,聽取家長的反饋意見和建議。為防止學校減作業、家長加作業的現象,學校分別組織召開了各年級線下家長會,傳達國家“雙減”精神,宣講新形勢下家長正確的陪伴方式,呼吁家長理性設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家校“減負”共識。對于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學校明確表示,學生可停止做作業,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
學校成立了師德師風常態化督查工作專班,利用教職工集中學習時間,分析違規補課的惡劣影響;同時,在每周末,由督導室和黨辦專題推送“拒絕有償家教”的提醒信息。平時,學校注重對教師進行精神引領,樹立身邊優秀典型,引導教師做“思想純粹”的人,把精力和心思聚焦到專業發展與教育教學上來。
為了提升學校教師專業水平,所有市級學科教研員參與學校的期初教研活動,定期指導九年級集體備課。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還與結對學校——泰州市周山河初級中學一起開設教研課,所有教師分學科進行研討交流,碰撞智慧,共同提高。此外,學校還邀請學科專家來校開設講座,通過“請進來”的方式助力教師提升理論素養,加速專業成長。
為幫助新教師迅速適應新環境,學校每學年都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上學年,學校新入職教師5 人,新上九年級4 人,交流教師8 人。為了促進其專業成長,學校舉辦了“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儀式,46 位教師結成23 對(其中與周山河初級中學教師結成6 對)。上學期末,學校對師徒結對工作進行考核,要求師傅指導徒弟上匯報課,借此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實現所有教師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