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炎炎
(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中心小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中,Cartoon time是與Story Time板塊一樣,從三年級一直貫穿到六年級。同學們最喜愛學的就是Cartoon time版塊。這個版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了一個個幽默風趣的卡通故事。故事以小老鼠Bobby和小貓Sam為中心,姐姐Tina、Willy 和Billy 等好伙伴貫穿全部內容,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孩子喜歡扮演卡通人物,因此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依據板塊主題編寫出故事文本,幫助學生鞏固單元重要句型和日常交流語言,培養學生閱讀和創編能力。而在現實的教學中,不少老師把它和story time一樣上成了研讀課,嚴重地沖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Story time版塊以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對話交際能力和學習策略,并重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Cartoon Time版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趣味的卡通故事,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這一板塊教學有效性?基于譯林版英語教材Cartoon time板塊課例研究的探索和反思,應力求做到以下“四個關注”:
Cartoon Time板塊和 Story Time板塊在單元中都是陳述性的語言或者對話形式,可是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任務。其中Cartoon Time作為自主閱讀板面,明確要求通過該板塊的趣味性,強化了語言知識,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的自主性為主。Cartoon time版塊和Story time版塊相比,它的獨特性不言而喻。Cartoon time中的小故事往往都留有想象的空間或者很多故事結尾都留有懸念,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去填補。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Bobby在廚房發現自己的蛋糕被他的堂弟吃了以后會怎樣?又如Bobby喜歡吃香蕉,可是他隨手亂扔香蕉皮的結果是Billy踩到香蕉皮滑倒了。Billy住院了,Bobby去看他時,Billy會對Bobby說什么哪?這樣就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對文本留白處進行補白,是一種學習策略,更是一種創新能力的體現。
1.1 整體呈現,體現大觀念。《新課程標準》提出一線教師要學會利用大觀念,來對教材進行單元整體的教學設計。筆者認為在處理Cartoon time時,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應放在首位,要把知識碎片化整理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可以由點到面來感知。其實卡通文本就是分級閱讀里的第二階梯,要在前面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和內涵。讓學生分組完成文本的“思維導圖”或者“樹狀圖”,圖中有畫,畫中有圖。教師在教學Cartoon time板塊時應準確把握該板塊的功能特點,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多樣化的師問生答、選擇最佳答案、原文填空、判斷對錯等。當然適當的提問則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培養學生的動腦動口,逐漸培養學生理解內化文本的能力,采用帶著學生read圖文、帶著學生講解轉化成漸漸放手,自主學的接力棒交到孩子的手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2 簡單任務,準備預習單。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帶著簡單任務去欣賞,預習分清新課中已知和未知,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自己發現問題,在課堂上才能及時解決。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分發好“預習單”,它的設計是立足于從提高預習質量入手,重視預習習慣的培養,使預習者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①Use your mouth:讓學生和同桌互讀互學。②learn yourself:讓學生自學卡通里的新單詞和新句式。③think and find:讓學生自己思考卡通文本的重難點和找尋相關的文化知識。④Use your hand:讓學生對預習時疑惑的地方作記錄。Cartoon time 和 story time 板塊的目標定位不同,如果把教材中的某一個單元比作寫一篇文章,那么Story Time應該是詳寫部分,而Cartoon Time就是略寫部分,這個略寫部分更多的要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發散的。從另一層意義上說,Cartoon Time就是泛讀和泛聽,Cartoon Time板塊教學應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不需要從一開始的故事導入、猜測到整體的理解,而要放手讓學生去學。其次,針對Cartoon Time,我們應該設置不同的讀后任務,讓其可選擇去實施。比如當讓學生按照這個故事進行表演時,高年級學生已不“喜歡”表演(因為害羞等原因),但并不表示他們不愿意參與,這時的讀后活動應更豐富些。
1.3 網紅打卡,增強積極性。學生沒有預習習慣的話,教師可以借助于“網紅打卡”的方式,完成“預習單”的學生到老師那里領取一張“網紅打卡”徽章,看誰得的最多,在學生中形成一定要預習的學習風氣,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尤其重要,你追我趕的,逐漸積極性增強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能夠獨立自主閱讀。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內容簡單、易懂,且配有插圖,教師可適當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閱讀能夠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啟發閱讀的思考點,在沒有老師引領的環境下自主閱讀,更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水平最大化的實現閱讀目標。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更是對補白尤為重要的。想象一下,如果學生始終被牽著鼻子走,按照既定的方向按部就班,那么卡通版塊的留白也只是形同虛設罷了。只有留給學生更多空間,才會有更多可能。
2.1 跟讀模仿。筆者認為在Cartoon Time板塊教學時,先自由讀,否則可能會牽引學生,學生的思維被教師提供的各種任務所限定,沒有體會到自己閱讀的樂趣,從而沖淡了Cartoon Time的主旨。新版《課標》對小學階段的語音教學提出了較為具體和細化的要求,其中包括讓學生了解連讀、節奏、停頓、語調等現象,但它更強調語音在交際中所表達的意義。Cartoon time板塊的人物語言貼近生活和現實,學生跟讀表演再合適不過。教師在跟讀模仿環節,示范句子升、降調,先采用跟錄音朗讀的方式進行情感朗讀。朗讀時帶著醞釀的情感,來鞏固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頓悟,享受朗讀時的愉悅之情,更能領會文本的內涵與深度,享受語言的韻律。如以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Cartoon time的故事為例。Bobby和Tina都收到紅包了。“I have a red packet. I’m rich now.”同學們可以借助 a red packet rich 等字眼,感受Bobby激動和炫耀的心情。教師先讓學生欣賞課文卡通,再模仿錄音跟讀人物對話,再讓學生對照要求表演。情不自禁地模仿起Bobby和Sam的語調,更有不少的學生模仿Bobby時,不但形神兼備,而且還加上了數錢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2.2 評價機制。語文的閱讀課提倡在讀中悟,在情境中感受,在朗讀中培養語感,英語的Cartoon Time塊也是強調閱讀和延展性,注重學生對故事的整體理解和語言的運用。激勵學生的方式有多種,在黑板的一邊畫上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樓梯圖形,小組搶答式的回答老師的每一個問題,答對即登上一個臺階,答錯反而要后退一個臺階。本節課快結束的時候統計小組的臺階高低,評出一二三名,但是無論什么層次都可以獲得班級的獨特“印章”印在本子上,最后學期結束看誰“印章最多”,就能獲得跟英語老師一起配音的特權,還有物質獎勵等。這都較好地保持了學生的朗讀熱情,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認可,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2.3 培養閱讀策略。Cartoon time 板塊是基于學生已經學習了單元主要句型后的拓展閱讀板塊,目的是幫助學生復習本單元的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并為學生運用語言提供材料。體現整體性,實現無痕過渡。各單元Cartoon time的人物相同,故事情節雨單元主體對應,既有連續性又有獨立性。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了避免Cartoon time環節呈現單調,使學生保持對新知識的探求欲望,教師根據Cartoon time的特點,將第二單元的故事設置成劇集的形式加以復習和呈現。
3.1 展開想象。該板塊中的故事情節起承轉合,以故事的“幽默”和令人深思的內涵,來激發學生的“學”,尤其那些令人意外的故事結尾更是讓人目瞪口呆。精彩之處在結尾,有令人忍俊不禁的韻味,也有意猶未盡的思考。例如在《Seeing the doctor》的卡通課文中Bobby去醫院當義工,義工的經歷奇葩又搞笑,它把猴子的手臂治的不能寫字了,它把兔子的耳朵治得聽不清楚了,它把大象的鼻子包裹得不能吃也不能喝了,最后長頸鹿來了,Bobby說了一句:“Oh no!”同學們討論時說,這個也能難倒Bobby?哈哈竟然是長頸鹿的脖子太長,沒有紗布了包扎了!再如:Bobby和Sam去參觀機器人展覽,他們看到了一個大眼睛、會說話還會跳的機器人,Bobby對這個能說會跳的機器人十分贊賞,只是機器人太矮了,聽到了Bobby的話,那個機器人立刻升起了可以伸縮的腿說:“Look! Now I’m tall.”Sam和Bobby看到了機器人的變化后都驚呆了。不少的學生被機器人的可愛所吸引,紛紛不由自主的模仿起機器人的樣子。
3.2 提煉和升華。在故事的閱讀過程中,教師的興奮點與學生的興奮點可能不是同一點。在這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一選,文章中哪一句話讓你笑了,推薦給大家。每個學生的內心領悟不同,因此故事的幽默性要讓學生自己去悟出來,深入淺出的提取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充分提煉和升華育人的目的。例如在教學《Birthdays》這節卡通課,在學習了生日的月份和日期之后,在卡通文本中出現了一個角色:hero,它(Bobby)對數字特別敏感,經過多方位思考和想象,最后得出“The fourth number is two”,它完全詮釋了一個英雄的形象,破解了密碼。讓學生表演出來,完成一個成為hero的心愿,達到了升華文本的情感。
3.3 培養學生的幽默感。幽默是一種機智,幽默感的主題充滿了對于對象的理解和共鳴。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若總是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會使孩子體驗到快樂,并促使他們以快樂的心情來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要讓學生體會故事的幽默之處,教師需要給學生整體接觸故事的機會,不要過多地對詞句進行講解和分析,否則會干擾學生的趣味性閱讀,也淡化了Cartoon Time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只有激發起對文本的興趣,發掘幽默之處,才能激起對未知繼續探索的欲望。
4.1 抓取朗讀興趣。沈峰老師這樣說過,Cartoon time的側重點在于閱讀,理解,欣賞,讀完之后,學生的會心一笑就是最好的反饋。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生一起朗讀全文,理清了文本的思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引導,以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相較于一般文本中的朗讀,除了人物感情的關注,并特別樂于模仿。在read in roles環節,很多學生能夠讀出一停一頓的感覺。新版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道具、動作和肢體語言表演小故事,甚至是cosplay。沒有朗讀的課堂是空洞的課堂,無味的課堂。
4.2 表演鮮活劇本。語言的交際性彰顯了課堂表演形式的優勢,作為一門語言實踐性的學科,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掌握了最基本的語言知識,Cartoon Time 版塊是學習了單元主要句型后的拓展閱讀版塊,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運用。心理學家杜威的“做中學”理論說明了在活動中掌握知識的方法更加有效,因此將表演搬進課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縱觀譯林版英語教材,該故事板塊不僅是很好的閱讀文本,為了語言的輸出,語言輸入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更好的輸出,讓故事活起來。新課標二級目標要求明確指出: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劇卡通。表演是情境下的語言輸出,這種眼、腦、手、口、心和肢體的學習,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基礎。
4.3 編創故事文本。為了能讓學生享受到卡通故事的樂趣,在學習Cartoon time板塊時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引導學習內容。讀完卡通之后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就需要填補留白的部分,這是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故事的留白處,所謂留白處就是教材中一些省略的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給學生通過想象去填補的方法,正因為是留白,學生充分的發散他們的思維,對留白處進行編創。綜合語用能力(watch and dub)環節對文本創編和續編,關注cartoon文本值得思考的留白。教師在處理Cartoon Time時應該適時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基于Cartoon Time是閱讀材料,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先讓學生自己閱讀這個故事,況且閱讀其實也是能給學生帶來很多樂趣的,在讀、說、演、創中升華情感,領會價值觀。
綜上所述,Cartoon time板塊是學生提高語言技能、提升人文素養的有效載體,它從趣味入手,語音“模仿show”,演繹文本、情感創編文本等多種教學元素,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的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升華情感。每一次反思,是思考的沉淀,是思維的碰撞,教學探知的路上我們一直是“現在進行時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