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秦
(廈門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福建 廈門 361100)
為了提高高中教育整體教學質量,學生綜合能力可以得到充分提升和培養,國家教育部構建了科學合理的高考評價體系,情境創設及教學作為評價載體,需要在原有基礎之上,對其整體創設與教學展開深度的分析。使情境創設及教學深度融合實際生活,結合學生自身學習情況設計出適合并且實用的教學方案。
1.1 情境創設過于淺顯無法深入結合課程理念。由于教師對于情境教學理解仍然處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階段,所以導致目前許多高中情境創設和教學存在著設計內容過于淺顯問題。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和教學過程中過多關注尋找新穎話題、有趣的視頻或圖片等,沒有深入思考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的與情境創設進行深入結合。學生只是單純的觀看和參與,對于學生深入思考、內容掌握、問題解決等都存在著極大弊端,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所以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出發,創設引人入勝、開發學生深入思考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情境教學中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并且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這才是情境創設真正目的和教學關鍵。
1.2 情境教學形式大于內容缺乏教學真實性。目前高中情境教學存在著形式大于內容現象,許多教師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融入,高中教學任務重難度大,許多教師急于完成課程內容,所以與實際生活聯系少,課堂設計也流于形式更多一些。例如:有的教師開展情境活動時讓學生上臺演示,當學生完成后教師直接讓學生返回座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起到了配合參與作用,沒有使學生真正融入到情境當中去,最終使這種模式的教學方式成為了一種形式主義教學,沒有太大教學成果。如果在這個情境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演示完成后談一談想法、思路等,學生會更加認真對待情境教學,如果這名學生表達有誤時教師直接進行指正,這種方法可以看到學生真實表達情況,使其情境教學內容更加貼合實際,更具有真實性。
1.3 情境教學模式教師主導教學學生被動學習。我國教育普遍存在著以教師主導課堂現象,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被動學習。雖然目前很多教師都知道傳統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在使用,所以情境教學課程也是以教師主導教學為主。即使教師放下傳統教學模式,但是學生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較大,加上平時教師給學生留下的主導印象,也會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釋放不出來。教師往往會將課程內容用最短時間、最快速方式直接灌輸給學生,之后讓學生自行消化,而不是帶著學生一同思考、探討和總結。在情境教學中對于學生做錯題或思路混亂時教師會急于糾正學生錯誤。其實,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錯誤答案和思路來引發學生思考,這樣一定會加深學生記憶,帶領學生一同找到正確答案,或者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找到正確答案等,都會轉化課堂主導地位,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2.1 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近幾年教育部極其重視學生教育問題,通過高考評價體系從高考的考試內容、核心體系出發,通過考什么內容、怎么考等問題中得出高中教育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由誰來培養等問題,使我國整體高中教育體系得到了改善。情境創設及教學就受到了高考評價體系的影響,為學生、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思路。情境創設是創設具有教學功能的情感化環境和氛圍,有效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快速并且正確掌握相關教學內容,情境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綜合能力提升作用。
教師運用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且引導學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興趣,根據課堂知識和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對其情境中問題進行分析、評判、創新,總結出其產生原理、過程和結論,或者在深入思考過程中找到更好、更簡便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2.2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和分析,可以進一步驗算推敲課程知識,對其進行科學探索與合理分析。同時通過其學習內容嘗試不同解決方法,學生為了更好的參與到情境當中,會激發其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對學習內容抗拒心理,全面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使其原來較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可以開始記憶和吸收,在情境教學中收獲成就感,可以不斷激發學生探索興趣,不知不覺間輕輕松松加強其知識儲備量。
2.3 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在傳統教學當中學生一味追求學習成績,所以大部分知識采用死記硬背方法,即使學會了主要知識內容,也很難理解其中原理和過程,使許多學生學習只為考試而學,很少將知識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高考評價體系影響下,情境教學中學生會將所學內容與情境高度融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情境教學任務,并且通過貼合實際、貼近生活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可以將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連接與融合,對其原理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使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能很好的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并且也可以通過生活實踐與應用,反復強化與練習所學知識,并且根據所學內容發現新知識、新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
3.1 完善情境創設及教學內容。
3.1.1 情境教學設計。在高考評價體系影響下,情境教學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領域發展的必然產物,可以幫助我國教育體系轉變教育方向和模式,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但是情境教學具體怎么實施應該具有一套完善的體系和方法。
首先開展情境教學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將教材內容與實際情境教學做好深度融合,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思維能力提升、引發學生深度思考,使學生在情境教學中不僅收獲知識,其自身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其次對于情境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現有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分析重新組合,并且對其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索。針對于目前高中教育尤其是在高考評價體系影響下,更應該注意學生拓展思維和知識累積。教師不能只是一味追隨教材內容進行設計,而是在現有知識架構當中進行優化,多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使學生能夠在情境教學中收獲到更多的知識。
最后開展情境教學的教學評價,教師可從教學的內容、難度和形式進行評價,教師所設計的情境教學內容可以在其原有內容基礎上進行深入,但是不能與整體教學目標和大綱上的知識內容有偏差,并且確保學生所吸收到的教學內容統一,與所教內容一致。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其情境設計需要多種多樣,在吸引學生融入同時更要注重情境設計中的技巧。對于情境教學難度教師需要做好嚴格把控,不能將情境教學內容設計的過于簡單,這樣會影響學生深入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同時也不能將情境教育內容設計過于難理解,使學生喪失了融入興趣并且無法深入學習,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教學目標進行融合,或者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在完成基礎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較有難度的開放性情境,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3.1.2 情境教學創設。傳統教育方式影響下情境創設設計存在著形式過于單一,內容過于簡單現象,學生會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抵觸心理,或者由于內容設計過于傾向情境和吸引力,使學生在情境教學當中無法得到深入的學習和成長。所以情境創設設計在情境教育中極其重要。目前在高考評價體系影響下情境創設需要圍繞著適用性、趣味性、科學性、情感性、生活性、問題性、開放性、形象性等原理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各種形式下逐漸培養其各方面能力和素養,在掌握基礎知識技能下,成長為綜合性人才[1]。
例如:運用科學性原理進行情境教學創設,在創設過程中要緊緊圍繞著科學性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實用技巧和方式將教學內容與情境相融合,既不失趣味性又不失科學性,同時其科學性原理需要由淺入深的進行引導,在科學性情景教學模式開展時,需要先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對科學有初步了解和認知,之后再漸漸滲透科學知識,為其搭建成科學性情境教學平臺,逐漸培養學生運用科學來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
在情境教學創設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形象性原理,形象性原理主要是針對與生活學習中對各種事物、情境、現象等在情境教學中充分、具體、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同時在情境教學創設過程中還需要加入具體科學參考依據、文獻資料、最新資訊或技術等,從而帶動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對科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的探索與求知,促進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形象理解與抽象思維深入了解。
在情境教學創設過程中,還要關注情感性原理進行情境教學創設,這對于學生自身融入和關系建立和交流帶來極其重要的影響。例如:情感性原理,主要是以“情”作為出發點,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自身感情充分融入到情境教學當中,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到學生興趣愛好、情感特點等,再結合到具體情境教學創設當中,可以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建立關系、增進感情等,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看待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培養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關鍵方法。
3.2 創新情境教學模式。高中評價體系影響下,情境創設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使其教育理念更傾向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優良品格、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讓情境創設及教學不再單純的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高度重視學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應變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成績與能力綜合提升效果。
3.2.1 生活情境創設。在情境創設過程中一定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生活和經驗累積是教育起源與發展的過程,如果教學脫離了實際生活那么就喪失了其真正意義和價值。教育學家曾經明確表示過,教育產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時每刻。另外在與生活結合過程中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為與生活息息相關,會加深學生融入情境當中,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真聽、真看、真感受,集中注意力,發散其自身思維來獲取知識[2]。
例如:生物學知識是較為復雜和實踐性強的科目,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如果只靠學生死記硬背那就失去了生物學本身學習價值,需要學生通過理解和探索來掌握其知識內容。在生物教學課堂上,當上到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帶領學生在校園內對某種植物進行調查實踐,教師營造了一個真實情境來輔助教學,其情境內容從學生生活當中提煉同時引發學生思考,教師通過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將課程內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使原來較難理解的內容和結論變得通俗易懂。通過這種生活情境創設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反復回想而加深印象。
3.2.2 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是利用提問技巧來調動學生探索欲和好奇心,或者通過提問方式引發對立或是沖突,使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反復思考,這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身興趣和疑問在情境教學中尋找答案獲取知識。例如:在生物課上,教師利用問題情境創設帶領學生學習DNA的分子結構時。教師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利用問題形式呈現出來,如:在生物學界有很多學者認為富蘭克林應該獲得諾貝爾獎你知道他為DNA分子結構模型建立作出了多大貢獻嗎?沃森和克里克從DNA分子衍射圖譜受到了很大的啟示,從中你能推測DNA分子應有什么樣的結構?……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之后教師帶著學生開始了探索之旅。當學生在課程當中找到了問題答案后緊接著教師又向學生提問,對于DNA分子中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雙螺旋結構的外側這一現象該怎么理解,其DNA分子基本骨架的連接方式是不變的,那么DNA分子又是如何貯存遺傳信息的?教師利用學生剛剛在問題情境教學中找出問題答案的興奮狀態,將問題難度加深,使學生有信心、有動力找出答案。同時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基礎知識和科學發展過程基礎上,按照科學家探索DNA分子結構過程進行深度分析。在這個期間鍛煉了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培養了學生對生物學科具體知識架構和模型建構等有一個充分掌握。在這個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在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攻克一個又一個問題,全面掌握了模型建構的過程。并且提問式教學使學生不自覺的被帶入到情境當中,讓學生瞬間建立起濃厚興趣,為生物學科學習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3]。
3.2.3 實驗情境創設。高中課堂有許多教學內容都要依據實驗來檢驗真理、理解其中內容,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為了加快其教學進度,通常都會簡化或者教師覺得知識難點不大或較容易理解,就省略了實驗步驟,極其不利于學生后期對這一知識點的深刻記憶和應用,而且簡化了實驗使學生得不到相應鍛煉,會抑制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尤其像是一些理科性學習內容必須依托實驗來學習和領悟,而且在課堂上許多實驗內容需要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需要教師多融入情境創設使其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這樣可以吸引學生投入到實驗情境創設課堂中,而不是像傳統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味的按照教材來完成實驗要求,使原本可以生動形象的試驗內容失去了其應有的效果,使學生無法融入到實驗當中。
另外在實驗情境創設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試驗教學,如分組實驗、探究實驗等都可以使學生快速融入到實驗當中,掌握實驗內容。但是在實驗過程中這兩種情境創設方法也都存在著一定難度。例如:在分組實驗中由于學生過多,并且學生對實驗器具等好奇心都比較強,所以這種情境教學一般課堂會比較混亂,再加上如果實驗器具出現問題教師既要監督實驗又要維修儀器,使其教學內容和過程成效不大,但是教師可以請實驗室老師過來幫忙,一方面可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實驗過程,如果有問題可以一對一進行解答,另一方面如果實驗現場出現了儀器損壞或故障現象,可以幫助維修,并且不耽誤其它學生實驗,提高了整體實驗效率[4]。
3.3 拓展信息技術應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在高考評價體系影響下,使高中教育越來越重視情境創設和教育,使學校更加重視學生拓展思維、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重視學生深度思考、對事物認知和辨別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思維分析、挖掘更是重點關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針對學生有關思維鍛煉的學習內容可以借用互聯網方式進行情境教學,針對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參與情境教學。例如: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生物細胞增殖過程時,很多內容學生都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網上搜集一些細胞增殖過程動畫輔助教學。將文字知識內容轉化為動態視頻更有助于學生領悟和掌握,降低了學習難度也減輕了教師教學壓力。同時教師也可讓學生通過情境演練形式設計細胞組成類游戲,將學生分組進行模仿視頻中細胞分裂、再生過程,最后教師按照最符合細胞增殖原理內容來評選優勝小組給予獎勵,既增加了課堂上的趣味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細胞增殖知識。
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教師可以多融入一些信息技術來參與教學,全面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并培養其科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感受生物學家對科學研究和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將細胞衰老和生物個體衰老聯合起來,直觀看到一個幼兒慢慢成長到青年、壯年、中年、老年的變化過程,清晰了解到細胞在人體內的變化過程。教師再引導學生分別從物質含量、細胞結構、代謝周期等展開深度研究和思考。通過信息技術對衰老演變過程的呈現,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這一課題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進而養成科學思維。通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的情境教學相互融合,使學生能夠更直觀了解和感受生物課本中的知識,并發現生物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逐漸建立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和養成科學思維能力。通過深入分析和了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魅力,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同時推動生物與科學的發展[5]。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與情境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素質提升都有很大幫助,需要教師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在調動學生融入與學習興趣同時,還要使學生在情境中鍛煉其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全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學習、生活甚至是參加工作都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