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由于獸醫用藥制度的不完善及相應的檢測監督系統不健全,再加上經濟利益方面的影響,常會出現抗生素類藥物濫用現象,其潛在致病危害逐漸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抗生素的使用和細菌的耐藥性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兩個方面,人們食用了有抗生素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后,體內的耐藥菌株和抗生素藥物的毒副作用都會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因此積極尋求簡單、快速、高效和準確的抗生素殘留檢測技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1-2]。
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一般包括β-內酰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氯霉素類以及林可酰胺類等幾種類型。
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青霉素類抗生素是最早用于臨床的抗生素,作用于革蘭氏陽性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和部分革蘭氏陰性球菌,它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成而達到殺菌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療敏感細菌導致的敗血癥、肺部感染等疾病,是一種窄譜抗生素,因此針對性強,具有療效高、毒性低、臨床應用廣泛等特點。其毒副作用比較明顯,易引起過敏反應,嚴重者會導致過敏性休克。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是從冠頭孢菌培養液中分離的頭孢菌素C,經改造側鏈而得到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譜廣,對厭氧菌有高效的殺傷力,和青霉素作用機理相同,也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成而達到殺菌的目的,屬于繁殖期殺菌藥。由于其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較低,是當前開發較快的一類抗生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性質比較穩定,主要作用是與細菌核糖體結合,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并破壞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是一類靜止期殺菌劑,抗菌譜較廣,在有氧條件下能對敏感細菌起到良好的消殺作用。它的副作用比較明顯,劑量超標易引起腎中毒、呼吸衰竭等反應。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一種快速抑菌劑,常見的有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它是通過選擇性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達到殺菌的作用,主要作用于需氧的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在輕中度感染中有著廣泛應用。它的毒副作用也較明顯,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和肝毒性。
四環素類抗生素主要包括四環素、土霉素和強力霉素等,是由放線菌產生的,具有抑菌作用并在極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的一大類半合成廣譜抗生素,除常見的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以及厭氧菌外,還應用于多數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等所導致的感染。畜禽養殖過程中,四環素類抗生素作為防治藥物添加到飼料中,用于防治腸道感染、促進動物生長,在水產養殖中其也被廣泛應用于預防和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長期攝入四環素殘留超標的食品會引起人體嚴重的肝損害,對骨和免疫系統也有影響。
氯霉素是由委內瑞拉鏈絲菌產生的抗生素,抗菌譜極廣。它作用于核糖體上,能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因此對大多數的G+菌和G-菌都有較好的消殺效果,同時它的脂溶性較高,易進入腦脊液和腦組織,對許多病原體有著良好的抑制作用。雖然氯霉素類抗生素的作用比較廣泛,但毒副作用較多,會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嚴重者會產生致命性的危害,因此使用量逐漸減少,很多國家在水產、畜牧生產中已經禁止使用。
林可酰胺類抗生素是一種由鏈霉菌產生的具有強效、窄譜的抑菌性抗菌藥物,主要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該類抗生素針對性強,對革蘭陽性菌及厭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2.1.1 液-液萃取法
液-液萃取主要是根據物質在兩相系統分配系數不同的特性展開相應的提取和分離操作。該方法的操作比較簡單,但其需要使用大量的檢測試劑,對于實驗人員和實驗環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實驗重現性較差,整體的回收率也較低。液-液萃取法在基質比較復雜的動物源性食品檢測中應用較少,需結合其他處理和檢測方法來保證實驗的合理性[3]。借助兩步液-液萃取對目標樣本進行提取,使用乙酸乙酯和丙酮進行分別萃取處理,采用Oasis MCX混合陽離子固相萃取小柱對提取液實施凈化富集處理操作,最后借助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對樣品進行檢測。
2.1.2 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固體吸附劑對目標組分實施選擇性吸附操作,以此來實現目標物的高效分離、純化和濃縮處理。固相萃取技術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因其自身簡潔高效的特點而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固相萃取法檢測所需時間短,很快就可得出檢測結果,同時能夠節省一定量的溶劑,重現性良好。固相萃取檢測法需結合應用其他分析方法和處理技術進行抗生素殘留物質的檢測,針對不同基質形成專屬性方法。固相萃取法對檢測樣品有著較好的富集作用,同時可顯著降低基質的干擾程度[4]。但針對基質較為復雜的動物源性食品樣品的檢測工作,只使用一般的固相萃取方法無法同時兼容和考慮到不同類別的多種抗生素殘留檢測,同時對其進行提取凈化處理。
2.2.1 免疫親和色譜
免疫親和色譜是借助抗體或與抗體相關的材料作為固定相的色譜,與抗原性物質特異性結合,而其他樣品基質和雜質不與固定相結合,從而進行檢測。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借助瓊脂糖包埋克倫特羅多克隆抗體的免疫親和預柱展開樣品的預處理和測定。相較其他檢測方法,免疫親和色譜檢測技術的特異性較強,實驗過程需使用大量的純化特異性抗體作為固定相,因此要花費較多的成本和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免疫親和色譜檢測技術在動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殘留檢測中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2.2.2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目前,在動物源性食品的抗生素殘留檢測中,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是重要的分析分離方法。該技術是以液相色譜為分離系統,質譜為檢測系統,樣品經液相色譜分離后,在質譜的離子源中被離子化,質量分析器將離子碎片按質量數分開,最后經檢測器得到質譜圖。這種技術有效結合了色譜的高分離能力和質譜的定性檢測能力,是一種復雜混合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靈敏度高,選擇性強,檢測過程快捷高效,在抗生素殘留檢測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2.2.3 免疫學檢測法
免疫學檢測方法在動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殘留檢測中也有著一定的應用,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分為酶聯和層析兩種類型。酶聯免疫學檢測法一般是借助抗原與抗體、酶與底物之間的變化實施抗生素殘留物質的有效檢測,其可以完成對檢測目標樣品的定量定性檢測和分析,實際檢測效果良好。免疫層析檢測方法是通過抗原與抗體之間的免疫學反應和層析技術實現抗生素殘留檢測。
2.2.4 微生物檢測法
微生物檢測法是借助微生物抑制分析流程并結合抗生素物質對特異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實現殘留物質的有效檢測和定性分析。在檢測過程中,微生物檢測法具有樣品處理簡單、回收率高的特點,在抗生素殘留分析篩選中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現階段,部分技術人員和檢測人員將特異微生物作為工作菌,結合使用圓濾紙片法或杯蝶法對抗生素殘留物質展開系統性分析和檢測[5]。微生物檢測法在檢測靈敏度和精度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特異性欠缺,僅可以在抗生素總殘留的檢測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和效果,同時會受到其他抗生素物質的干擾,技術人員應結合應用免疫法和儀器分析法展開綜合檢測,以此來提高檢測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結合國家在動物源性食品抗生素類藥物和添加劑使用方面的法律規定,加強抗生素藥物的使用管理,同時對法律法規進行合理補充和完善,提高對動物食品安全立法問題的研究和重視程度,約束地方執法行為,針對違規使用抗生素藥品和物質的行為給與相應的處罰,嚴厲打擊不同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藥物的違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等行為[6]。
針對動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藥物和添加劑殘留問題,相關部門應組織養殖人員參加科學用藥培訓工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合理的用藥行為。同時加強科普知識的科學宣傳和推廣,主管部門積極落實專題講座活動和座談會,大力宣傳動物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抗生素藥品使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使養殖人員掌握正確的抗生素和添加劑使用方法。
為進一步提高畜牧產品的質量,相關部門需在源頭上采取科學合理的監管措施和方案,積極落實抗生素專項治理工作,借助執法與監管、檢測與查詢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上下聯動機制限制抗生素違規使用現象。同時,在基層工作開展過程中使用先進的抗生素殘留檢測技術將檢測與動物檢疫的行政行為充分結合起來,借助檢疫手段推動檢測和養殖檔案的科學建立,規范抗生素用藥行為。
綜上所述,在動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殘留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需合理應用各中前處理和檢測技術,結合實際情況聯合應用不同的檢測技術和方法提高檢測的精準度和效率。動物源性食品殘留的抗生素物質對人體健康有著較大的危害,相關部門需加強對此方面的監管。相關人員應積極研發并應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保證人們的健康,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