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解開放,譚冬宜,何斌
(湖南工程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湖南 湘潭411101)
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播知識講授技能,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品格。隨著現代大學專業的細化,思想政治課和其他課程的關聯性越來越小。
2004 年5 月,中共中央召開的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將思想政治融入到學習的方方面面。同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提出了“課程思政”這一概念。在2016 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總書記的指示進一步為課程思政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7 年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在2018 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要求。教育強國是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時代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貫穿到人才培養計劃中,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育人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部于2020 年制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目的是通過思政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深入融合以及每門課程的思政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全國高校教師不僅在思想層面有了提升,而且在授課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2]。但是,這些成效在思政課程的本質、作用、形式、問題、解決方法和實施途徑等方面還缺少系統的認識,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機織學”課程是我校(湖南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紡織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課程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織前準備(講解紗線經過絡筒、整經、漿紗、穿結經和緯紗準備)和織造(講解織機的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大運動)。主要是各工序的工藝流程、工藝設計、設備工作原理和各工序的最新研究進展。理論課有72 學時,實驗課有16 學時,共5.5 學分。
我?!皺C織學”課程的教研組通過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結合工程認證的要求,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培養目標、教學大綱和課程設計等幾方面進行修訂。本專業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紡織工程領域專業知識,具備工程實踐素養和自我學習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感和人文藝術素養,能從事紡織工藝設計、紡織品開發、產品質量控制、運行管理、檢測和貿易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學生畢業后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理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意義及其影響;具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理解個人在歷史以及社會、自然環境中的地位;理解基本職業道德的含義及相關法律法規,并能夠在工程實踐中履行[3]。
在緒論部分講解織機發展歷程時,闡述中國是目前記載最早使用織機的國家,以增強學生愛國情懷及民族自豪感。中國最早的織機稱為原始腰機,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家、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Joseph Needham)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中國的紡織機說:“中國人賦予織造工具一個極佳的名稱:機。從此,機成了機智、巧妙、機動敏捷的同義詞?!币驗榭椩旒夹g和織機的類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先進的織造技術是織物品種和花樣不斷更新換代的基礎[4]。在古代,雖然世界各國均有織機的發明,但是只有中國的織機是最完善和最先進的,這也是中國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始終保持絲綢大國地位的重要因素[5]。通過對中國古代織機的介紹,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漿紗是機織準備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漿紗一分鐘,織機一個班”的說法,充分說明漿紗對織造的重要性[6]。漿紗可以賦予機織中經紗抵御外界摩擦的能力,同時提高經紗的強力,降低織造時的斷頭率,提高生產效率[7]。漿紗環節的污染問題主要存在于在退漿時產生退漿廢水,不易降解[8]。退漿廢水的主要成分黏著劑和助劑,這些黏著劑在自然環境中不易降解,因此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9]。采用易降解的黏著劑和助劑是治理退漿廢水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紡織企業競爭力,實現紡織產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10]。使整個紡織業朝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后代。
當坯布從織機上取下來后,需要對其進行質量檢驗,也就是驗布[11]。驗布就是查找坯布上的疵點,按照疵點的種類統計數量,對坯布評級,同時在坯布上標記疵點位置,為修布做準備工作[12]。坯布的整理工序是紡織面料出廠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該工序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驗布工序又重中之重[13]。要讓學生了解,坯布不是織完就可以了,還需要按照標準對其進行檢驗分級[14]。把標準化意識延伸到學生的學習和工作中,啟發學生思考標準意識、規則意識、法律意識——機織物加工過程中國家標準的重要性、生產生活中的法律的重要性?!熬夭徽?,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強調在進行工藝設計時應該符合國家制定的不同面料標準,強化學生在社會活動中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
織機如果要完成面料的織造,需要經過開口、引緯、打緯、送經和卷取五大運動。這五大運動不是獨立存在,是相互關聯的,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讓經緯紗順利完成交織,才能使后續的織造繼續進行,提高織造效率,提高產品質量[15-16]。在講解該知識點時,通過觀看織造的視頻和動畫,讓學生了解各運動在織造時起到的作用,了解各運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引出個人與團隊的概念,強調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個人和團隊的關系就像溪流與大海,涓涓細流匯入大海,才能掀起驚天駭浪,否則只能泛起點點浪花。團隊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將個人真正融入集體中,才能實現1+1>2 的團隊力量。
無梭織機是將緯紗卷裝從梭子的梭腔中分離出來,僅攜帶少量的緯紗,采用質輕的引緯器,或者高速射流,牽引緯紗穿過梭口,經緯紗完成交織,形成織物。目前比較成熟的無梭織機有片梭、劍桿、噴氣、噴水織機,織機的織造效率得到了飛速發展,紗線品種適應性非常廣泛[17]。各種不同的無梭織機,為面料的創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了現在各式各樣的面料[18]。通過無梭織機的發展,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祖國興旺發達的歷史重任,自主創新能力是發展的基點。培養大學生提出新觀點、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只有在不斷學習前人的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進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成為創新型人才。
通過優化織機工藝,實現高效織造;優化織機機構,實現產品優質;采用織機組合化結構,實現織物品種快速更換;對無梭織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織造的質量,提高產品質量[19-20]。通過觀看我國智能化織造的視頻,使學生了解我國紡織業智能化升級改造進程,部分改造技術進入世界一流水平,通過“現代化、自動化、數字化”的設備改造升級傳統紡織業,滿足“減員、增效、體質、安全”的現代化生產要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21]。改革開放以來,紡織業的迅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內需求和國際市場的擴大,紡織業仍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我國紡織已經成為全球紡織品的第一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尤其是我國紡織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后,對原料的適應性更廣,并且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同時,又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動力。通過對智能化設備和企業的介紹,提振學生對我國紡織行業實現未來大發展的信心。
在“機織學”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以教學為主要渠道,將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適當的融入到授課過程中。課前在學習通平臺推送學習資源的同時,把相關的思政資料以文字、視頻、動畫、影片、電子文檔形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了解;授課過程中,在保證教學內容高質量完成的情況下,將思政元素穿插到授課中,引導學生對相關思政元素的思考;課后布置作業之余,讓學生以討論、PPT 等形式完成思政元素的深入思考。通過對18、19 級紡織工程專業學生的調查,大部分學生對課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教學非常滿意,從中引發了學生對專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認識,進而對本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該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更是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措施。
在“機織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以課程為手段,充分挖掘綠色環保、創新精神、團隊意識等思政元素,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緊密結合在一起,發揮專業課和思政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多方位育人,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格品質,培養時代新人,在技術、知識方面與時俱進,在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