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敏
(福建省福州市茶園山中心小學 福建 福州 350001)
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其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同時小學生也沒有良好的社會生活經驗,所以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重要階段。我國是四大古國中唯一有文明延續的國家,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涌現了很多優秀的文化,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能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
1.1 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在我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對于教育的重視一直都是社會進行發展的主要動力,所以衍生了很多傳統的針對小學生教育內容的啟蒙教學資源[1]。像《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傳統啟蒙讀物的出現,雖然內容簡短,但是其中蘊含的德育教育觀念以及德育教育內容到今天仍然具有良好的積極作用。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三觀,三觀就是指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國自古以來的道德價值體系目標就是個人道德的建立能幫助人實現良好的發展和進步。像“仁、義、禮、智、信”等普世道德標準的建立,都能對接受德育教育的學生產生良好的積極影響。雖然小學階段不是學生的三觀正式形成的階段,但是卻是對學生建立良好三觀進行重要影響的階段。所以通過優秀傳統文化中道德價值的滲透,能有效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最終促進學生成人成才。
1.2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現階段我國進入了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同時學生受到日漫或者是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影響,往往會在實際的生活中產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不自信甚至自卑心理。這種學生在長大以后可能就是“精日”、“精美”分子。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能落實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像我國現階段出現的古琴、古蕭等樂器表演,也是傳統音樂興起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幫助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進而幫助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了解,最終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發展。
1.3 培養學生良好的傳統美德。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眾多的傳統美德,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能使用這些傳統美德思想對學生進行影響,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美德[2]。像傳統美德中的“禮”被賦予了眾多的內涵,比如說對人寬容大度,對規則的遵守等等。學生這種良好美德的培養,能為學生在將來的成長以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將個人道德修養的養成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在這種背景下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學生能有效養成良好的傳統美德,能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整體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好學、勤奮也是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所以學生培養良好的傳統美德,也能充分促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提高。
1.4 對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能起到積極作用。勤奮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道德觀念,像“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勤奮的精神塑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體現在平時生活中的體力勞動,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體現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今日事今日畢”還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都能夠體現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這種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勤奮相關傳統德育觀念的認知,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和語文能力,所以在小學德育課堂中滲透積極的傳統文化,也能對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產生良好的積極作用。
2.1 結合多媒體設備聯系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德育教育。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已經能實現多媒體設備的覆蓋,在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結合多媒體設備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幫助學生提高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積極性[3]。教師可以從使用多媒體設備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資源以及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渠道來進行。
首先就是教師能使用多媒體設備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資源。像教師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可以涉及到對學生敬愛父母的教育。教師就能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二十四孝》中“孝感動天”、“臥冰求鯉”等動畫故事素材來幫助學生認識孝順的概念以及孝順的行為。通過這種教育方式的使用,學生能對德育教育產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充分幫助學生提高對相關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不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第一學生可能對傳統文化理解程度有限,第二就是由于沒有良好的故事畫面,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難以得到良好的提高。因為小學生的古文素養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教師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僅憑言語上的故事講解難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故事畫面,所以教育效果極為有限。同時教師還能在德育活動中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年代中的先烈英雄,幫助學生了解革命英雄當時面對的艱難困境,或者是幫助學生了解革命英雄在戰爭年代如何抗擊侵略者的,他們的犧牲和奉獻保衛了我國的領土完整,為現階段的珍貴平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能夠在觀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將英雄的光輝形象和慷慨激昂的話語留在心中,進而能促進學生對祖國產生崇高的熱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感。其次就是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渠道。學生除了能在學校教育中接受德育教育以外,教師還能充分拓展學生的課下學習渠道。像教師能使用多媒體設備制作關于德育教育知識的微課,然后將微課上傳至在線教育平臺中,這樣學生能在平時對德育知識進行觀看和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制作的微課應該盡量以輕松詼諧的形式展示,這樣能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不應該將這種德育教育微課作為學生必須完成的作業,而應該將這種德育教育形式作為普及知識拓展學生視野的課外學習素材。這樣既是順應國家雙減政策的要求,同時能保證學生學習時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2.2 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多能對學生德育教育產生積極意義的文化素材,教師能使用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素材來落實高質量的小學生德育教育[4]。像教師能使用《三字經》、《朱子家訓》、《弟子規》等傳統教育素材,也能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終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三觀以及思想道德體系。
教師在使用傳統教育素材時,應該盡量以項目學習為形式,以一定的時間為學習周期。像教師使用《朱子家訓》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學生的一個學期定為一個學習周期,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就能使用《朱子家訓》中的內容作為德育教育素材。比如說教師能使用“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進行德育教育。通過講解這種素材的內在含義,幫助學生理解正確與人和諧相處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來設置不同的學習周期,像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朱子家訓》時,就能制定一周掌握一句家訓的目標;在高年級學生學習《朱子家訓》時,能制定三天掌握一句家訓的教育目標。比如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朱子家訓》中的“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時,教師在第一天能夠幫助學生來了解這句話的含義,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就是“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里,承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在高年級學生能夠對這句話的基本含義進行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高年級學生在第二天談一談自己的實際經歷,同時教師能夠舉出生活中的相關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這話的理解。在第三天的時候,教師就組織學生在德育教育課堂中主動的闡釋自己的生活和“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結合理解。通過這種方法的落實,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或者教師也能結合學生具體的生長年齡階段特點來使用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像教師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可以使用《三字經》來進行德育教育,針對五六年級的學生,能使用《朱子家訓》來進行德育教育。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因為不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記憶能力也不同,所以結合學生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和使用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素材能充分幫助學生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教師也能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教學活動來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實不僅僅表現在書本知識之中,而是表現在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形式中。像教師能使用國畫、拓印、古風歌曲學習以及舞蹈教學等形式來充分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能使用國畫教學來幫助學生掌握古人對君子的追求,通過學習中國畫學生可以了解國畫中重意不重形的繪畫特點,同時還能提高對明凈淡泊良好品德的理解。在我國的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能滲透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文化,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禮儀素養。通過多種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對傳統文化中思想道德精神的理解,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3 塑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小學生的三觀以及對世界的正確看法還沒有充分的構建起來,所以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程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也能從塑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5]。教師可以從塑造良好的物質環境以及塑造良好的精神環境進行入手。
一方面教師在德育教育中應該充分塑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在落實這一步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像教師在構建班級文化墻或者是構建校園文化墻時,就能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故事通過圖畫的形式進行表現,像“臥冰求鯉”、“溫公愛兄”等等。通過這種文化墻的設置,能幫助學生在平時的德育教育中提高對教師講解知識的理解。或者在班級內部設置標語以及提醒口號時,也能使用傳統文化中的相關素材內容。在小學班級中一般都會使用一些帶有提醒性質的口號或者是標語,那么教師在設置標語時就能設置“知行一致,行勝于言”、“差以毫厘、謬以千里”等等。這樣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修正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小毛病,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就是教師需要結合優秀傳統文化來塑造良好的精神環境。像教師能組織班級內部的傳統美德演講比賽或者是班級內部的國畫比賽,開展這種傳統文化活動既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時能幫助學生在多個角度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認知,進而對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品德思想以及道德概念進行深化理解。像國畫比賽能提高學生的對國畫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國畫水平,同時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畫核心的樸實道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或者是學校和教師能組織學生開展書法比賽,首先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最常用到的就是紙和筆,所以在舉辦書法比賽時,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參加。其次就是書法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強調的一個概念就是“字如其人”,所以幫助學生參加書法比賽能夠讓學生在參賽過程中能幫助學生提高對書法的認知,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小學生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能夠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像詩詞歌賦、道德禮儀等等,這樣也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同時學生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能夠調整身體、調解情緒,進而有利于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健康水平。通過這種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將傳統文化中滲透的德育思想在學生的腦海中進行強化,最終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
2.4 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來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最后就是教師能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來滲透傳統優秀文化,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6]。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提高最終是需要體現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同時由于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也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師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來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幫助學生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將良好的道德素質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像教師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就能對學生進行提問: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和朋友進行交往,在面對父母時,我們應該怎樣孝順父母。在教師提問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或者是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能使用《朱子家訓》中的內容對學生的做法進行指導。這樣能強化相關內容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對《朱子家訓》相關內容的理解。或者教師在教學“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時,可以主動提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都有哪些節約行為。這樣學生能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和實際的生活行為進行有機結合,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內容是不適應時代發展特點的,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師也能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傳統節日來滲透良好的德育教育觀念。比如說教師能夠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結合傳統節日中的假期來布置任務,教師能夠布置給學生在春節中觀察父母一天的行為,像貼春聯、包餃子、守歲等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家長的不容易。或者教師能布置給學生在中秋節給父母洗腳的任務,在洗腳的過程中觀察父母的表情以及表現。教師還能滲透一些傳統文化中的常識來幫助學生培養孝順的素質,比如說康熙、乾隆舉辦的千叟宴,或者是重陽節中對老人的相關傳統習俗。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懂事有禮貌的素質,促進親子關系的密切。
2.5 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美德。在德育教育課程中,教師也能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優秀的人際交往美德,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其中一大標準就是學生能夠正確良好的融入到班集體中,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學生并沒過于繁重的課業壓力,所以學生的人際交往是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小學中經常出現霸凌現象和校園暴力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直接說明了學生在校園活動中不能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美德,所以小學教師應該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美德。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學說是最能幫助學生小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美德的學說,因為儒家學說中的思想是以和為貴,是最早提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古代學說。所以教師利用優秀的而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美德時,能夠結合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維主張,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和為貴”思想,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寬厚處事的行為美德。同時在小學教師在實際講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思想觀念。像教師能夠使用“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說教師能夠結合動漫作品《秦時明月》中的先秦時期的各家學說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儒家所提出的“仁愛”教育理念以及墨家所主張的“兼愛”中包含著對大眾人際交往的觀念,“泛愛眾而親仁”的主要意義就是關心和愛護他人;墨家所主張的“兼相愛”主要就是不分彼此之間的遠近親疏,要無差別的將愛帶給所有人。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古代的仁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充分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觀念和品德。通過教師開展這種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之間降低利害沖突,這樣學生在遇到困難的過程中能主動的多替其他同學進行著想,全面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總而言之,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掘傳統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良好教育作用。教師能通過使用信息技術設備、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運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及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終促進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核心素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