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霞
(甘肅省臨夏自治州和政縣和政中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1.1 有待優化的教學方式。全文閱讀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如下要求,需要在特定時間內整合和設計相關文本,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同時,做好對學生的引導,以此來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但是,在全文閱讀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依然沒有采用現代化的教學策略和方式,主要有如下表現。首先,缺乏充足的群文閱讀時間,教學期間依然以單篇閱讀為主。如果缺乏充足的教學時間,就難以在課堂中閱讀大量的篇幅,也無法拓展教師的教學范圍,更無法達到群文閱讀提出的轉移教學主體的要求,難以達到教學目標,自然也就無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其次,在群文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讓他們開展任務型閱讀和合作型閱讀等等,而大部分語文教師缺乏充足的認識,依然采用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會讓他們對閱讀感到厭倦。最后,大部分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課堂中提取關鍵詞時,沒有教導學生如何做好關鍵詞的提取,沒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取關鍵詞,因此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無法做到對其關聯性的準確把握,也缺乏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性。由于語文教師沒有以自主探究為目標,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情境,所以學生無法做到對群文閱讀和單篇閱讀的有效區分,進而也就無法開展高質量和高效的群文閱讀教學。
1.2 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素養和能力。針對目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學生存在較大的主體差異,一些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也形成了良好的語文素養,而部分學生缺乏語感能力,也沒有積累過多的閱讀量,所以缺乏良好的語言素養。由于學生存在不同的能力,所以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也各不相同。但是,一些教師忽略了此類問題的誘因,也沒有從差異性方面對學生予以關注,因此在教學的效果和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根據調查得知,主要有兩個因素會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首先是高中時期涉及了大量的學習科目,學生具有大量的學習任務,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時間并不充足,因此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其次,一些學生的閱讀時間雖然十分充足,然而閱讀了大量雜論的內容,也沒有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合理的閱讀節奏,所以無法深入閱讀,因此也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自然也就無法達到語文核心素養提出的要求。而教師沒有充分認識此類問題,也沒有進行全面的分析,開展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全文閱讀教學。
1.3 閱讀課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地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要在語文課堂中不斷的優化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但實際上教師在語文群文閱讀中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是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難以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習慣與教師的約束,和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地進行閱讀,從而進一步影響了語文閱讀的有效性,難以在閱讀活動中深刻的理解知識,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語文群文閱讀中,沒有將閱讀素材進行有效整合,在確定群文閱讀組題的過程中,沒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針對性地發展自身核心素養,進一步弱化了語文群文閱讀的功能,無法實現既定的語文閱讀目標。
2.1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方面教師應當從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出發,以學生的關鍵品質和必備能力作為群文閱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生精心挑選語文全文閱讀內容,整合群文閱讀主題,精心策劃群文閱讀活動。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從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維特征出發,緊扣課程教學內容,以學生能夠理解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進行閱讀感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擁有收獲感和體驗感,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收獲和體驗,幫助學生感受語文閱讀帶來的好處。總的來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教師在群文閱讀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以滿足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在語文群文閱讀中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抒發自己的閱讀感悟和閱讀體驗交流自己的心得,才能更好的指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語文學位閱讀教學。
2.2 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閱讀模式較為單一,加之在高考的影響下,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語文閱讀知識與技能養成。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得,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會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然后和學生一起討論本節課程的中心思想分析重點詞語句的含義,為學生總結閱讀題的一般解題思路,最后讓學生背誦重點段落。這種單一的語文課堂閱讀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的參與學習,無法就閱讀中的問題展開深入思考,難以激發自己的思維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只是被動的參與學習,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缺少體驗感,最終使得學生對于閱讀缺乏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無法在語文閱讀中有效提高自己的能力與素養。此外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為此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在語文閱讀活動中與學生展開機械的溝通和互動,尊重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的體驗。
2.3 激發學生群文閱讀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學習興趣才能夠驅使自己不斷的進行深入學習和討論進而擁有良好的體驗感,進一步通過群文閱讀發展自己的核心素養。因此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以興趣為指引進行群文閱讀,才能夠維持長期的學習熱情。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中,教師應當以興趣為指引,將興趣貫穿于群文閱讀的各個環節中。在閱讀課堂導入時為了更好的引入陳文樂多的主題教師可以采用豐富多彩的導入活動,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課堂中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的狀態下進行全文閱讀,激發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維持學生的閱讀熱情,在課后也可以為學生整合更多的全文閱讀資源,讓學生在生動閱讀中不斷激發自己的思維,提高群文閱讀的效果。培養學生興趣,還需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群文閱讀活動,這需要教師深入高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總結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元素,為學生整合更多形式靈活多樣的閱讀活動。
2.4 推動閱讀教學的信息化。互聯網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應當充分運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語文全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為學生整合更多的資源,搭建在線閱讀平臺。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整合相應的主題在網絡平臺上引導學生進行在線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延伸課堂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倡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傳統的群文閱讀方式,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閱讀或交流的平臺,加強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指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借助這樣的方法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雙重作用下,提高群文閱讀的效果。實現信息化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基于信息技術的特點,教師可以將課內課外閱讀課堂構成整體。在課堂中制定了明確的群文閱讀目標和主題之后,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為學生推送自主閱讀資源,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消化課堂內學習的知識并且進行運用,從而實現核心素養培養。
2.5 豐富語文課外閱讀內容。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僅靠課內進行閱讀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為學生整合更多的課外閱讀資源,通過海量的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制定了明確的語文群文閱讀主題之后,根據主題內容應當為學生延伸更多的資源,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閱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結合更多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定時或不定時的在班級內展開,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圍繞群文閱讀的主題課內知識聯系課外,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在這樣的思維交流與碰撞中,讓學生產生思維的話,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此外教師在課外閱讀活動中也可以成立讀書小組,讓學生進行分組閱讀,在課外閱讀中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相互激勵,共同進步不斷的通過課外的延伸,補足課內的知識,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
全文閱讀屬于閱讀模式中十分靈活的一種,實現了對傳統死記硬背法的突破,采用相互關聯的教材文章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類似所學文章的讀物,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主閱讀習慣和探究能力,不同的閱讀主題可以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實現對他們靈活思維的拓展,由于群文閱讀具有各種不同的內容,因此可以全方位的發展學生的能力。
3.1 連點成線,構建和運用學習語言。全文閱讀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不同的文章就有不同的主題,所以需要做到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這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學生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閱讀期間,學生可能無法做到對閱讀活動的全身心投入,也無法獲取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所以在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教授學生如何從各類文章中實現對有效信息的提取,以連點成線的形式,幫助學生實現對自身語言體系的構建和運用。
例如在教授《登高》這篇古詩文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這首詩的簡單學習,無法做到對詩人情感的完全理解,也無法拓展探究杜甫詩文的不同風格。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其他幾篇杜甫的作品,并對每首詩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提取。例如《百憂集行》和《望岳》詩中描寫的“一日上樹能千回”“會當凌絕頂”等等,采用連點成線的方式,根據這些情感對一生漂泊的杜甫加以理解,他在大動蕩的社會背景下,依然心懷天下。學生在對詩人情感加以理解后,需要了掌握作品的抒情特點和用詞特點,在語文課堂中貫徹落實相應的教學目標。
3.2 采用想象的方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全文閱讀可以有機地組合不同類型的文章,所以具有縱橫交錯的文章內容,這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思維發展空間。教師首先需要以多位觀察為目標做好對學生的引導,雖然全部閱讀具有豐富的內容,然而不同的作者在創作文章時采用了不同的思路。例如,語文教材中的《離騷》,《蘭亭集序》這兩篇詩詞。作者主要借助《離騷》表達自己的悲慘遭遇,對自己多艱的人生表示感嘆。并表達了自己想要追求崇尚美德的愿望。體現出了詩人堅定的決心。而《蘭亭集序》則表達了作者在對良辰美景進行欣賞的同時,不禁感慨樂于憂,生與死。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十分眷戀和熱愛人生。雖然兩篇文章都表達了憂傷的主題,然而,學生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所描繪的景象,如此學生可以了解到在文章主題相同的情況下,作者會采用不同的寫作思路。其次,語文教師還需要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全文閱讀以具有關聯的事物為重點,所以,學生需要進行部分的想象,如此,可以有效的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拓展他們的閱讀思路,學生可以在閱讀活動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思想感受,如此可以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加強。
3.3 結合審美和創造,加強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活動可以實現對語言魅力的充分感受,體會蘊藏在文字和思想中的美。全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語言之美,并且可以促進學生在生活創造中對自然感悟和社會感悟的應用。進而培養他們的語言審美能力。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需要發展他們的創造力,要求學生再次加工語言,并在創作中運用自己的閱讀成果,如此可以有效地加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在閱讀活動中講解波瀾這一主題時,可以將如下書目推薦給學生:《麥琪的禮物》,《項鏈》等等。學生在閱讀此類文章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作者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應用,將波瀾隱藏到了字里行間,掌握如何遣詞用句,借助轉折和細節描寫等方式實現對緊張氛圍的營造。在完成此類文章的閱讀后,學生會作出總結:在經過多次自我說服后,我決定鼓起勇氣告訴教師這件事。于是我逐漸走出教室,在走廊上行走的時候心跳越來越快。我再三猶豫終于來到了教師辦公室。教師此時正在批改我們的作業,他嚴肅的表情加大了我的緊張感。通過營造此類緊張氛圍,可以快速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雖然之后的內容并不特別,但是,僅憑這段描寫就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4 閱讀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在高中生群體中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選擇適用的文章內容,其中需要包含優美的文章句子的。如此可以加強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此外還可以將傳統文化引入到群文閱讀中,如此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他們身心的良好發展。例如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時,學生在完成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后,需要了解有關《左轉》的各種文學常識,的主要是由于《左傳》的寫作目的是對《春秋》進行解說。在完成這篇文章的閱讀后,學生會感受到壯士不育的燭之武,如同英雄末路。并且還可以體會到他的委屈之情,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以國事為重,具有深明大義的精神。并且他敢于承認錯誤,能夠用真情和誠實,感動他人。學生在充分了解文章故事后,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如何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句子和詞語中蘊藏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在完成品德高尚的燭之武的學習后,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愛國情懷。并且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行,借助傳統文化,加強他們的核心素養。
3.5 合理安排任務,構建有效課堂。教師可以將自主學習有效地滲透到群文閱讀活動中,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同時思考問題,借助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對重要的語文知識進行挖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做到對有價值信息的關注,進而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對相關教學任務的制定,讓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的同時思考問題,并闡釋具體的議題,如此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他們的作為品質,還可以開展更加有效的權威閱讀教學。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探討“求學之道”的過程中,可以在群文閱讀中引入《孫權勸學》,《秉燭夜讀》等文章,通過對舊知識的溫習來學習新知識,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逐漸引導,可以讓他們對自我產生全新的認知。教師需要以這幾個文本為重點,做好對如下問題的設置:你喜歡的老師是怎么樣的?怎樣才能夠開展高校的高中學習?我們讀書是為了什么等等。如此可以提升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在完成全文閱讀氛圍的創建后,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同時思考問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組內提出各自的疑問,深入地對求學之道進行探討和交流。通過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協作,不僅可以活躍他們的思維,加強他們的思維品質。在全文閱讀學習中將相應的任務布置給學生,還可以擺正學生的學習心態,加強他們的閱讀素養和綜合能力。
閱讀群文不僅可以實現對知識的增長,對智慧的啟迪,還能夠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提升。群文閱讀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屬于重要的板塊,語文課堂中也逐漸引入了群文導讀教學,然而,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群文導讀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經常被忽略。教師以功利性為目的的教學,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學生缺乏進行閱讀的動機和興趣。以上這些現狀并不是不能改變的,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多樣化活動的組織,來實現對學生群文閱讀熱情的激發。